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天然林枯死木量的分析

时间:2022-09-21 03:08:24

黑龙江省天然林枯死木量的分析

【摘 要】枯死木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为重要的水文功能,其发挥水文生态功能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枯死木的量。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边陲,地带性森林植被为寒温带针叶林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用典型抽样法在黑龙江省选取145个样地开展调查,根据调查样方枯死木总鲜重,利用样品干鲜比,计算各样方枯死木总干重。然后换算成以吨为单位枯死木的量。

【关键词】黑龙江省;天然林;枯死木量

1.森林枯死木简介

枯死木包括枯立木和枯倒木,枯立木俗称站干,是由于各种原因死亡但仍站立的树木;枯倒木是已经倒地的死树木,枯立木和枯倒木都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具有截流降水、储存水分等水文功能,枯立木和枯倒木生态功能的发挥取决于枯落物的量,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枯立木和枯倒木的累积量。

2.调查区自然状况

黑龙江是中国位置最北、最东,纬度最高,经度最东的省份。黑龙江省西起东经121°11′,东至东经135°05′,南起北纬43°25′,北至北纬53°33′,北部和东部与俄罗斯相邻,西部与南部分别与内蒙古自治区和吉林省相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

2.1地貌、水文、气候

黑龙江省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西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

黑龙江省境内江河湖泊众多,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和绥芬河四大水系,有兴凯湖、镜泊湖、连环湖和五大连池4处较大湖泊及星罗棋布的泡沼。全省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 918条,另外全省有大中型水库78座。水资源量非常丰富。

黑龙江省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省年平均气温多在-5℃~5℃之间,由南向北降低,≥10℃积温在1800℃~2800℃之间,无霜冻期全省平均介于100~150天之间,年降水量全省多介于 400~650mm之间,中部山区多,东部次之,西、北部少。全省从东到西依次为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区。全省年日照时数多在 2400~2800小时,全省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风能资源丰富。

2.2土壤及植被

黑龙江省的土壤主要有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黑土、草甸土、黑钙土、盐碱土、风沙土、栗钙土、水稻土等类型,其中以暗棕壤、草甸土、黑钙土分布最广。

黑龙江省的地带性森林植被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寒温带针叶林,其中寒温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大兴安岭,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小兴安岭以及东南部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三大片林区。黑龙江省植物种类繁多,高等植物共有近3,000种,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蒙古栎、山杨、白桦、黄菠萝、核桃揪、水曲柳、东北红豆杉等,林下植被主要为杜鹃、刺五加、山高粱、榛子、胡枝子、铃兰、蕨菜、乌苏里苔草、小叶章等。

3.森林枯落物量的调查

3.1样地布设

用典型抽样法选取136个天然林样地开展调查,其中龄组为幼龄林的样地29个;龄组为中龄林的样地42个;龄组为近成过熟林的样地65个。样地是面积为600平方米的正方形。

3.2调查取样、量测

调查时分别枯立木和枯倒木进行调查,首先量测枯立木的胸高直径,并根据胸高直径求算出材积,然后对枯立木分段取样,称量样品的鲜重,精确到1.0g,每个样地采集枯立木样品5份,每份500g左右,称重精确到1.0g,装入样品袋中,带回实验室测定其干重与鲜重的比例(含水率)。枯倒木的调查方法是将枯倒木直接称重,记录总鲜重,然后对其进行分段取样,称鲜重 (方法同枯立木的调查方法)。

3.3样品烘干

将外业调查所采样品带回实验室烘干测定,得出各样品的干重并计算出各样品干鲜比。然后根据调查样地枯立木和枯死木总鲜重,利用样品干鲜比,计算各样地枯立木和枯倒木总干重(kg),换算成以吨为单位后再求出单位面积枯立木和枯倒木的合计(即枯死木)的量。

3.4调查结果

经测量、换算,但得到结果如下:龄组为幼龄林的枯死木平均总干重为5.66吨/公顷;龄组为中龄林的的枯死木平均总干重为5.95吨/公顷;龄组为近成过熟林的的枯死木平均总干重为5.71吨/公顷。

4 结论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得知:黑龙江省天然林中,中龄林的单位面积上枯死木总干重最大,为5.95吨/公顷;幼龄林的单位面积上枯死木总干重最小,为5.66吨/公顷,相差仅0.29吨/公顷,差异率为4,87%,这说明黑龙江省的天然林中,单位面积上枯死木的量与林分年龄(龄组)无关。

上一篇:浅析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下一篇:独立学院MATLAB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