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

时间:2022-01-28 08:55:05

小议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及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发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生 主体性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仍是主渠道,而充分利用这一主渠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最大限度开发学生智慧的潜能,培养学生创超性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养兴趣是前提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将科学家、发明家的事迹贯穿在教学环节中可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讲述当今社会最新科技信息,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火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学生会把无意行为转变成有意行为,做到自主学习,其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

二、教学民主是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最基本的科目应该是人学”。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有自己的尊严,愿望和需要。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交流活动,这种交流不仅表现在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表现为师生之间微妙的心里碰撞。而知识信息的交流是以感情交流为基础,在感情交流的氛围中进行的。即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必须强调师生关系和谐,师生互相尊重,教师不能居于学生之上,应以平等的态度,朋友的感情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浓郁的民主氛围,不仅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学习积极性会充分调动,而且其个性也会得到发展。

三、主动参与是关键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教学质量好坏的指标,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关键。那么,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呢?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必须确定好自己的“导演”角色。因为学生主动参与行为表现为内隐和外显两种行为。内隐行为诸如考虑、想象、回忆等要转变为外显行为如举手、口头或书面回答等都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的使命是培植,不是改变”。“导演”在课堂中充要分给予学生参与学习的权利和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位教授曾说:“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学生也只有思而生疑,有疑就问,有问促思,思而不得其解时才能主动做到去查阅资料、去请教、去讨论,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智慧的潜能就会得到开发,学习的主体性就会得到发挥。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教学民主,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够更有效地发掘学生智慧的潜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上一篇:农村教育忧思二题 下一篇:幼儿参与区域活动时教师应如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