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肿瘤护理论文

时间:2022-09-21 02:56:38

PICC肿瘤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4例肿瘤患者,男14例,女10例,年龄14~58岁,平均年龄(36±5.5)岁,胰腺癌7例,肺癌4例,胃癌以及肠癌6例,乳腺癌7例。患者入院后先对其进行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疾病。

1.2置管方法

取平卧,手臂外展为45~90°角,首选贵要静脉,其次可选择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最佳穿刺位置为肘窝下两横指处。采用横L行外测量法以及“一”字行外测量法测量所需的导管长度。根据无菌原则下对穿刺点实施消毒处理,铺设洞巾,戴上手套,并将PICC包打开,并采用生理盐水对导管预冲,按照15~30°角实施进针穿刺,见有回血后进针1~2cm,之后将针芯退出后,导管送入到测量的长度,之后缓慢将导丝撤出,将肝素稀释液注入其中,与肝素帽连接,按照“S”型对导管进行妥善固定,并用X线确定导管尖端具置,确定具置后与输液装置输液连接。置管后需要详细记录PICC置管时间、导管间断位置、穿刺静脉名称、插入深度、穿刺顺利是否情况以及穿刺固定情况。

1.3护理

1.3.1置管前护理

首先医护人员有必要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详细介绍置管的情况,置管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具体费用情况,并由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

1.3.2置管护理

必须保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在导管进入到肩部,可将头部向穿刺侧偏转,下颌尽量靠近肩部,若有送管困难,可边将盐水推入其中边送管,若遇到阻力应注意不能强行将管送入,若不能顺利送管可换对侧置入。

1.3.3置管后护理

置管后第一个24h必须按时换药,查看伤口愈合后无渗血情况,不同季节每周可换1~2次药。常规输液后采用剂量为10~20ml注射液抽取5~10ml配置的肝素稀释液,脉冲式正压封管,注意治疗间歇期每天也应封管1次。

1.3.4并发症护理

①导管出现的感染。需严格实施无菌操作,并且每24小时应更换1次输液环路,换药时应按照从顺到逆时针消毒方法将汗毛孔周围的细菌清除干净,并注意维持导管周围皮肤无菌,防止受到细菌感染。若患者有不明原因的化脓、肿胀、局部发红、发热以及寒战等,应先将导管拔出后于导管尖端实施细菌培养,局部需换药。②针对穿刺点出血情况。成功置管后1~2d若有少量渗血情况则为正常,提示需要换药;若出血量较大,叮嘱患者可适当屈肘10~20min或实施加压包括,若有必要可外敷云南白药,若出血不止,应及时告知医生,实施对症处理。③导管堵塞。医护人员首先应掌握如何正确封管、输血、血浆、脂肪乳剂以及甘露醇后,需先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不能经导管采血检验。

2结果

24例肿瘤患者,穿刺成功23例,穿刺成功率为95.8%,穿刺失败1例。置管时间为27~33d,平均置管时间为30.2d。24例患者导管堵塞3例,经尿激酶溶栓后导管引流顺畅,出血2例,给予对症治疗后,出血情况明显减少。所选取的患者均成功接受治疗。

3讨论

肿瘤为危及人们生命健康的一种常见的危重疾病,其中化疗为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主要化疗药物的使用途径是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治疗。在长期化疗药物的多次刺激作用下以及反复的静脉穿刺治疗,极易伤及周围的组织以及邻近组织,导致血管出现红肿、闭锁以及疼痛情况,给再次化疗输液静脉穿刺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在反复多次穿刺下,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疼痛。随着化疗用药剂量不断增加,疗程不断缩短,注意保护血管是肿瘤化疗护理中重要一项措施。一般的留置针位置比较浅,容易受到肢体活动的影响。加上化疗对血管产生的刺激作用较大,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渗漏性损伤以及静脉炎,不仅造成患者疼痛,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通过实施PICC置管有效改善化疗中存在的问题。PICC置管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容易发现血管,方便应用于护理中。因此,为了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采用PICC置管是一项安全高效,简单方便的护理技术。实施PICC置管治疗关键在于成功穿刺,因此一般选择在化疗早期选择血管较好的肘部实施置管治疗。且为了保证PICC置管成功进行,临床医护人员有必要加强学习,明确具体的置管技术、置管禁忌证以及适应证,以及如何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推广普及PICC这项技术。本次研究中,24例肿瘤患者实施化疗后,穿刺成功率为95.8%,平均置管时间为30.2d,不良反应为3例导管堵塞,2例出血,给予对症治疗后明显改善。

4结语

综上所述,给予肿瘤患者结合采用PICC技术,给予患者护理措施,可有效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

作者:梁永红 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肿瘤内二科

上一篇:肺癌脑转移放疗护理论文 下一篇:产后抑郁产科优质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