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1 05:11:30

预见性护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护理风险管理是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控制是管理活动的一种形式。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定义控制,是指管理人员为保证下属的执行结果与计划相一致,对执行中出现的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以便实现预期目标和计划的管理活动。下面介绍预防性控制在病房护理风险中的应用。

【关键词】 预见性控制;护理风险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42-01

1 护理风险

1.1 护理风险的认识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护理界的共识。我们要认识到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它既有客观决定因素,又有可控制的一面。为保证患者及护理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要求护理工作者应该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要达到治疗、护理安全有效,需要对护士加强安全方面的教育,使护理人员牢固确立“患者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

1.2 护理风险的种类 皮肤受损;药物外渗;意外损伤;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窒息);药物使用错误(发错药、打错针)等。

1.3 护理风险的细节来源 护士是与病人接触最密切的群体,护理工作中的意外事件也较为常见,要知道风险往往存在于我们疏忽大意之中。如:刚刚擦拭的地板可能使病人摔倒;匆忙交班可能造成治疗错误;处方贴错标签导致用药错误;发生其他不安全事件等。

2 预防性控制措施

2.1 皮肤受损为压疮,烫伤,皮肤撕脱伤

2.1.1 压疮 思想上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护理程序进行预防。评估: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具有预测能力的方法是分级评分法,即Braden[1]。Braden分级评分法要求护士根据所评测的压疮危险状况之分值,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发生压疮危险程度评分高的病人,不仅要观察受压部位皮肤颜色,而且要触摸。其质地;申请护理会诊,并且填制相关表格逐级上报护理部。计划:对皮肤完整的病人预防压疮;对院外带入压疮则促进愈合。措施:减轻压迫,保持干燥,减少磨擦,加强营养。其中间歇性解除压迫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应用电动按摩气垫床辅以翻身,骨突部位必要时贴减压贴,缓解压力。评价:换班床头交接,尤其是新、危重、昏迷及特殊病人。一旦异常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

2.1.2 烫伤 病情危重、神志不清、年老体弱病人容易出现。预防:向病人及家属作好宣教。措施:使用热水袋保温时套好布套,水温≤50℃,避免使用玻璃瓶及其它散热快的保温物品:洗脚时先用手试水温,后将足趾浸泡于水中;加强巡视,及时评估,避免从一而终。

2.2 意外损伤

2.2.1 坠床、躁动、昏迷、行动受限者易发生 预防:向病人及家属交待安全的重要性。

一是专人陪护;二是使用约束带和床栏的必要性,并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用上述保护装置。

2.2.2 跌伤 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步态不稳,对新环境不熟悉时易发生。预防:介绍病室走道、厕所设施、环境情况;保持地面干燥,清洁时要有醒目标识,穿软底平跟鞋;为行动受限者设专人陪护,便于照顾;正确指导使用拐杖,做好防滑处理,并派人保护;夜间病室应开启光线柔和的地灯;电源开关、呼叫开关容易触及;及时收放好床挡摇手,轮椅踏板,电源线等。

2.3 窒息原因和措施

2.3.1 病人往往机体防御机能低下、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或发生咯血均可导致窒息甚至死亡。预防: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人神志、表情、呼吸(频率、律、深浅度)、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使用床旁监护仪,观察病情动态变化;鼓励病人自行咳嗽排痰,必要时吸痰;正确指导使用雾化剂,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加强对咯血病人的监护,采取头低脚高位,头偏向一侧,有血块及时抠出或吸出,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并备以气管切开包于床旁,一旦出现窒息,立即抢救。

2.3.2 卧床病人进食太快、食物质地较硬呛入气管,呼吸道不通畅等。预防:指导病人及家属进食时头偏向一侧,略抬高床头30;进食时不宜太快、太多,意识模糊者根据病情变化决定饮食种类,能自己进食尽量自己进食,以控制吞咽速度,勿吃硬质食物如蚕豆、糖果,吃东西时勿说话、大笑等。

2.4 打错针、发错药

2.4.1 医护耦合性差错,是指护理差错与医嘱是否正确密切相关,即医疗缺陷在先,护理差错在后。其防范重点是:加强医护素质培养,严格执行医嘱制度,查对制度。医嘱的录入、核对应由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执行,且护士长每周总对医嘱2次,严格把关。

2.4.2 相同姓名病人发错药、打错针。预防:避免相同姓名者住在同一房间或同一医疗组内,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3 护理风险细节控制

3.1 高危人群 护士是医疗护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也是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集中体现者,护士的心理状态与情绪变化,对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也起着重要作用[2]。改进工作流程和方法,各个班次各司其职的基础上,低年资护士互相督促、提醒本职工作完成落实情况,并由高年资护士进行检查、评价,共同把好安全质量关。

3.2 高危环节 “三查八对”、“四看五查一巡视”“核心制度”正是强调护理工作的严谨性与细节性,护理活动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护士自身素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因此,建立和完善病房各项规章制度,如《安全工作制度》、《查对制度》、《病区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报告处理制度》等,严格按制度办事、凭制度管人以保障各项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得到落实。

4 讨 论

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其次要注意护士专业素质的提高及业务能力的培养和做好新进科护士的岗前培训以及带教工作。总之,在预防护理风险中,严密的制度是基本的保障,而有效的预防性的控制是关键。护理风险在其发生原因中,普遍存在多环节因素,而只要在可能发生失误的每一个环节实行有效的控制,那么就可能将护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 张长惠.采用评分法针对危险因素预防褥疮.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6.

[2] 于浣沙.医护耦合性差错及防范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0.

上一篇:早产胎膜早破孕妇应用地塞米松临床疗效分析 下一篇:局麻单孔腹腔镜电凝绝育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