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课”优化中学美术技法教学

时间:2022-09-20 10:17:42

利用“微课”优化中学美术技法教学

摘 要:利用微课进行美术技法教学,克服了传统技法教学的缺点,保证了示范的效果,也保持了示范的相对稳定性,让教学效果最佳化,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课;美术技法;教学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根据2011年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的内容说明,初中阶段课程内容主要由“造型・表现”“运用・设计”“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和学段编制而成。这四个领域中有三个领域可能涉及技法教学。同时,“美术”一词中的“术”字,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各种表现的技能、技法等表现手段,这也就使美术学科教学除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外,会凸显直观的技艺性。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直观的技艺演示和示范。

传统技法教学是由教师进行现场示范,这种现场示范和现代的多媒体教学示范相比有很多的不足。首先,教师在进行现场技法演示时,教师的肢体会对部分学生的视线有一定的阻挡,示范形象的角度差异性较大,最佳观看角度范围较小。其次,美术教师的同一次现场示范具有不可重复性。在面对较为复杂的加法演示时,有学生能很快学会,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因某些因素没能及时学会,这就要求教师对没有学会的这部分学生进行再次演示,这会严重花费教师的个别指导时间,影响教学效果。再次,由于中学阶段美术课时设置较少,多数美术教师会对多个班级进行教学,这就决定了同一个技法教学内容可能会多次重复示范,重复示范不是机械运作,无论技法的演示,还是在演示过程的讲解,都容易造成记忆混淆,影响示范效果的稳定性,会造成班级间示范效果的差异性。同时,教师对同一个技法教学内容的重复现场示范,还会减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而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

利用微课进行技法教学,是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视频录制,在录制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可以及时修改或重新录制,不会浪费课堂时间。同时,在微课录制时,可以选择最佳的拍摄角度进行录制,这就让所有学生都可以从最佳角度进行观看。在录制完成后,教师还可以选择最理想的一次微课视频用于课堂教学,保证了示范的效果,也保持了示范的相对稳定性。面对复杂技法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微课进行反复播放,让没有及时学会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学习,在其他学生观看视频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这样可以让教学效果最佳化,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将微课视频进行共享,可以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还可以用于同事交流,让技法演示更加完美。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自主探索学习 下一篇:巧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