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2-09-21 04:06:27

高中化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本研究对有效问题情境的特征进行表述,进行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的探讨,并通过典型案例检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帮助。

P键词:化学教学;问题情境;教学策略;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214-02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和思维,通过情境教学的实施,能使学生了解、加深化学抽象概念是如何具体应用的过程,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1]。因而,教师在化学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将对学生在实际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的全面发展有所帮助。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如何评价和提高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的有效性问题。对此,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阐述问题情境教学有效性

教学情境,是学生课堂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必要学习资源和教师引导、同学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的[2]。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教学实施建议谈到:“创设学习情境利于学习针对性的加强,利于在教学中发挥情感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效进行学习。”不难看出:创设学习情境是提高化学教学实效的重要策略之一。新课程改革步步深入,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教学措施[3]。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及问题情境有效性的检验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情境有效性的含义:(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是否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契合);(2)有效率(教学效果需要多大的教学投入);(3)有效益(教学活动实现了怎样的价值)。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紧扣教材大纲要求,充分利用生活事例、化学实验,精心择优创设针对性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即有效的问题情境,灵活运用提问技巧,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认知与化学知识结构统一起来,学生认知结构才能更合理完善[4]。然后通过问题情境有效性的检验,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问题源自情境,情境孕育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因其很高的意义与价值也受到了教育界愈来愈多的重视。

1.创设问题情境是知识建构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教师简单的知识输出,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在情境中建构,不能与情境脉络相分离。因此,教师要尽可能提供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的问题情境,助其完善知识体系结构,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型的学习方式。

2.创设问题情境是实施新化学课程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大力开展。化学新课程标准更看重培养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体会教学过程与方法,形成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要求教师进行化学教学时要遵循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自动学习,引导学生多进行思考、探索与实践,生动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情感发展。认知需要情感,情感提升认知。好的问题情境能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情感的发展,并且能持续对学习动机进行强化或调整,促进学生主动生动的学习。因而,教师要善于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带动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4.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古人有云:“学贵有疑。”可见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主体在认识活动或实践中被某些客观因素刺激就产生了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成为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主人。

三、问题情境有效性的特征

如何判断化学问题情境的有效性?首先要遵循教学要求、化学学科特点与形式,其次要符合以下几个特征:

1.适应性。问题情境的设计,要符合知识内容跟教学目标的要求,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按照学生一般认知规律,使其既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又适度超越当前水平。

2.诱发性。设计的问题情境要诱发学生的认知心理的矛盾与冲突,造成悬念,从而唤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增强。

3.直观性。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以学生熟悉的知识为背景,给学生提供某种直观,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领会化学精髓,提炼化学方法,学会运用化学。

4.层次性。创设问题情境,要着力设计科学合理、有梯度层次的问题链,给学生构建教学框架。找准问题间逻辑和难易程度的层次关系,做好衔接过渡,提高问题情境的整体效果。

5.延伸性。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构建既与当前任务有关又超出当前任务,值得学生回味、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迫不及待而又饶有兴致地继续学习。

四、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的检验

为保证高效的化学教学,对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的检验是必需的。以下列几种常见方法为例进行检验。

1.化学实验法。化学实验即可称之为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发教材及之外的实验资源,加入新鲜元素,即趣味性实验,学生饶有兴致地开展探索,教学效果事半功倍[5]。例如:在学习《钠的化合物―过氧化钠》内容时的演示实验:向包有过氧化钠固体的棉团上滴水跟吹入二氧化碳气体,均有燃烧现象出现。操作容易却现象明显,且出乎学生意料,从而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产生问题情境。这样既达到了教学效果,也达到教学目标,可称之为有效的问题情境。该问题情境符合适应性、诱发性、直观性跟延伸性的特征,可据此进一步判断其有效性较为突出。

2.联系生活实际法。生活处处有化学,我们创设情境时可以利用真实生活场景,将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受到学习化学非常实用,开阔视野的同时,化学知识也变得生动有趣,利于学生掌握[6]。例如:在学习《氯水的漂白作用-漂白剂》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常用的84消毒液,它的成分是什么?为什么不能与洁厕灵混用?在内化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同样,该有效的问题情境符合适应性、直观性、层次性与延伸性的特征,可判断其有效性较高。

3.层层设问法。在教学中应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来激起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产生递进式疑问,引导他们循序渐进,深入探究[7]。很多化学课程内容都适用于此方式。只有在层层设问中,教师一步步达到教学目标,达到效果预期,才可称之为有效的问题情境。此问题情境符合直观性、层次性、延伸性的特征,可判断其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结论

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构建好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都有长远的影响,学生化学意识增强,课堂效率提高,化学学习成绩随之提高。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学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一个好的情境设计最终是要为教学服务的,深入研究创设化学问题情境的有效性,将有利于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邓冰洁.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11):37-38.

[2]余柳.浅谈如何刨设化学学习情境提高化学课堂实效[M].基础教育,2012:303.

[3]叶雄辉.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初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3,(1).

[4]龚锦云.化学课堂中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J].中学课程辅导,2013,(24):39.

[5]欠.化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J].中学教学参考,2012,(113):69-70.

[6]林静.化学优良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J].科学教育研究,2014,(41):90.

[7]李志红.化学教学中问题提出及情境创设的初探[J].教法与学法,2009,(6):24.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reating Question Situation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Class

QI Yan-xiao,LOU Zhao-wen*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ubei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62,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which is based on situated cognition theory,we will elabo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ffective question situation,discus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create question situation in chemistry teaching,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setting up chemistry question situation teaching strategies through typical lessons,and provide beneficial suggestions f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Key words:chemical teaching;question situation;teaching strategy;effectiveness

上一篇: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影响高职英语口语课程深层学... 下一篇:智能网联背景下汽车类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