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如何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时间:2022-09-20 10:35:21

化学教学中如何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摘要】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化学教师应利用学科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为每一位学生创设不同的表现机会,同时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此外,教师对学生还应授之以法,让每个学生不仅愿意学习,同时更善于学习。

【关键词】激发兴趣;晓之以理;创设机会;授之以法

How in the chemistry teaching toward want quality for 45 minutes

Dai Yun hai

【Abstract】Want exalt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chemistry teacher should make use of academics characteristics full transfer student study interest combine establish for each student dissimilarity of performance opportunity, let in the meantime student understand study of importance, thus more active, progressively devotion arrive study medium, in addition, teacher to student return should teach it let with the method each student not only would like to study, in the meantime more be good at study.

【Key words】Stir up interest;Xiao it is with the reason;Opportunity to establish;Teach it with the method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高质量的,而课堂教学质量的获得除了取决于老师的教外,更取决于学生的学。因此,要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质量,教师除了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之外,还得想方设法的让学生愿意学习并善于学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学习并善于学习呢?这便是我们每一位化学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由多年教学经验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就越努力,效果也就越好。那么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利用学科特点,调动学习兴趣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利用化学实验来学习和研究化学也是化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第一章是学习初中化学的入门,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此,教师除了利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外,更需要用精彩的实验把学生带进绚丽多姿的化学世界。如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棒在一张事先浸有酚酞试液的白纸上写字、用“玻璃棒”点灯、镁带燃烧等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还可以增补一些实验设计。例如:在学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时,可增补这样一个实验:由学生演示,取一个软质塑料瓶,使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向其中倒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迅速用塞子塞紧,振荡后可观察到塑料瓶奇迹般的瘪了进去。这样学生可亲自体会到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教师在学生观察或动手完成实验后,要引导学生分析改进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实验设计的实用性。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地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分组实验时,利用小组长的作用,教师在反馈实验结果时后,要组织好全班同学成功实验和失败教训进行交流,对获得成功的予以表扬和鼓励,对实验失败的学生允许他、们反复实验,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此外,我们还可以激发和指导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化学实验仪器,根据某一课题去设计探索多种实验方案并从中找出几种合理的实验方案。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即理论联系实际,如,在讲解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的性质时,可联系到生产生活中金属的除锈;讲解蛋白质受热变性的性质时可联系到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消毒;讲解蛋白质遇重金属变性的性质时可联系生活中误食重金属可用牛奶或豆浆等解毒等等。此外,还可以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3.知识与故事穿插,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讲解一些知识点时,可以适当的穿插一些与知识点有关的小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时,可一穿插“死狗洞”的故事进行讲解,让学生从进洞后狗死亡而人却安然无恙的现象中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结论,再从人直立时火把正常燃烧而蹲下检查狗的死因时火把却很快熄灭的现象中分析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结论。在讲解金属活动性与金属应用时间早晚问题时,可结合中世纪时西方国家的国王以能够拥有一件配有铝制纽扣华服而自豪的故事,说明金属应用的早晚与其活动性之间的关系,等等。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1.晓之以理

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要想根本上唤起自觉性和积极性,还应晓之以理,即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的价值。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及任务的价值理解得越深刻,与祖国的未来,自己的未来联系得越具体、越明确,就越能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动之以情

动之以情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好父母和朋友的角色,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是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学生往往视教师为父母或朋友,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因此,教师既要象父母一样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学生,又要象朋友一样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此外,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还会怀有一种紧张感和恐惧感,缺乏自信心理,这就要求教师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样,不仅能稳住这些学生的情绪,融洽师生关系,还能帮助学生克服胆却、恐惧、焦虑和缺乏自信等不良心理。为此,教师要以自然的语气,真诚的态度,有计划地,巧妙地导入新课;要避免用命令式的语气进行生硬的提问,或对学生的错误回答进行嘲讽或贬低的评价。

三、为每个学生创设充分的表现机会

“人人都要表现自己,而且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尤其是每个人都想以一定的方式表现自己……”,这是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著作《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说的一段话。是的,每个人都有无限的表现欲望。渴望表现自己,在表现中满足缺失性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每个学生的内在需求。

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较多地关注优等生的表现而忽略了学困生的表现。但是,爱表现是每个人的天性,当后进生的表现欲望长期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往往会以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他们会在课堂上故意采用一些夸张的肢体语言(如伸懒腰,大打哈欠等)来吸引老师,甚至通过与教师的冲突等方式来引起教师的注意。曾经,我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学生,在开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竟然先后三次公然在课堂上顶撞教师。这位学生的成绩在班级里处于后几名的位置,平时在课堂上几乎没有什么发言的机会,对学习也早已失去了兴趣。了解到这种情况以后,我便时常在课堂上提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刚开始时,他甚至连非常浅显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但是,我没有批评他,而是不断地鼓励他,然后,在下一次课堂上继续提问他。渐渐地,他感觉到了我对他的关注,问题回答得越来越好。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顶撞过老师,成绩也越来越好。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设置不同的问题,为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表现机会,并合理地引导他们的表现欲望,培养他们的表现能力,使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有收获,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四、多鼓励,少批评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自尊需要日益强烈,对学生一味地批评指责,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反而会让他们对学习更加没有信心,从而更加厌烦学习,以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鼓励式”教育思想以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和热爱学生为基础,坚持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肯定学生优点、长处和成绩,不断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对于学生我们应多鼓励,少责备,从而不断增强其自信心,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能够得以充分挖掘和发展。

五、授之以法

学生的成绩不如人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往往都缺乏正确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不得法是许多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入初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化学,怎样才能学好化学是让许多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化学老师及时地给予学生以正确的指导,教给他们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本人认为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其次,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问题也是许多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障碍。因此,教师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应在方法上给予学生以重点的指导,在学生掌握了方法的基础上再辅以适当的训练,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再次,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善于将化学知识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因为很多化学物质就是我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比如在初三化学中将学到的氧气与水等物质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离不开的,所以在学到这些内容的时候都要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学习与记忆。学习方法是否恰当对化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需要传授给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

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质量,也才能更好、更全面地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学生健康教育读本第二册,东南大学出版社。

[2]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上一篇:新课标下高三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 下一篇:大嘴明星多瑞·萝卜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