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价格波动的季节性及其形成机理

时间:2022-09-20 10:49:14

粮食价格波动的季节性及其形成机理

摘要: 粮食价格的变化牵动着亿万人的心,也事关国家粮食的安全问题。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季节性规律, 利用X-13等先进统计方法进行了季节分解,得出它们的季节因子及其变化特征,并对影响粮食价格季节变化的国内外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导致粮价季节性变化的显著因素和形成的机理。

Abstract: Changing of grain price is concerned by millions of people and makes up problem of gain's safety. From an empirical point,we analyze seasonal pattern of China grain price. We also do seasonal adjustment by advanced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X-13 etc. We summarize final seasonal factors and seasonal characteristic of grain price. We analyze its all probability influence factors. We point out which is significant influence factors among them and obtain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关键词: 粮食价格;粮食价格的季节性;X-13;粮价的影响因素

Key words: grain price;seasonal characteristic of grain price;X-13;influence factors of grain price

中图分类号:F2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5-0001-03

0 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把粮食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粮食价格的波动也一直是经济中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逐年递增,截止到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已突波60000万吨大关,实现了“十连增”,但伴随着粮食产量的不断增加,主要粮食的价格也节节攀升,单从供求因素解释粮食价格的变化有些力不从心,难以说明粮食价格的频繁波动,特别是出现的“玉米疯”、“豆你玩”等粮价异常波动的现象。因此,需要深入分析粮食价格波动的内在规律,如季节性、长期趋势等,找出粮价波动的内因和外因,掌握其未来的变化趋势及波动的规律。在学术研究中,粮食价格的波动及其影响因素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叶慧、王雅鹏(2007)从营养角度研究了收入、粮食价格对居民营养需求的影响,探讨了稻谷和小麦的价格变动对需求产生的不同作用[1];罗万纯、刘锐(2010)分析和实证了粮食价格波动的集簇性和非对称性,提出了不断完善粮食市场、引导市场参与主体理性投资的相关措施[2];李光泗、朱丽莉(2011)分析了我国三大地区间粮食价格波动的差异性,指出了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阶段性特征[3];马林林等(2011)研究了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粮食品种近年来上涨及下降的几个明显阶段,探讨了粮食价格波动的市场供求、生产成本、国际市场传导、宏观调控等影响因素[4]。

关于粮食价格波动特征的问题研究,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它的季节性特征,对于粮食生产的季节性,人们已形成共识,其季节性特征明显,但对于粮食价格的季节性特征,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将根据2002年以来我国主要粮食品种集贸市场的价格,计算出其定基价格指数,分析和计量了其季节性特征,将其变化趋势分解成季节因子、长期趋势及周期趋势,并根据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影响其季节变化的最显著因素及形成的机理,对粮食价格季节波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给以总结和分析。

1 近年来我国主要粮食价格的波动特征分析

1.1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中使用的粮食价格,主要是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国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月度数据,主要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籼稻、玉米、大豆和花生,资料数据来自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中的统计数据库。为了使价格更具代表性,文中统一使用“中等”粮食作物的价格作为分析的依据。根据中宏统计数据库中公布的最早我国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的月度数据是2002年,故本文选取的基期是2002年(即2002年=100),利用的是定基价格指数(经上年同期价格变化指数转化而得)。

1.2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首先,根据计算出的主要粮食价格的定基指数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走势图可以明显看出(参见图1),近十年来我国粮食价格上涨趋势明显,价格变化都是底部不断抬高,呈现出一种线性上升趋势,没有明显的加速或减速的趋向,可以说是一种趋势平稳的变化态势。

自2002年至2013年底的十余年间,从平均意义上涨幅最大的是花生的价格,上涨2.16倍,然后依次是大豆、籼稻、小麦和玉米,相差并不算太大,就是涨幅最小的玉米,价格也上涨了1.68倍(较2002年)。从波动的特征方面看,花生、籼稻和大豆价格的波幅较大,特别是花生的价格变化有大起大落的现象,在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前有一个直线上升趋势,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在2008年前后陡然回落,2013年底受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企稳的影响,也出现明显回落。相对而言,小麦和玉米价格波幅较小,它们都在2003年底出现了一个大的波动,在金融危机中波动较小,玉米价格波动相对较为频繁,小麦价格波动最为平稳。

2 我国主要粮食价格波动的季节特征

众所周知,粮食的播种时间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但对粮食价格走势的季节性表现及其规律还缺乏统一和明确的认识,主要是因为各种粮食收获的季节不同,另外还有需求变化的季节性也各不相同,因此,对粮食价格季节性的规律还需要统计方法进行实证。统计学中关于对时间序列进行季节调整、寻找季节因子的方法有多种,本文中主要采用移动平均比率的方法和X-13季节调整模型的方法。

我国主要粮食价格的季节性表现为:

①小麦。我国小麦价格最高的月份是10月份,季节因子1.014,全年最高,可以说是大约冬小麦播种的时间,这个月份除了小麦消费之外,播种的需求也对小麦集贸市场的价格有拉动,导致这段时间小麦的价格达到高峰;其次,第二高点是6月份,大约是新小麦收获的时候,反映出市场对小麦的需求有“求新弃陈”的去向,热衷“打新”,也反映出每年新小麦的市场价格高;再次,小麦市场价格依次较高的月份是12月、11月、7月和4月。②籼稻。我国籼稻集贸市场价格最高的月份是2月份,其次是1月份、3月份、4月份,也正是春节前后,反映出由于受春节需求量大的因素影响导致这一时期籼稻的价格比较高,明显高于其它月份。籼稻价格较低的月份主要集中在5、6、7月份,接近早稻收割的季节。③玉米。我国玉米价格较高的月份依次是1月份、10月份、12月份、2月份和4月份,主要表现为春节前以及新玉米收获的季节。玉米集贸市场价格较低的月份依次是6月份、8月份、9月份和7月份,基本上属于夏季前后,玉米价格较低,可能的原因在于这一时期,畜牧草饲料丰富,从饲料方面对玉米的需求量小,导致其价格低。④大豆。大豆价格的高点都在上半年,依次是3月份、4月份、2月份、1月份、5月份和6月份,可能的原因是上半年对大豆的需求明显大于下半年,而这一时期属大豆的非收割期,导致价格上涨。大豆价格的地点在下半年,并且呈现出越接近年底价格越低,反映出随着每年新大豆的收获,大豆的价格逐渐下降。⑤花生。我国花生价格的季节特征与大豆基本相似,上半年高、下半年低,并且大体价格变化的规律是一年中从1月到12月逐渐下降,12月份达到最低点。

2.2 X-13季节因子 X-13模型是在X-12-ARIMA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季节调整方法,它是X-12-ARIMA方法与SEATS季节调整方法的联合,在序列因子分解方面引进了TRAMO/SEATS中的SEATS方法,所以,又称X-13-SEATS季节调整方法。利用X-13季节调整方法在EVIEWS8.0软件中对我国主要粮食价格的季节因子进行分解得到如图2所示的季节因子的图形。

从中可以看出:①小麦价格变化近年来有两个波峰、一个谷底。2002年-2013年期间,初期主要是春节前后月份的价格比较高,8、9月份比较低,但自2006年开始,季节特征逐渐演变和清晰,那就是6月份和10月份达到两个季节价格高点,3月份为小麦季节价格的低点;②籼稻价格变化有一个明显的波峰和一个逐渐明显的谷底。籼稻价格的季节波峰主要表现在2月份,即春节前后,谷底初期在6月份,最近几年都在8月份;③玉米价格的季节特征逐渐演变为两个波峰、两个波谷。两个逐渐明晰的波峰主要为10月份和1月份,即玉米收获的季节和春节前,两个波谷主要为6月份和8月份;④大豆的季节特征最为明显:一个波峰、一个波谷。大豆价格的波峰在3月份,波谷在12月份;⑤花生价格的两个波峰比较明显,波谷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最后有一个越来越明显。花生价格变化的两个波峰稳定在4月份和2月份,其中4月份为花生播种的季节,波谷主要显现在12月份;⑥棉花价格有一个明显的波峰和波谷,还存在小的波峰。一个大的波峰比较明显,就是1月份,可能的解释是与天气有关,这时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另外,2月份的波峰特征也较为显现,波谷主要在11月份,应该说它的季节变化幅度最大。

3 我国主要粮食价格的季节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形成的机理

粮食生产的季节性是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固有的规律,但粮食价格的季节性与其种植的季节性没有必然的联系,它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它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从实证角度,探索其季节变化的显著影响因素有哪些,以及影响力有多大,分析过程中研究对象是主要粮食价格的季节指数。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几种因素对粮食价格的季节波动有显著影响:

3.1 需求量的变化 商品价格是由供求平衡决定的,粮食作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消费品,其价格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受需求量变化的影响比较大,当需求量增大时价格自然会上涨,反之,价格会下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了社会需求量的大小,其变化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粮食等消费品的需求的变化,其季节指数反映了需求量的季节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季节指数与主要粮食价格的季节指数都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

3.2 国际粮价价格的传导 尽管我国粮食产量逐年递增,能够满足我国的自身粮食需求,但由于价格低的驱动,近年来我国粮食的进口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大豆,进口量由2002年的1132万吨上升到2013年的6638万吨,十年间翻了6倍。由于大豆等粮食产品进口量的大幅提升,国外大豆的价格对我国大豆价格的冲击也比较大,显著地影响我国大豆价格的变化走势,对我国大豆价格的季节变化的影响明显。

3.3 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季节波动 由于粮食的产地与销地之间往往有很长的距离,交通运输的成本就直接影响着粮食的价格。经计算,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布伦特原油价格与我国小麦、籼稻、玉米、大豆和花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29、0.8696、0.8544、0.8890、0.9059,伴随概率都为0.0000,反映出它们之间的走势高度相关,趋势具有相同性。经X-13季节调整方法分解后,布伦特原油价格的季节指数与我国大豆价格的季节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016,伴随概率为0.0002,统计上的相关性达到显著,它反映了国家原油价格首先影响我国进口量比较大的大豆价格上,进而传导到其它粮食品种。

3.4 金融市场的波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很多金融衍生产品与农产品有关,像经济生活中影响比较大的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都有对应的期货产品,农产品期货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其与农产品现货价格关联性很强,而农产品期货的价格波动又与整个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相辅相成、互相影响,所以,国内外金融市场的波动对粮食价格波动有传导作用,影响包括季节在内的价格变化。

4 结论与启示

4.1 主要结论 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波动都有季节性存在,只不过是其季节性强弱程度不一样,像花生、大豆、玉米的季节性表现较强,小麦和籼稻的季节性表现一般。粮食价格季节性表现的月份有差异,多数粮食价格的季节性都与播种和收割的时间有关,主要的粮食品种都在其播种期和收割期有一个价格高点,而在临近收割期的几个月内往往形成一个价格低点。多数粮食价格我国春节前后或年底有一轮季节上涨的季节表现,但像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则是上半年价格高,下半年价格低。对于影响粮食价格季节性的因素,不同的粮食品种有差异,但一个共同且基本的决定因素是供求变化的因素,每当新的粮食季节品种收割后,需求量就比较大,从而价格较高,每当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到来时,粮食的需求量也比较大,也会导致价格上升。

4.2 启示

4.2.1 重视粮食价格的季节性变化 通过大量的实证,可以发现我国主要粮食价格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些季节特征对经济有很大影响,特别是粮食价格上涨的季节对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物价的走势有很大拉动,必须予以重视。一方面,从粮食生产者――广大农户角度,根据粮食价格的季节性规律,要做好粮食的储存工作,在粮食价格的季节高点,如春节、粮食播种季节等,卖出满意的粮食价格,实现丰产丰收,收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从粮食消费者角度,做好粮食需求的规划,在合适的季节买入粮食产品,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4.2.2 根据粮食价格的季节性表现做好粮价补贴工作 粮食补贴政策是世界各国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通常做法,特别是发达国家。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粮食安全问题特别突出,对粮食的补贴非常必要。目前,我国的粮食补贴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直接补贴、最低保护价综合补贴,直接补贴由粮食直补、粮种补贴、购置农资具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从粮食价格的季节性波动方面来看,这些补贴的项目还很不够,不能充分保障农户应对低粮价的冲击,如粮食的储存补贴。

4.2.3 注重观察国外粮食价格变化的传导 已经证实国内外大豆季节价格变化有显著的关联性,通过国外大豆价格波动传导到国内大豆价格、进而传导到其它粮食价格的传导途径已经形成。由于我国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进口量逐年递增,因此,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影响度越来越大,这就启示我们在观察粮食价格变化时应将目光放远一些,注重观察国外粮食价格的变化趋势。

4.2.4 关注国内外金融市场对粮食价格变化的影响 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金融市场的动荡会影响到实体经济,使人们不得不关注金融市场的变化。金融市场的变化不仅直接对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波动具有传导性,而且宽松的金融市场还会使很多游资流向粮食等农产品市场,加大它们的价格波动幅度,近年来的“姜你军”、“豆你玩”、“玉米疯”等现象就是典型的例证。因此,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金融特征提示我们,要更加关注金融市场的波动,关注国内外农产品期货品的价格走向、农业板块股票价格的走向等等,全面掌握粮食等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和未来的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1]叶慧,王雅鹏.粮食价格及收入变动对国民营养影响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1):88-92.

[2]罗万纯,刘锐.中国粮食价格波动分析:基于ARCH类模型[J].中国农村经济,2010(4):30-38.

[3]李光泗,朱丽莉.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及其调控途径[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1):34-35.

[4]马林林,金彦平,张安良.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影响因素探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10):23-24.

上一篇:国际EPC项目物流管理 下一篇:论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