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上市企业信用评级模式

时间:2022-09-21 01:03:59

探析我国上市企业信用评级模式

【摘要】2011年国际金融形势跌宕起伏,同时伴随着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这世界三大评级机构助推世界经济形势,扰乱世界金融秩序的新闻爆出,企业信用评级再次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话题。本文希望通过企业信用评级内涵与方法的分析和思考,并构建上市企业评级指标模式,为投资者提供防范企业信用风险的思考路径。

【关键词】企业信用 信用评级 上市企业 信用评级模式

一、我国企业信用评级产生及内涵

(一)我国企业信用评级产生和发展

企业信用评级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起源于1837年,路易斯・塔班在纽约建立了以企业为评级对象的最早的信用评级机构,1909年约翰・穆迪在美国第一次对铁路债券进行了信用评估,随后创建了世界第一家企业信用评估机构。我国自古对于信用就有记载,最早的结绳记事就表现出价值交换滞后产生的赊销活动,之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国外贸易的发展迅猛,现代企业资信调查业始于1986年的外经贸部的计算中心,1987年外经贸部计算中心与美国邓白氏商业资料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合作双方相互提供商业资信调查服务,这标志着我国第一家资信调查机构产生。1992年和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了两家独立的评级机构,到了1997年增加到了9家,之后的几十年,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企业信用的重要性日显突出,企业信用评级行业逐步与国际接轨,目前国内知名的资信评级机构分别为大公国际,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上海远东资信,上海新世纪评级等。

(二)企业信用评级内涵

关于企业信用评级的概念,至目前为止没有统一说法,但内涵大致相同,企业信用评级是指信用评估机构对征集到的企业信用信息,依据一定指标和方法进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目的是揭示受评企业违约风险。信用评级模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应该包括6个方面内容:信用评级的要素、信用评级的指标、信用评级的等级、信用评级的标准、信用评级的方法和信用评级权重。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信用评级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扩展,具体特征表现为:第一,企业信用评级服务对象多元化。除了评估对象外,还包括金融工具投资者;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和证券承销机构;社会公众与大众媒体;与受评对象有经济往来的商业客户;金融监管机构。第二,企业信用评级范围逐步扩大化。评级范围覆盖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外贸企业、建筑安装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旅游企业和金融企业等。第三,企业信用评级内容规范化和系统化。企业信用评级是对企业资信状况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评价,分别从借款企业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和营利性等作出客观的判断和全面的分析。第四,企业信用评级模式和方法多样化。通用的企业信用评级的方法有波士特4C要素分析法、爱德华5C和6C要素分析法、5P要素分析法、5W要素分析法、德里克4F法要素分析法、10M分析法、CAMPARI法、LAPP法、骆驼评估体系,这些分析法他们的共同之处都以“3F”和“6C”为基础,将道德品质、还款能力、资本实力、经营环境条件、借款用途、还款期限、担保物、获利能力、管理能力、财务状况及如何还款等要素逐一进行评分。企业信用评级采用的方法包括:加权评分法、隶属函数评估法、功效系数法、多变量信用风险二维判断分析评级法。

(三)国内企业信用评级研究成果述评

针对关于企业信用评级文献进行分析,国内研究现状总结如下:第一,针对产品市场中的诚信对市场交易的影响,集中表现在企业及消费者之间商品交易的诚信分析;市场上诚信构建的博弈分析等。第二,针对我国企业失信行为的社会环境分析,集中表现在市场经济初期,存在失信的社会环境;旧的道德规范不适合新的社会环境;法制不健全等。第三,从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角度研究我国企业的信用和评级状况,强调随着国有银行向商业银的转化,对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效益性的要求日高,资信评级对银行信贷的重要性也将日趋明显。第四,从诚信角度研究具体表现为:诚信责任与证券市场发展;客户关系管理中企业营销道德问题研究。第五,关于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和体系,集中表现在:骆驼评级体系、工商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制造企业与流通企业信用评级方法、建筑安装房地产开发与旅游企业信用评级方法、证券信用评级的技术与方法、企业债券评级制度与方法、金融企业信用评级方法等。第六,关于解决企业信用评级问题的措施,主要集中在强化信用意识,发展信用经济;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信用监控体系,强化制度环境的约束力;建立完善的信用行业管理制度;加强道德建设强化道德环境对企业失信行为的约束;建立切合实际企业家道德行为规范;银行制度的完整;规范证券市场运行;促进市场竞争,建立资信服务体系;加强产权改革,完善治理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营造良好的行业信用环境等。

二、上市企业信用评级模式的思考

对于国内企业信用评级研究归纳呈现出两大特征:第一,中国经济开始从原有计划经济的观念和旧的习惯过渡到市场经济,国内企业逐步认可和接受资本市场存在的价值和作用,企业迫切要求自己的经营状况得到合理的分析和恰当的评价,以利于银行和社会公众投资者按照自己的经营管理水乎和信用状况给予资金支持,并通过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自己的资信级别,降低筹贷成本,最大限度地享受相应的权益。第二,企业信用评级需关注上市企业的信用评级问题的同时还需关注中小投资者利益问题。因为随着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各类型企业纷纷上市满足企业自身资金融通的问题,各类有价证券发行日益增多,金融工具不仅是企业解决资金余缺渠道,也成为广大投资者的理财工具,广大投资者迫切需要了解发行主体的信息情况,以优化投资选择,实现投资安全性,取得可靠收益,这就要求企业信用评级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公正、客观和及时的信息,从而起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所以本文特别从我国上市企业信用评级模式选用指标的角度进行讨论,为上市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防范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思考路径。

通常意义上的企业信用评级分别是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进行评估。定量的指标包括行业风险评估和业务风险评估,具体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行业的生命周期、行业的竞争力分析、公司发展能力的分析;定性指标依据企业财务报表进行评估包括资产负债结构、盈利能力、现金流量充足性、资产流动性、杜邦分析等,特别是杜邦分析法利用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用来评价公司赢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的一种方法。

目前融资成为是实体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重要行为,按此行为可以把企业分为上市企业和非上市企业,上市企业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企业是指其股票没有上市和没有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结合当前资本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和金融工具成为家庭和个人的理财产品的背景,当下企业信用评级模式(表1)特别是上市企业和非上市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除了从传统意义上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分析之外,还应该增加资本市场对有价证券的技术分析指标,所谓技术分析是以预测市场价格变化的未来趋势为目的,通过分析历史图表对市场价格的运动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增加了技术分析方法可以把企业定性和定量的数据动态的与市场连接在一起客观的反映企业资产负债能力、违约风险,特别是上市企业对中小股东的违约风险,从而保障中小股东的投资投资权益。

表1 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三、关于上市企业信用评级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上市企业信用评级模式存在的问题

1.我国上市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企业信用评级制度落后发达国家。而一个缺乏信用体系的市场,其运行质量得不到保证,导致交易成本增加或者优良的经济主体退出市场或者放弃追求信用评级优良结果的目标,最终导致金融机构、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道德风险,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2.上市企业信用评级关注静态数据忽略了市场的检测,企业信用评级和金融产品评级脱钩。随着资本市场完善,企业信用风险不仅是只针对债务人的违约,同时也针对中小投资者投资风险,而目前对于上市公司金融工具的评级主要是股票评级和债券评级等,这仅针对发行公司的财务潜力和管理能力进行评价从而对有升值可能的金融工具给予高的评级,这就造成上市企业信用评级与金融工具评级各自相对独立,评级结果对利益相关者的指导性和安全性效用没有达到最优的作用。

3.企业信用评级信息存在不对称性。第一,上市企业财务信息对证券市场利害枚关,是投资者的决策和交易的依据。但客观上财务信息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这种特性妨碍了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的客观评级同时影响了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决策行为。第二,对于上市企业而言,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信息不对称,随着中科创业、亿安科技、银广夏、蓝田股份、麦科特等造假事件的频频爆出,逐步的揭示中小股东获取信息的弱势地位。

4.企业信用评级行业管理的法律依据不足、监管主体不明确,使得我国国内企业信用评级机构缺乏话语权。我国评级业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是,我国企业评级机构业务能力不够强,面对过渡开放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弱,企业信用评级行业被外资迅速垄断,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散失了必要的话语权。同时企业信用评级国际行业管理与业务规则基本空白,法律责任条款尚未完善,目前可以查到的法规有《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证券法》、《公司法》、《贷款通则》,信用评级的业务规则、从业人员的资质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等都都尚未纳入立法范围;并且我国企业信用评级机构受到证监会、中央银行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多方监管,监管主体太多,权责不明确。

5.企业信用评级中介机构自身素质不高,品牌纷乱,缺乏专业性人才。我国企业信用评级机构数量较多,但是建立了完整的评级方法体系和内容管理制度的、有一定业务规模和影响力的评级机构所占比例不多,市场品牌纷乱,并且我国企业机构的能力层次不齐,自律性更差,存在道德风险和违约风险。

(二)解决上市企业信用评级问题的思考路径

第一,政府应以完备的信用制度体系和发达的信用工具来建立稳定可靠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保障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有效运行,使得所有的经济活动都以信用为基础,让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经济活动都建立在稳定的信用关系基础上,最终保护所有参与者的利益,提高市场经济的效率。

第二,政府应该深化企业信用评级的内涵。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对企业信用的认识和内涵需不断深化,上市企业信用评级需要企业从静态的财务数据分析衍生出动态的市场检测,使得上市企业信用评级和有价证券评级相结合,使得企业信用评级既可以发掘企业价值,又可以保障受评企业相关利益者的权益。

第三,政府首先应监督企业严格执行企业会计政策和客观披露企业财务信息,控制信息存在不对称性导致企业信用评级失真的风险。其次,政府通过建立和健全信用体系建设,保证信用数据信息的顺利采集与及时披露,有效地消除各种行政和非行政壁垒,保证信用采集的正当及客观。再次,政府因该保护中小投资者知情权,向他们提供完整、准确、及时的信息,使投资者有充分的依据对上市企业的风险进行判断和选择。

第四,政府还需继续完善企业信用评级的立法、执法和监督的法律和法规,明确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主体,从而有效保证对企业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与此同时,政府应尽快建立信用评级业外资准入制度,严格限制外资在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持股比例,防范外资主导我国的信用评级市场;培育国内企业信用评级的核心机构,提高国内评级行业的竞争力。

第五,政府应建立资信评估师从业资格考试制度,成立自律性信用评级行业协会,根据市场选择整合现有评级机构,打造企业信用评级权威,培养企业信用评级品牌。同时我国政府还应该鼓励高校设置相关企业信用评级课程,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性人才,提高评级机构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信用.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朱荣恩,徐建新著.《现代企业信用分析》.上海三联书店,1995.

[3]喻敬明著.《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韩家平,普小蕾著.《国际商务信用风险管理指南》.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

[5]吴晓求著.《中国资本市场:从制度变革到战略转型》.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

[6]林森,吴云峰,高峰.信用组合风险度量研究.运筹与管理2008(5).

[7]吴晓求著.实体经济与资产价格变动的相关性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6(6).

[8]付刚.引入信用风险变量的企业财务预警模型构建.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10).

[9]程建,朱晓明.信用风险评估模型预测力的验证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

基金项目:本文受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科研教研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郭雪莲(1981-),女,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助教。

上一篇: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复苏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下一篇:我国经济法司法实施若干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