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铎系看“他留人”的宗教文化

时间:2022-09-20 10:48:50

从铎系看“他留人”的宗教文化

摘要: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的他留山上,住着一群神秘的他留人。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宗教文化和祭祀活动,这一切的主要承担者由铎系扮演,他既是他留族群的神职人员,又是他留宗教文化的传承者。

关键词:他留人;铎系;宗教文化

他留人也叫他鲁人,自称“怒塔苏”。1956年国家民族识别时归为彝族支系,但并不使用彝族的语言和文字。他留人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却没有通用的文字,只有少数铎系(他留人的宗教祭祀人员)可以读懂某些图符并进行解释。所谓铎系,类似于彝族的毕摩,纳西族的东巴,哈尼族的摩批,都是从事宗教活动的人,在他留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不仅是祭祀活动的主导者,更是宗教文化的传承者。

一、铎系的来源与继承

(一)铎系的来源

在丰富的民间文学中,可见铎系出现的渊源。“铎系到底在哪里,还得说起那块火山地,有两家兄弟,分家之后各自立…公猴已形成铎系,母猴会唱铎系的调子。手持竹节、锣、芦笙,边敲边舞边唱边写。做完法事命令众猴子,把‘死人’送出门。其实弟弟只是装着睡,他把猴头当铎系的那一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已形成了铎系…哥哥贪婪被摔死,弟弟从此当铎系,这个铎系是鼻祖。”在他留人的眼中,铎系最初来源于猴子,因此猴子是他留人的崇拜之物。

还有一种解释,在他留人的碑林中,墓碑上刻着各种动物,如虎、鹿、鸟等,而刻有猴子的墓碑大都是属于铎系的,这也是其中的一个推测。

(二)铎系的继承

铎系的传承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特别是传男不传女,使得他留人的铎系越来越少,需引起大家的重视。笔者通过对永胜县六德乡玉水村的田野调查,发现铎系的传承主要有三种方式:

1.拜师学艺。这也是继承的主要形式,这种继承要经过严格的拜师过程,选择吉日进行。以前,徒弟将他留粑粑送给师傅作为拜师礼,现在一般送些礼物充当,师傅同时要礼尚往来。师傅会在祭祀活动场合让徒弟认真观察和学习,这种传授不分年纪、家族。例如三板桥村的铎系兰金容所收的徒弟都是通过拜师而来。

2.自学成才。这种情况较为少见,需要对铎系唱经极大的热爱。通过铎系每次的表演和演唱,心记默背,反复练习,使自己发展为铎系。笔者实地调查的村民兰金容就是以这种方式成为玉水村的铎系。

3.子承父业。由于铎系传男不传女,所以如果家中有子,一般会通过直接传承的方式将唱经的演唱内容和方式传到下一代。

二、铎系代表的宗教文化

(一)祭祀仪式的主持者

他留人的节日仪式和祭祀活动,都由铎系主持,他们平时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农忙时节要按气候播种,收割。一旦有祭祀活动,他们就会转变自己的身份,变成主持仪式的活动参与者。他留人信仰万物有灵,崇拜祖先,而铎系又是与生死、灵魂有关的咏颂祭词的人,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在他留人最重要的粑粑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整个部族以村为单位,到墓地举行祭祖活动,这是全村人都要参与的重大活动。此时,铎系身穿火草织成的民族服装,头戴羊角帽,手持竹仗,带领大家围着碑林唱跳。其他的村中男女,手捧垒成塔形的12个他留粑粑,纵队排列,在铎系的唱经声中走向祭坛的牌位前,把代表丰收的粑粑进献给祖先。

在丧葬仪式中,铎系更是整个过程的主导。他留人的丧葬仪式一般在亡者家中举行,包括报丧、洗尸、入关、搭建青棚、宰牛行祭、悬白、跳丧、签点、引路、阴阳分家、出殡11个过程。仪式中,铎系头戴纯麻制成的羊角孝冠,持竹节、锣、芦笙三样法器,在灵场上边奏边舞,唱诵亡者的一生。

(二)铎系图符的使用者

所谓铎系图符,是铎系在进行丧葬祭祀时写下的图画文字,一般刻在木板上,仅限铎系使用。由于他留人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这些图符只有铎系才能明白并予以解释。

这套图符大概有四十个,在使用上主要分为两类:禁忌类和用具类。在丧葬仪式上,将其写在两块鱼状的木板上,每块都写有天、地、日、月、北斗七星、三排星和启明星。这些都由铎系亲自写上,不得由徒弟。两块木板要随殡葬一起带出,不可再次带回家中。

用具类的木板要随死者而定,男性死者一般要写锄头、镰刀、斧头等,女性死者一般要写梭子、织布机、绕线板等。根据木板,便可知死者性别。铎系写好木板,随之进行演唱,从天到地,边唱边跳,讲述死者的经历,为死者的灵魂念诵。这些铎系文贯穿丧葬仪式的始终,作为早期的宗教性图画文字,具有研究的价值。

(三)铎系唱经的传承者

铎系唱经是铎系在祭祀活动时所唱的经文,即祭词,用他留话演唱。这些唱经通过铎系自身的表演和加工,别具一格。在六德乡中,每位铎系所唱的内容都融入了自己的创作。铎系唱经主要围绕人的出生,成长,生活和死亡的经历进行讲述,讨论了人生的整个过程,对他留人的生产、生活、宗教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描述,反映着他留人民的面貌。

这些唱经主要由铎系口传心授,大多用于节日和祭祀活动上。唱经表达的内容一般较长,甚至可唱三天三夜。铎系从“造天造地”开始,经过“入秀”,唱到“种麻”,描述了他留人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历程。

(四)铎系与他留坟林

在永胜县六德乡的玉水、营山、双河三个村的结合部,是古代他留人的墓地。这些墓地经过数百年仍保存完好,形成了壮观的“他留碑林”,已被列为国家的重点文物保护对象。这些古墓在他留人的心中占据重要地位,每逢节日,全村老少必定聚到他留坟林进行祭祖活动。

这些墓碑的排列有一定规矩,以兰、王、陈、海四大家族为标志,以家族作为划分的依据。他留墓大多为一夫一妻的合葬墓,高约1.5―2米。单人墓约为1.5米,合葬墓约为2.5米,上面刻着各种图案,如珍奇异兽,神花异草等。墓柱和墓基也刻有精美的花纹,写有楷书,隶书或行草,可见“汉化”对他留人的影响。这些他留碑林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景象,也为他留人寻找族源留下了依据。

总之,铎系代表着他留人丰富的宗教文化,他不仅是祭祀仪式的主持者,更是他留宗教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他留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佳.论铎系与他留文化―兼论他留文化面临的全球化机遇和挑战[J].西部学刊,2013(08)

[2]王海滨.他留人铎系文图符研究[J].民族语文,2011(06)

[3]李佳.他留人祭词研究[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2010(10)

[4]宋豫秦.云南永胜县他鲁人城堡与坟林考察[J].文物,1996(05)

[5]潘宏义.探秘他留部落[J].西部探秘,2008(01)

[6]简良开.神秘的他留人[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上一篇:关于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文法”与“词汇”的再现与延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