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9-23 06:35:03

关于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基层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仅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和增强群众体魄的客观要求,也是搞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如何进行新时期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优化提出了战略对策。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策略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基层群众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改善自身的文化素质等而进行的一种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建设是关系着整个国家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那么基层文化建设能否取得较好的发展,对于我国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群众的文化素养体现着国家民族的整体素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在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我国当前正在构建和谐社会,追求“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人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进步,才能加快社会和谐的步伐。群众文化活动是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为新时期文化发展指引方向。通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可以让群众接触到、认识到新文化、新思想,这对宣扬爱国主义、推动民主法制建设、倡导社会和谐等方面都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提高了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抵制一些不良思想和现象,弘扬了时代主旋律。

(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能够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文化活动是群众的精神食粮,没有这些活动,群众在精神上就会处于饥饿状态。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于满足群众的业余文化需求,促进群众精神文明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精神家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适应需求

人民群众是基层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受益者,群众文化的感召力和生命力最终取决于他们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必须突出群众这个主体,运用丰富多样的载体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文化建设,提升群众精神境界。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不仅为了娱乐,而且希望从中学习科技知识、获得市场信息、了解天下大事。因此,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应从群众的要求出发,注重把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技卫生知识等有机地融入到各种文化活动中,例如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环境美化、思想教育、科学普及、艺术培训、歌舞音乐、说唱弹奏、琴棋书画等,以丰富的内涵、健康的格调促进人们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文化活动的形式应与群众的生活实际相适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群众的接受能力相适应。

(二)拓宽思路、因地制宜

基层文化设施是人民群众享受文化生活、进行文化活动的物质环境和空间;基层文化队伍是开展基层文化工作的中坚力量,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基层文化设施总量不足和水平落后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须按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在搞好俱乐部、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等建设的基础上,对简单体育设施和传统文化活动设施等加以改进和提高,使其具有娱乐休闲、宣传教育、普及知识等功能。在建设方式上,要多管齐下、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文化设施建设。可采取政府、企业投资、社企共建、民办以及租赁等多种方式,努力形成基层群众文化网络。

(三)整合资源,全部发展

在整合资源方面,我们应该做到两个结合:机关团体与文化志愿者的结合。一方面,充分利用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的文化设施资源,将社区内的场、馆、站、室对居民群众开放。利用社区的人才资源,合办各类协会、培训班等,维持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文化志愿者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发动社区各阶层的文化名人、文体骨干、退休老干部等组建文体志愿者服务队伍,依托辖区单位、社会团体、各类文化培训场所等社会资源,建立社区文体志愿者服务基地。利用社区文体志愿者服务基地,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形成“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节目、月月有演出”的文化氛围,以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想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还需要加大奖励力度,大力扶持业余文化队伍。应完善各项奖励机制,重点加大对有特色,有精品的业余文化队伍的奖励力度,使之不断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从而提升业余队伍水平。这些无一例外都是重在活动、贵在坚持。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特点,动员各方面力量把活动开展起来,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引导他们积极建设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四)加强引导、探索机制

各级党委、工会、宣教部门和文化宫俱乐部,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组织领导任务,应注意引导、加强协调,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领域、总结新经验,切实保证基层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和顺利开发。要坚持分类、分层指导,增强其针对性。由于各基层单位的经济情况、文化基础不同,对基层文化建设的要求不应搞一刀切。可以根据实际区别分类、抓好两头带动中间的工作思路,确立不同的建设目标,宜高则高、宜低则低、分类实施,加强其针对性。要搞好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具有点面结合的特点,可以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企业建立文化示范,带动本地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要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证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真正获得应有的社会效益。在领导组织机制上,应把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列入到各级基层党委、工会的议事工程中,政府和企业部门要给予其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在考核机制上,应把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内容。在激励机制上,鼓励和奖励专兼职的基层文化工作者积极下基层为群众服务。在市场运作机制上,倡导基层群众文化部门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三、结语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处于这个文化高度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高度发展的时代,我们基层文化站要认识到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狠抓群众文化建设,提高认识,健全机制,以人为本,突出特色,整合资源,面向大众,面向基层,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文化队伍建设,强化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实施。

【参考文献】

[1]荀勇.关于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探讨[J].青春岁月,2011

[2]陈伟.关于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探讨[J].大众文艺,2013

上一篇:基于人际交往误解案例思考中美跨文化交际 下一篇:关于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