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0 11:07:09

试论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摘 要:广播电视工程作为广大群众观看文娱节目的基础工程,在信息时代逐步与现代化的技术相融合,从而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优质的电视节目。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各项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广播电视工程应用计算机技术是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的重要体现。本文立足于此,针对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 TN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161-2

0 引言

当下,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时代正在影响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各个领域的发展开始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其衍生出了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对于广播电视工程而言,计算机技术推动了新兴媒体的发展,使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快速发展的新兴媒体占据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广播电视媒体应深刻认识到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把握时代的脉搏,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这也是当下广播电视工程亟须深思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意义

我们说广播电视工程是传输视频与音频信号,为广大群众提动服务的,所以在传输过程中确保视频与音频信号的保真度及传输效率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所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广播电视信号的质量、信号传播的效率及频段的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融合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来有效解决传输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广播电视工程的良好发展。具体来说,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提高了广播电视传播信号的质量和效率,并且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拓宽了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也进一步促进了各项广播电视技术的进步,因此,广播电视工程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机融合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1]。

2 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2.1 在媒体内容中的应用

以往的广播电视信号传播是以模拟信号为主要形式,在此传播形式下,传播信号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听众与观众收到的视频与音频内容,降低了信号传播的质量,限制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范围,例如出现信号转换时的画面模糊、画面静止和画面与声音出现不同步等问题[2]。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丰富了媒体传播的内容,提高了信号传播和内容更新的速率,便捷了后期的信号处理,同时也满足了大众的多元化需求,极大地促进了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

2.2 在媒体网络中的应用

电路交换是以往电信网络的基础理论,广播电视网络的建立是基于模拟频分单向分配理论,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宽带数字平台的诞生,以交换组理论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会在很大程度上转变带有局限性的网络环境。目前,有线电视已和互联网实现了融合,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首先,新型宽带数字平台的有效应用,加快了传播数据的交换速度,实现了大量数据的自由交换和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且简化了操作流程,数据的交换和多媒体的应用转换等只需简单的操作步骤就可以快速实现,进而增加广播电视的用户[3]。

其次,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还产生了中间理论,拓宽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实现了广播电视工程的纵向发展。计算机技术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将广播电视工程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新型的数字媒体网络,为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平台。

2.3 在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行业的发展中,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利用的计算机技术主要包括遮罩技术与Premiere模板技术,其中遮罩技术主要应用在片头、片尾制作、影视编辑中,其有效的应用能够创设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动态遮罩技术能够采用各种创意改变遮罩运动的路径与大小,进而将逼真的画中画效果展示出来,为画面创设出具有创意的特效;Premiere模板技术也可以说是一种视频编辑工具,是广大广播电视专业工作者常用的制作工具,其具有创造精彩节目的高超、强大功能。在利用Premiere模板技术之前要熟练掌握模板的基本操作程序,并制定多个模板,确保后期制作的顺利进行。例如,电视剧片头一般具有时间短、画面丰富等特点,在运用Premiere模板技术进行创作时要先定位模板,之后将相应的片段或文件替换到模板内。另外,我们需要注意广播电视节目是基于声音叙事与画面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本质在于人文精神与情感的交流,计算机技术的合理应用是提升节目表现力的手段,但不能磨灭节目中的思想情感,所以必须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广播电视后期制作提供服务[4]。

2.4 在广播电视发射监控中的应用

2.4.1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技术特性

广播设备微机监控系统的技术特性有:利用值班软件直观形象地展示监控系统中的遥控、遥测及遥信功能;利用先进的组态软件及WEB服务,链接远程管理局域网,共享实时数据。另外,监控系统的结构模式主要是由现场控制机运用控制网、PLC、现场网等多级计算机网络互联,来确保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同时采用TCP/IP网络协议标准,利用分层结构,实现了系统的高效运行。广播设备微机监控系y的分层式结构包括数据采集层、前置处理层、应用层及集成通信层,其主要功能有:

一是故障诊断,一旦检测参数值超出了上下限值就会自动报警,并判断故障发生的位置,准确记录故障发生的时间及参数值;

二是实时监测发射机的工作状态,记录并报警量值超限以及非正常状况,以及各种设备的运行、开关机时间;

三是远程监控,监控系统的远程监控功能主要是利用数据通信技术来实现遥信、遥测以及遥控广播设备的访问;

四是自动处理,一旦发射机发生故障,计算机监控系统可及时发出警报,并根据故障程度,实施倒换备机或停机操作,降低发生故障的发射机带来的损失。

针对以上广播设备微机监控系统的功能,我们可以看出监控系统依靠局域网及PLC的分布式微机监控系统,采用现代化的测试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实现对微波、调频及电视设备的遥控、遥测及遥信[5]。

2.4.2 微机监控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广播电视信号传播时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高频干扰就是其中一种形式,该频率干扰是通过以下3种途径:

一是外界电磁波辐射干扰前端机与主控机;

二是部分干_信号通过接地线影响信号的正常传输;

三是通过取样信号的传输线干扰信号传输。

为了保证广播电视信号的高效传输,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针对第一种干扰方式要对主控机建设出合理的专业计算机屏蔽室;

二是利用平衡方式保护传输信号。铺设双绞线来传送前端机的输入和传感器的输出,其前端机输入电路把平衡信号转化为计算机识别的不平衡信号,保障传输信号时,处于平衡传输线之上的干扰信号具有最低的差模值,对于平衡双绞线,其针对干扰信号发挥出同相位抵消这一作用;

三是坚持正确的接地原则,以避免接地高频干扰。广播电视工程中低频电路,元件与布线之间存在的寄生电感,其对信号的正常传输影响不大,所以应采用一点接地,减少或避免地线导致的地环路。但在高频电路,元件与布线之间存在的分布电容、寄生电感会导致各个接地线间产生祸合,影响力颇大,所以应采用多点入地的接线方式,以降低干扰信号的影响,提高传输信号的保真度,为广播电视节目提供完整、丰富的音频与视频。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兴媒体和各种科学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机遇与挑战并存,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有效应用主要体现在内容、网络、后期制作及监控等方面。广播电视工程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要想取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紧随时代的发展步伐,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电视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徐丽萍.浅析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1:181.

[2] 李祥华.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6,07:101-102.

[3] .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6,09:87-88.

[4] 陈思俊.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4:227-228.

[5] 庞振海.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4:176.

上一篇:时间银行社区循环互助养老模式调查报告 下一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