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德在错题中淘金 于反思中成长

时间:2022-09-21 01:58:57

奥德在错题中淘金 于反思中成长

摘要:当前初中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习习惯不佳,学习方法不科学,不善于自主学习等不足。尤其存在着光顾做题,为做题而做题,做错时只就题改题,没有充分利用好错题的价值,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之现状。为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并结合新课程标准,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尝试通过写"错题分析本",在错题中淘金,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在反思中再认知,于反思中成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错题分析本 反思 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站在教学第一线,面对学生厌学,家长穷追分数,社会期待值提升,承担着很大的精神压力。经常说“减负”,经常说提高45分钟课堂效率,可是什么才是最有效的行动呢?有效地处理好科学作业是一个重要环节,除了教师的科学选题、认真批改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的纠错问题。本文专门就学生科学作业纠错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错题分析本的创建和使用上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为初中科学教学“轻负高质”做了一些探索,通过实践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

一、问题的提出

1、当前学生作业纠错意识低、习惯差

现在的家庭结构,以独生子女居多,缺乏竞争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较差,尤其是作业订正的习惯更差,意识不到“错题”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作业批改好发下来之后,不管它错与对,错题依然是“涛声依旧”。

(2)教师要求学生对错题必须进行订正,于是乎,学生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应付,简单抄写了事。

(3)学生错误的认为,只要把错题整理出来就算大功告成,只做表面文章。

2、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低下

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一次次在作业、考试中出现重复的错误,说明学生缺乏找错、记错、认错、辩错和改错的主动性和能力。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强,习惯于老师思想束缚,缺乏创新,自主学习能力低下。

3、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后续纠错不够重视

从教师教的角度来分析,教师非常重视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但不是很重视学生作业的后续纠错。有不少的学生出现的错误总会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重复,得不到克服,很大原因是我们的老师缺乏对学生在该知识点上有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思维误区的预见性,不能把问题消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错误出现后,老师们也缺乏对学生的错题的收集和分析,从而也不能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给予及时有针对性的辅导。

二、概念界定

“错题分析本”是让学生以写作业的形式,记录并分析他们错题的类型、错误的原因、不会题目的分析、解题过程中常犯的错误、科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经验教训、收获提高等。它有许多好处,既是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和学习资料的宝库,又是教师改进教学,探索规律,研究学生的重要依据,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那么怎样建立错题分析本呢?

三、构建科学错题分析本的操作模式

(一)提高认识――建立科学错题分析本的前提

首先,错题分析本是对自身作业错误的系统汇总。可能很多同学会说,这些错误就让它放在作业本或试卷上不也一样吗?将来看作业本或试卷就是了。其实,这是一个关于统计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统计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当我们把错误汇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规律性,尤其是当我们对错误进行了总结之后。

其次,很多学习比较浮躁的同学满足于知道自己这道题错了,但是,认识往往不是很深。有时,即使让他马上重新做一遍原来的题目,可能还是拿不到满分,其关键是步骤和过程。这时,建立错题分析本,将错题抄录下来,并重新分步解出就显得很有检验效果了,而且很有巩固作用。

再次,错题分析本不是简单地将题目和答案抄录下来,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和预防类似错误出现的方法。这是一个自身逐渐学习和修正的过程,通过纠错――反思一一补救一一再反思的亲身体验,逐步形成自我管理的学习习惯,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创新的思维品质,获得成功的学习方法。

(二)设计环节――建立科学错题分析本的基础

为了达到对学生进行科学成功学习的训练与指导的目的,我们的“错题分析本”的建立包括错题收集、错题分析、反思及拓展提升几个环节。其内容包含了错题题型、错题自我分析、详细正确的解答、题型解题思路总结等。可以按照以下表格中的内容来进行。

(三)精选错题――建立科学错题分析本的根本

1、选错题途径

错题分析本并不是简单的改错本,它不需要把所有做错的题都记下来,整理要有针对性,对那些属于分析概括、理解应用能力的、考试中又以高频方式出现的、容易造成思维拥堵、平时存在认识盲区的知识点,需要重点进行整理,这样才能突破思维的瓶颈。具体可以从自己的课堂作业本上,课后练习上,单元测试中,甚至其他同学的身上等等去寻觅错题。另外一些比较有代表性、能够举一反三的好题目也应收入错题分析本。选题时要遵循典型性、适合性和发展性三大选题原则。

2、选错题方法

建立错题集必须简洁实用,省时有效,可采用“剪”、“抄”、“补”的方法。

(1)剪:为了提高纠错的效率,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对选定的错题采用“剪”的形式,剪好之后然后直接将错题贴在错题分析本上,从而完成对错题的采集,这种直接“剪”错题的优点是省时省力。

(2)抄:对于不方便“剪”的错题,可以采用“抄”的办法,直接将错题抄在错题分析本上,从而完成对错题的收集。

(3)补:一个错题通过“剪”、“抄”完成错题收集、分析之后,需要“补”上其他与此类错题相关的错题,从一题到一类,体现系统的纠错思想,以达到触类旁通。

(四)分析错因――建立科学错题分析本的关键

学生在完成错题的收集工作后,要对错题进行认真的剖析。要对错题的成因进行把脉诊断,当时做错题的思路是怎样的,错在哪里,找出自己错误产生的成因,并结合上课时老师对此题的分析,找到解题的切口和自己思维的盲点,实现思维方法的质的飞跃。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建立错题分析本最为关键的步骤环节,可按照下表所罗列的内容进行自我分析。

1、无为之错――不会做而做错的

表现在题意不理解,毫无头绪,做不下去等方面。理科的学习,不能搞题海战术,但一定量的训练还是必要的,打个比方,看别人开车时,觉得挺容易的,不就油门刹车方向盘,但真要你去开,就不行啦,为什么?就是缺少训练的缘故。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训练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如王柳清同学错题案例。

例1:盛氧气的钢瓶内氧气的密度为6/m3,工人使用氧气进行焊接用去了1/3,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

A.6/m3 B.12/m3 C.4/m3 D.无法确定

错误答案:A

错误分析:王柳清同学拿到题后由于缺乏生活经验,题意不理解,认为密度是物体本身的属性,物体没有变化,密度也一定不变。

正确分析:由于气体具有流动性,无固定的体积,气体的体积决定于容器的容积,容器的容积多大,气体的体积等于多大。由于是钢瓶,容器的容积不发生变化,所以剩余氧气的体积不变,但质量只有原来的2/3,故密度为原来的2/3。

正确答案:C

2、是非之错――似懂非懂而做错的

表现在知识点没有掌握和概念模糊,对于知识点没有掌握或知识点混淆及概念不清的题目,应指导学生弄清知识点和概念的来龙去脉,纠错的过程就是一次知识点梳理的过程。

例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

① 洁净的空气 ②二氧化碳 ③高锰酸钾 ④铜 ⑤自来水 ⑥硫燃烧后的生成物 ⑦液氧 ⑧电解水后生成物

错误答案:1234678 478 236 5

错误分析:同学看到“洁净”两字自然而然的想到是干净的,而电解水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又将它们分开考虑:氢气和氧气都是单质,自然也就是纯净物。

正确分析:从定义上考虑,首先应该选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指的是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则是由两种及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洁净的空气里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属于混合物,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也属于混合物,自来水里有许多矿物质也属于混合物。在确定哪些是单质和化合物时应该从纯净物中找。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化合物则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正确答案:23467 47 236 158

3、遗憾之错――会做而做错的

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比较粗心马虎,审题不细致,关键字漏看、错看,导致作业或考试出错,在计算的时候,书写格式不规范,跳步骤,少过程,计算粗心,如看错、抄错、算错、写错,导致做题错误。指导学生在审题的时候用笔圈出关键词或在关键词下画一条横线,这样就会慢慢的改正类似的错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潘家辉同学的错题案例。

例3:如图为某抗酸药的实物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塑料包装废弃后可用于微型实验.如鉴别氢氧化镁和碳酸氢钠(均可作抗酸药)两种白色粉末时,可分别取少量样品放入废弃包装的两个孔穴中,再滴入( )(填试剂名称),有( )-现象的原物质是碳酸氢钠。

(2)另一种抗酸药的主要成分是三硅酸镁(Mg2Si3O8 nH2O),能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则反应后产物中含镁的化合物是 ( )(填化学式)。

错题分析:题目比较简单,由于做题不仔细,学生会把名称写成符号,把化学式写成物质名称,导致不必要的失分。这样的失分在考试中屡见不鲜,要占总失分的65%以上。

4、惯性之错――思维定势而做错的

学生习惯于循着以前的、固有的思维思考问题,凭记忆、经验做题,表现为只以单一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不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去考虑问题。解决办法:培养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避免因思维定势而导致解题方法僵化。如邵叶凯同学错题案例。

例4:1gH2和10gO2在一密闭容器内混合引燃,完全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是( )

A.1g B.9g C.11g D.10g

错误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物质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根据质量关系,1gH2只能和8gO2反应,而10gO2并没有完全参加反应,还剩余2gO2,邵叶凯同学因误读了质量守恒定律而错选C。

学生在进行错因分析的过程中,也是一个自我回顾的过程。它让学生在头脑中重现了当时的解题情景,让学生在情景重现中,了解自己当时是如何思考的,为什么会那么想,到底那样想是错在哪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从而为进一步反思错题,进行分类归因做好准备。

(五)自查互督――建立科学错题分析本的保证

学生良好的纠错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间的相互检查和督促,学生间的检查和交流,既能促进学生间相互检查从而规范建好错题本的目的,又能促进学生间相互借鉴从而达到提高纠错能力的目的。以四人为小组,先把纠错本在小组成员间相互检查,交流,对于发现的理解、分析上的错误,不科学性问题,通过小组在讨论和交流中解决,同时达到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目的。同时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纠错本刚开始建立的时候,教师最好一日一查,因为这时候,学生的纠错习惯还没有养成,不熟练,所以有必要一日一查,及时指导,一段时间后,可以每隔一星期再批改检查,及时进行点评反馈,强化学生的纠错习惯,接下来就是定期和不定期的举行评比交流,巩固纠错习惯,相互借鉴和完善。

四、三步纠错――初中科学错题本的有效利用

错题分析本建立之后,是不是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呢?实际上,错题分析本的建立,仅仅只是完成了一半,要想真正发挥错题分析本作用,必须要用好它。

1、自主纠错――温故而知新

遵循遗忘规律,在一定周期之后,比如一周、两周或一个月,尤其准备下一次考试时,拿出错题本,浏览一下,在不看答案和错因的情况下,对错题不妨再做一遍,然后再根据错题分析本进行校对,这样就使每一道题都发挥出最大价值,在今后遇到同类习题时,会立刻回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做到同一道题、同一类题目不能错两次,从而减少习题量。这样经常温故知错,持之以恒,真正的理解和消化,就能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目的,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2、合作纠错――交流促提高

由于基础、习惯不同,每个学生所建立的错题分析本内容也不尽相同。个人独立纠错后,同伴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合作和探究各自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间交流借鉴,可以从他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练习的准确性。

3、协助纠错――错题促反思

在教学中,“轻负高质”是师生永恒的话题与追求。要实现这一目标,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精选试题,而学生的错题分析本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素材,这样选题会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根据学生的错题分析本建立起相应的“科学易错题库”,把各届学生的错题都积累下来,在复习时分类、分期进行再次辅导。对知识块模糊的错误,要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对“粗心大意”的及时补正。

五、分析与反思

(一)效果分析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错题反思习惯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努力过程。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良好的错题反思习惯一定会内化成学生的素养。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写“错题分析本”看似是一种作业负担,但却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分析、评价的机会,养成检查、计划补救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更自觉、更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3、有利用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

学生的错题分析本是教师反思自己教学的一本活教材,是教师反思成长的新途径,充分利用“错题分析本”反馈的信息,及时把握学生学习科学的难处及成因,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备课思路,课堂教学、学法设计、作业设计等等,使之成为以后教学过程中经验教训,并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反思

当然要想提高学生成绩和科学素养光靠建立一本错题分析本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的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题不用多做,关键是思考分析

很多人说理科的学习是靠做题做出来的,那我想说科学有所不同,它是靠思考出来的。近几年科学中很多题,题目中往往说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真实生活背景,要求学生用科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可有些学生一看到长段的背景材料,马上就被吓倒懵掉了,不知所措、答非所问。那应该怎么办?就需要思考分析。想一想,这一生活场景和自己学过的哪一知识点有关,一旦找准之后,分析一下课本知识又是如何体现在生活场景中的,一旦切入点找对了,思路顺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所以说,与做题相比,最关键的还是要学会分析,重点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变静态知识为动态,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电脑游戏的吸引力这么大?不管大人、小孩都痴迷于游戏。为什么学生对书本是那么的不感兴趣?答案是电脑游戏是动态的,而书本知识是静态的。作为教师,什么时候能把静态的书本知识变成动态的,你离教学成功也就不远了。

3、预习和复习,最朴素的也是最经典的

科学的学习,还是需要遵循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的“三步走”,这是最朴素也最经典的学习过程。只有提前预习了,上课才能带着目的性去听讲,有的放矢,更高效地去吸收知识,而不会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课后一定要及时巩固复习,复习得越及时,知识就掌握得越快越牢固。

综上所述,“我们要苦干,更要巧干!”,关注方法,关爱学生,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纠错习惯是保证我们科学备课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法宝之一。科学是注重思维训练的学科,最忌盲目。假如当学生打开一份考卷,看到的不是一道道题目,而是一个个知识点,那就离成功已不远了!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江涛,李云芳.学生的错题管理行为.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

[2]郑敏.知识缺陷型错题管理探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3

[3]李贵先.错题档案――学生重要的成长记录袋.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4,6

[4]林增明.一本错题集引出的启示,教学月刊,2006,11

[5]施慎忠.做好错题反思,整合知识再建构.中学教师,2009,6

上一篇:浅析局域网网络故障排除方法 下一篇:多媒体课件教学应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