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生错别字的原因

时间:2022-09-21 01:14:53

简析小学生错别字的原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087-01

1.汉字识字教学概论

众所周知,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识字教学更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识字是儿童从口头语进入书面语的桥梁,是他们以后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的必要准备。

2.小学生错别字的成因分析

错别字问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长期困扰师生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学生错别字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2.1 教师方面的原因

2.1.1 教师重视程度的因素。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小学生没有全面掌握字的音、形、义是他们写错字的根源。这就要求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必须根据字的特点和构字规律把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起来。但是,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不重视识字质量,求多求快,对学生出现的错别字重视不够,直接影响了识字的效果。

2.1.2 教师教学方法的因素。小学阶段,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的教学方式会对错别字现象产生影响。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没有对难认的字、易错的字进行指导,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字形差异点作比较分析,就容易出现错别字。

2.1.3 错别字的出现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关。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果没有掌握构字规律,音形义结合不好,教学方式不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就可能导致错别字的产生。

2.2 学生的原因

2.2.1 学生的学习心理原因。小学生一般习惯于看个大概来认识事物,缺乏精细的分化能力,往往只能获得笼统、粗略的印象,而遗漏重要的细节。他们在识字过程中,不善于分析字形结构。这就造成了对形近字和复杂字的错漏与混淆。

学生因为识记原因,不会写某字并且又不愿查字典,随便写一个同音字来代替,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小学生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也快,这是受遗忘规律的制约。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揭示的遗忘规律是:在初步识记完成的同时,遗忘也就开始了,而且在学习后的短时期内遗忘特别迅速,经过较长时间的间隔后,遗忘的进程就趋于缓慢。这种遗忘先快后慢的特点,直接影响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这就成了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之一。如学习"直"字,学生当时记住了里面是"三横",可是过不了多久,就一个轮廓印象了,把"直"字的里面写成了两横。

写错字还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如,学生把"湖畔"的"畔"左部件错写成"三点水旁"了,原因是由于经验,误认为与水有关的字都是"三点水旁";把"蜡烛"的"烛"写成"虫"字旁,这是双音词中前一个字的偏旁对后一个字产生了定势影响。

2.2.2 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原因⑴粗心大意,把字写错。有的小学生可能经常处于一些嘈杂的环境中,养成了不专心或东张西望等不良习惯。他们写字时往往是手中在抄,脑中却在想其他的事。常常表现为减掉笔画,如学生将"下"字错写成"T",将"心"字少写一点等。

⑵只求速度,不求正确。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科目越来越多,而且每科都有不同的作业,回到家,家长又会额外给学生增加一些学习内容,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来休息或玩耍,为了更快地完成作业,大多学生把作业当成了应付,书写质量可想而知,错别字也就自然产生了。

⑶忽视笔顺,形成错字。 有些小学生书写汉字时,往往只在乎最后把字写对了,不注意笔顺的准确性,这就不能牢固地掌握字形。这样依样画葫芦的做法常常一不留神就会写出错字来。

⑷习惯懒惰,随意而为。有些学生不记字形,遇到不会的字不查字典,不问老师同学。一个字只写记住的那部分,余下的部分就不写了,或随意找一个同音字代替,结果成了错别字。如,"不可思议"错写成"不可思意(异)"。

⑸不明典故,造成错字。在现代汉语中许多词语都来自典故,如"墨守成规".许多学生会误为"默守成规",不知道"墨"指战国时的"墨翟":"黄粱美梦"误为"黄梁美梦",不知道"黄粱"指的是做饭的小米。这也是造成小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原因之一。

2.3 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会导致错别字的产生。走在街上,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店牌、标语牌,甚至电视屏幕广告不规范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同音字代替,并且不在别字上打双引号做警醒,如:蚊香广告上的"默默无蚊";摩托车的"骑乐无穷";美容店的"我型我塑"等等。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这必然会给小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小学生字的储备量是有限的,他无法很好的辨别一个字到底是不是错别字,第一印象种下以后就很难改正了。因此,这样的语言环境也是造成学生错别字严重的一个原因。

2.4 教材方面的原因。教材的编写对学生的识字效果也有很大影响。目前,大多数课本识字教学一般都放在语文课本中,如何安排识字顺序,既要照顾到课文表达需要、又要符合识字教学规律,对教材编写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汉字构字特点编写的教材,有利于学生的高效识记;反之,没能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来编写识字内容,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对学生的识记就会产生一定的负作用。

综上所述,错别字问题,不仅仅是学生自身行为、习惯、性格等各种因素的结果,而且和社会环境、汉字本身的特点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因此,根治错别字,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同时关注社会用字的负面效应。在具体教学方法策略上,要采用活泼丰富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纠错的主人。所以说,教师的预防到位、纠正及时,学生也乐于配合协作,错别字也就有可能从小学生的作业本上完全消失。

上一篇:论素质教育中语文课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阅读教学应加强口语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