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例婴幼儿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时间:2022-09-21 06:05:46

119例婴幼儿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摘要】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19例婴幼儿麻疹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情况,为厦门及周边地区麻疹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麻疹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按不同月龄分为三组,比较三组间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麻疹住院患儿为119例,按月龄不同分为0~6个月组、6~8个月组、大于8个月组,患儿发病率随月龄增大而增多,随月龄的增大,患儿出现发热及皮疹的时间更长,出现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比例也随之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麻疹; 麻疹抗体; 强化免疫活动; 婴幼儿; 重型麻疹

doi:10.14033/ki.cfmr.2016.33.0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3-0154-02

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系统显示,2013年我国麻疹呈高发态势,发病率、病例数、死亡数分别较2012年增加343.48%、347.13%、200.00%[1]。期间笔者所在市也呈爆发态势,总发病人数为2012的10倍(19∶197),其中尤以婴幼儿为主,总共119例,占总麻疹发病人数的60.4%((119/197)。笔者所在医院为厦门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今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麻疹患儿的发病情况,为如何消灭麻疹及为厦门及周边地区麻疹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119例入院诊断为麻疹的婴幼儿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电子信息系统查找),所有病例均在住院次日采集血清标本送笔者所在市疾控中心进行麻疹抗体IgM检测,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血尿粪常规及肝功能、心肌酶学生化检测,同时完善肺部影像学检查。

1.2 方法

通过分析2013年所有符合要求的病例资料,收集患儿的一般情况如月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体征及住院期间的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心肌酶学等实验室结果,胸片影像学报告及疾控中心的麻疹抗体正式检测报告。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样本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多样本率的比较用Pearson检验,P

2 结果

2.1 119例患儿疫苗接种史、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

119例患儿中疾控中心检测IgM抗体阳性者108例(90.5%);未接种麻疹疫苗112例(94.1%);疫苗接种史不详者4例(3.3%)。有麻疹疫苗接种史者3例(2.5%),这3例患儿在发热,出疹前10 d左右接种过麻疹疫苗,其症状较普通麻疹轻。119例患儿一般情况:男76例,女43例,年龄最小者21 d,最大者7岁。患者病程为5~20 d,平均(12.2±2.3)d;临床表现:发热天数4~18 d,平均(6.2±2.1)d;入院后最高体温40.5 ℃,最低体温37.5 ℃,平均体温(39.2±0.5)℃;最早发热1 d后出疹,最迟发热7 d后出疹,平均发热到出疹时间为(3.3±1.2)d;其中1例患儿先出疹1 d后出现发热;皮疹持续时间3~13 d,平均(8.2±2.5)d;94.1%(112例)的患儿出现咳嗽,74.8%(89例)的患儿并发支气管肺炎;76.5%(91例)的患儿出现畏光、流泪,68.0%(81例)的患儿发生腹泻;76.5%(91例)的患儿出现结膜充血、咽红体征,76.5%(91例)的患儿发现口腔Koplik斑;实验室结果显示:有9.2%(11例)的患儿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值,高达33.6%(40例)的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正常值,3.4%(4例)的患儿粪常规结果异常,10.0%(12例)的患儿伴随肝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高于正常值2倍上限,AST最高_316 U/L(8倍正常值上限),麻疹病情改善后,复查肝功能均好转,16.5%(20例)的患儿出现心肌损伤,CK-MB升高。95.8%(114例)以上患儿预后良好,治愈或好转出院,4.2%(5例)的患儿表现为重症麻疹,其中3例有营养不良等基础病,死亡1例,占0.8%。

2.2 119例患儿月龄分布

新生儿1例,1~2月龄无麻疹患儿,2~6月龄患儿发病只有14例,6~7及7~8月龄均为16例,8~9月龄为23例,大于9月龄为49例。提示发病率随着月龄增大而增多,见表1。

2.3 不同月龄患儿发热、皮疹持续时间及并发支气管肺炎情况比较

按月龄不同分成三组,比较三组的临床表现,发现随月龄的增大,患儿出现发热及皮疹的时间更长,出现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比例也随之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0~7岁的患儿119例,其中疾控中心检测IgM抗体阳性者108例(90.5%);未接种麻疹疫苗112例(94.1%);疫苗接种史不详者4例(3.3%)。有麻疹疫苗接种史者3例(2.5%),这3例患儿在发热,出疹前10 d左右接种过麻疹疫苗,其症状较普通麻疹轻,赖国平[2]曾经报道过120例类似的患儿,文章中分析可能的发病机制:目前我国的麻疹疫苗为减毒活疫苗,进行接种后,可能在小部分人群体内可通过模拟轻度的自然感染过程进行繁殖,通常这一繁殖的过程为10 d,即潜伏期,后引起轻微的临床表现。因此,这3例患儿很可能是疫苗接种后类似自然感染的麻疹。至于为何只有少部分人群可能出现这种疫苗接种后表现,可能与不同患儿抵抗力高低有关。

从表1中可以看出,新生儿患者1例,此患儿为21 d,母亲晚其2 d亦患麻疹,其余患儿未发现母儿同患现象。以上提示患麻疹的新生儿母亲无麻疹抗体或麻疹抗体极低而成为易感者,而其他患儿的母体内均存在一定的麻疹抗体,因为假若是没有抗体的易感者,那么其与患儿密切接触后,感染麻疹的可能性将超过90%[3]。1~2月龄无麻疹患儿,2~6月龄患儿发病只有14例(11.8%),6~7及7~8月龄均16例,以上提示在麻疹初免前,随月龄的增大,患儿发病人数也增多,其原因如前述,因在母体内存在一定的麻疹抗体,胎儿从母体中通过胎盘获得的抗体随着出生后的月龄增长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当减弱到一定程度时就达不到保护作用,而成为易感者。有研究显示:8月龄内的婴幼儿随月龄增大麻疹IgG抗体阳性率逐渐下降[4-5],另有研究发现:母体抗体效价高,新生儿母传抗体效价也高,两者呈正相关,如对育龄女性提供疫苗接种可提高新生儿麻疹保护性抗体阳性率[6]。本研究的数据显示6月龄以上患儿为104例,占87.4%。结合对不同月龄的麻疹婴幼儿发病率进行的临床研究分析,厦门市及周边地区减少麻疹的方法,下述措施可能对降低婴幼儿麻疹起到一定作用:(1)对未婚育龄妇女进行麻疹抗体检测及对抗体阴性者进行麻疹疫苗接种;(2)鉴于8月龄前的小月龄麻疹比例高,建议将首次麻疹免疫时间从8月龄提前到6月龄。国内有部分地区如天津市已小范围开展上述的措施,取得成功经验,同时并未发现有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6-7]。尚需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验证上述措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从表2、表3中可以看到,按月龄不同分成三组,比较三组的临床表现,发现随月龄的增大,患儿出现发热及皮疹的时间更长,出现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比例也随之增多,通过统计学分析,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所有的患儿均有发热及皮疹的临床表现,90%以上出现咳嗽症状,70%以上患儿出现畏光、流泪、结膜充血、咽红的体征及口腔Koplik斑,近70%出现腹泻,有12例患儿化验ALT或AST高于正常值2倍,排除其他甲、乙、丙、戊肝病毒感染后分析肝损伤的原因,有国外学者研究,在麻疹伴有肝损伤的患者的肝组织里可检测到麻疹病毒的RNA[8]。该研究提示麻疹病毒对肝细胞直接损害可能为原因之一,其他原因如高热、肺炎、缺氧可能引起肝损伤,随着麻疹的恢复,复查肝功能好转,提示急性肝损伤过程,20例患儿出现心肌酶学异常(AST、CK-MB)升高,6例出现心电图T波改变者,1例患儿确诊为心肌炎,经治疗后病情恢复,复查心肌酶学正常。95.8%(114例)以上患儿预后良好,治愈或好转出院,但有近5%(5例)患儿发展为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其均未接种麻疹疫苗,这5例患儿其中1例为新生儿,为母婴同患麻疹病例,新生儿出生即患麻疹,母亲亦患麻疹,提示该新生儿体内无母体获得的抗体,另4例为8~9月龄患儿,1例无基础病,其他3例分别为地中海贫血儿、营养不良儿及早产儿,其体内的麻疹抗体随月龄增大可减少,到8月龄已几乎无抗体,故易向重症发展,提示体内麻疹抗体的缺乏是重症麻疹的高危因素之一;5例重症患者中的营养不良患儿最终死于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

综上所述,麻疹初免前麻疹的发病率随着月龄的增大而增加,合并营养不良、早产、地中海贫血等基础疾病的8~9月龄且未接种疫苗者可能为重症麻疹的高危人群,建议对该部分体弱儿可提前到6月龄接种麻疹疫苗。同时对于体弱和年幼的易感者,一旦接触麻疹患者或发生麻疹,建议5 d内应用丙种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可预防发病及减轻症状,减少重Y麻疹的发生[3]。

参考文献

[1]马超,苏琪茹, 郝利新,等.中国2012~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与消除麻疹进展[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4,20(3):193-199.

[2]赖国平.婴儿麻疹疫苗初免后发热出疹性疾病调查[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1):5-6.

[3]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4,68.

[4]周敏,许寒,张良,等.自贡市8月龄内婴幼儿麻疹抗体水平分析[J].母婴世界,2015,13(10):30.

[5]金辉,丁玉柱,陈盼盼,等.婴儿麻疹胎传抗体及麻疹发病追踪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1):109.

[6]李永成,高志刚,张颖,等.母亲接种麻疹疫苗对婴儿首针麻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4,32(1):18-21.

[7]丁玉柱,金辉,陈盼盼,等.母亲孕前3个月接种麻疹疫苗对新生儿麻疹抗体免疫效果的影响[J].世界临床医学,2015,9(4):69-271.

[8] Satch A,Kobayshi H,Yodhida T,et al.Ch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n liver dysfunction in measles[J].Internal Medicine,1999,38(5):454-457.

上一篇:视可尼可视喉镜在张口困难患者麻醉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桥头跳车的成因与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