边缘化地区经济发展迫在眉睫

时间:2022-09-21 07:02:46

边缘化地区经济发展迫在眉睫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将全国省会城市所在地区和该省的人均GDP最低的地方进行比较,平均差距为4.45倍。其中超过五倍以上的有7个省(山东、广东、辽宁、湖北、四川、云南和甘肃),人均GDP差距最大的甘肃省达到7.38倍;差距4倍至5倍的有5个省(江苏、湖南、陕西、贵州和山西);差距3倍至4倍的有6个省(浙江、河南、吉林、安徽、江西和海南);差距2倍至3倍的有4个省(河北、福建、黑龙江和青海);差距最小的是青海省,为2.01倍。

当下,中国经济发展差距最大的不是东西之间的差距,而是省域范围内中心城市和省际边缘地区城市之间的差距。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人力资源匮乏的边缘地区已经成为影响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备受关注。

一、什么是边缘地区

“边缘”作为一个地理学概念指沿边的部分,其意思和边界相同,边缘地区,不仅仅是地学意义上的边界、边际,而是泛指那些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以及未来发展能力均落后于区域中心,在区域生态——经济综合发展上面临双重困境的特殊地域。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配置就变得相对落后,与中心大城市的发展差距逐步扩大,而又没有做出相应的对策以应对差距的进一步拉大,长此以往,就导致了边缘化地区的形成。

二、是什么造成了“边缘经济”

笔者认为,导致边缘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边缘地区缺少足够的要素投入和一些促进产业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边缘地区一直以来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也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这使得边缘落后地区人力资源大量外流而所拥有的物质资源又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第二,边缘地区相对落后的又一重要原因是这类地区缺少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此,许多边缘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些积极的引进外商投资的政策,为了迎合外来投资的各种要求,地方财政做了很大的前期投资,但是投资的主动权掌握在外部手中,是进入还是退出由外部利益决定,外资都会选择那些回报率高、交易成本小的较发达地区。原有的产业缺乏竞争优势,不能得到有效发展,主导产业的竞争力逐渐变弱,长此以往,边缘地区就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基础。

第三,边缘地区对政府的投资依赖性较大。由于缺少较为完整的产业基础,边缘地区为了维持地方的基本就业状况和经济正常循环,不得不依靠政府的公用事业投资,这样依赖政府公共事业投入所形成的经济体质是非常脆弱的,一旦出现财政紧缩或政府支出减少,这些地区的经济状况将会走向低迷。长期以这种靠政府投资经济运行的方式,无形之中就削弱了自主研发的能力,为了经济的正常运行,最终就形成了这种恶性循环,致使边缘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当然,各地区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要从外部和地区内部两方面综合考虑才能有效促进边缘地区的快速发展。

边缘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确是制约我国当前总体发展的一大难题,犹如“木桶原理”一样,这些地区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必须把边缘化问题提升到新的更高的位置。

三、全面平衡边缘地区经济发展迫在眉睫

省会城市自然而然的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边缘地区或多或少的被一定程度上冷落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在一定程度上进入边缘地区有一定的壁垒,使边缘地区深受其害,长此已往,差距必然越来越大。权衡好各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大城市的各种优势进而产生的集聚效用吸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而大城市的发展更加迅速。的确,可以把大城市作为增长极,逐步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但是增长极的辐射效应是和距离的远近成反比的,假如有一天,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再来发展那些边缘地区的中小城市,有多少优秀人才会选择去那些地方呢?那些地区又能引来多少投资呢?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集中一些力量率先发展部分地区了,等到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再实现平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

由于边缘地区远离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受益于大城市的辐射作用相对较小,各行政区进行社会经济布局时也都因边缘地区地理位置偏僻、条件落后而很少顾及,甚至某些边缘地区处于其所在行政区经济发展圈以外的“真空地带”。边缘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成为能否实现全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国的发展一定要把握好这一点。我国边缘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这些地区的良好发展是我国经济能否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上一篇:承认政治理论的“地位模式”对“身份模式”的... 下一篇:“十二五”期间中原经济区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