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俊 苏浙汇圈地澳门

时间:2022-09-21 05:49:43

“不要跟我讲你的手艺有多好,菜肴好不好吃才是关键。”这是刘裕俊评定一名厨师最务实却也是最接近真理的原则。

他是一个美食家,尝遍各国美味,但只对本土饮食情有独钟;他是一个生意人,多方的视野,敏锐的触角,让他在餐饮业一直傲视群雄;他是一个孝子,多年来不忘父母的教育,为商之道首先得诚信做人。

他就是金萌集团董事长刘裕俊。近期,《华人世界》记者采访了这位餐饮业奇人。刘裕俊操着浓浓的粤式普通话,间或夹带着一些上海方言。粤语、普通话、上海方言在刘裕俊的言谈中切换得非常流利,诙谐幽默又不乏亲切感。上海、香港这两座城市在他生命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一下午朋友式的交谈中,记者一直被眼前这位商人朴实无华的真实所打动。

父亲给了人生第一桶金

常听到这样一句话,都说人的才华是天生的。刘裕俊也不例外。出生殷实之家的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他非凡的才华。不好读书的他,被做钟表生意的父亲送到香港著名的会所苏浙同乡会去学厨艺,18岁的刘裕俊已成为师傅最得力的助手,为师傅挑起大梁独当一面。“厨师这个职业真可谓十年磨一剑,没有十年刻苦的磨炼很难成为名师。”刘裕俊告诉记者。

初出茅庐的刘裕俊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大。提及这段创业史,刘裕俊眼神里面充满着感激:“1977年后离开香港去了欧洲。在得到父亲资助下,我开了一家小店。”父亲给的第一桶金,是他事业的开端。而慈祥的母亲则给了刘裕俊一生做人的基石:朴实和善良。刘裕俊道:“母亲是一个极其传统的中国妇女,当时的兄弟姐妹比较多,无论什么时候母亲都不忘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在自己的创业过程中,我很感谢他们。”

带着父母亲给予的财富,踌躇满志的刘裕俊踏上了独自闯荡海外的道路。想起从最初赴欧洲卢森堡创立“翠园”酒家到现在的金萌“苏浙汇”的那段日子,刘裕俊的言谈中有着掩饰不住的自豪:“在卢森堡我们的店经营得非常好,我们那边客户层次很高,有医生、律师、官员,并且做过一次欧共体主席就餐,他们包了我们整个餐厅,全部欧共体的首长过来开会,晚上吃好了,他们都很满意,当我出来招呼时,他们均起立鼓掌。”正是这家取名“JADE GARDEN”的中餐馆的成功,才有了今天口碑相传的“苏浙汇”。

“但当时我想自己还年轻,就这样长久待在卢森堡对将来的发展帮助不大。而且待在国外那种安逸的环境中,没有那种冲劲,人会容易慵懒。”在这种精神的驱使下,1996年刘裕俊回到祖国大陆祖籍地上海,在那场亚洲金融风暴即将结束的时候,创办了金萌苏浙汇。

遭遇“SARS” 华丽转身

2003年是让刘裕俊终身难忘的一年,也是“苏浙汇”成长历程中意义非凡的一年。“2003年中国发生的SARS对我们的冲击很大。当时我们4家店,只有一家店的生意额。这是之前这么多年从商经历中都从来没碰到过的。”谈起那段日子,金萌集团总裁李昀女士感慨万千:“之后我们便开始每年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未来几年应该怎样的发展?每年怎么去修订战略目标?如今4年过去了,很多战略目标的制定、计划、市场营销模式都已逐步完善,2003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大转变,将苏浙汇8年的发展分为前4年和后4年,前者如果是感性的话,后4年则是理性的回归。”

提到这一转折点,刘裕俊很坦然,但眼神里却是充满着感激,“非典那时候,我很感激我们这班员工,他们跟我说,老板你放心,不管怎么样都得弄好,不成功便成仁。”对于员工的这段话,刘裕俊至今记忆犹新。有了员工的支持,他也信心倍增,于是也做出了“一家店都不能关”的决定。在他看来,关了其中任何一家店就是对自己的否定。如今“非典”已经过去4年,苏浙汇也从当初的4家店开到了目前的9家店,包括去年底在澳门银河星际酒店新开的店。今天,曾经陪他度过难关的员工依然坚守自己的岗位,大家都在为“苏浙汇”的发展兢兢业业。

8年来,刘裕俊每年农历除夕的年夜饭都是和员工一起过,在忙完了一整天后与大家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去了解员工的状况。这种形式外国人不会做,只有传统的中国人才会做得如此细腻,用情感去增进和员工的交流,刘裕俊做到了。

“在未来的3年内,苏浙汇预计在国内开到18家店,包括香港在内”用刘裕俊的话说,“这是我们进军海外市场的第一步。”现在集团公司的经营范围,除了餐厅的经营和半成品的加工,今年还将成立物流公司,保证最终的客户吃到的东西是健康有效的。

“不要跟我讲你的手艺有多好,菜肴好不好吃才是关键。”

“不要跟我讲你的手艺有多好,菜肴好不好吃才是关键。”这是刘裕俊评定一名厨师最务实却也是最接近真理的原则。在谈话之间,助手拿来菜单,刘裕俊风趣地一边递给记者,一边说,“今天下午我又要尝菜了”。在苏浙汇,每两个月就会增加十几个新菜,这些菜在呈给客人吃之前,刘裕俊事先都得一一尝过,他要确保每道菜肴的味道到位,营养价值到位才推荐给客人。

中国烹饪技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色彩艳丽、形态美观、香气诱人、味道多变是中国菜肴的主要特点。说到自己的专长烹饪,刘裕俊也颇有心得,侃侃而谈:厨师做烹饪,技术真的要很全面,不能说只会烧一个两个好菜就算可以了,这也要理解食物的文化,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力是不行的。就拿鲍鱼来说,鲍鱼很有“心机”,需要花许多时间、耐性去烹调,鲍鱼要晒晒阳光,吸吸氧气,反复晒,还要控制时间,慢慢地鲍鱼会透光的,切开来看,有糖心的比较好吃。这些都需要花很多心机去做的,真的懂得鲍鱼的并不多。所以,一个做鲍鱼的师父,也不是浪得虚名,这都需要花很多心思去做,鲍鱼好不好吃就看出这个师傅的功力了。

而谈到各国美食,刘裕俊虽然尝遍多国美食,但仍旧对中国饮食情有独钟:“我们中国菜博大精深,我本人也很喜欢吃。我曾走过欧洲一大片地方,但好的美食真的不多。从前大家都感觉法国菜、日本菜、意大利菜比较上档次点,这一点我不承认,中国有很多菜都很有特色,如川湘菜辣得够劲;京菜,有烤鸭,很甘香;还有上海菜、广东菜;当老外来用我们的中国菜,如果有好的厨师来烧的时候,国外的一些菜系真的跟我们无法比的。”

编后语

刘裕俊 细节决定成败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刘先生成功了,应该说归功于他掌握了这句话的精髓含义,把它在他的餐饮业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是很睿智的,商场如战场,本身就是拼内功,刘先生声言苏浙汇拥有专业的厨师团队:把每一道菜品都作为自己最好的作品奉献给客户。这就是他的精明之处。坚信细节决定企业的成败是我们对每一个工作环节认真负责的态度。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上一篇:失去语言就失去文化 下一篇:1997 华商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