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中的返回抑制

时间:2022-09-20 08:44:27

摘 要:返回抑制是指在空间某一位置呈现线索,一定时间之后,一般为线索呈现后约300毫秒,对再次出现在该线索位置刺激的反应比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刺激的反应慢, 这与线索在出现初期约1O0毫秒以内引起的易化作用正好相反。本文主要介绍了返回抑制的产生机制,以及返回抑制的容量研究和最近将返回抑制的实验与其他实验范式的结合起来进行的相关研究,并对这些内容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及对返回抑制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注意 返回抑制 线索 容量研究 实验范式

1 引言

注意作为心理活动的调节机制,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早期的注意理论仅局限于对目标刺激的选择,认为注意是单一的靶子激活加工。直到近20年,抑制过程被引入注意研究,从而形成了包括靶子激活和干扰项抑制的双加工注意模型。在已经发现的多种抑制效应当中,返回抑制备受关注。

注意领域中返回抑制的研究始于本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逐渐成为注意研究的一个热点。该现象最早见于Posner与Cohen的报道。他们在实验中考察了线索引起的注意定向的作用。在实验中要求被试眼睛盯住中间小框。首先,某一周边小框变亮(线索化)。其次,间隔一段时间后中间小框变亮(将注意从第一次线索化位置引开)。最后,在某一周边小框(线索化小框或非线索化小框)出现靶子。靶子出现后要求被试尽快做出按键反应。结果发现,当从第一次线索出现到靶子出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约100毫秒以内时,对出现在线索化位置靶子的反应时小于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靶子的反应时,即易化作用;当SOA达到200300毫秒时,易化作用被抑制作用所取代,即在线索位置靶子的反应时长于在非线索位置靶子的反应时。Posner与Cohen称这种抑制现象为“返回抑制”。

2 返回抑制的产生机制

2.1 注意的抑制和反应的观点

现在关于返回抑制机制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返回抑制中是否存在注意的抑制。Posner与Cohen认为返回抑制是注意再次回到先前注意过的位置时受到了抑制,因此形象地称之为返回抑制。这一假设引起了两种不同观点的争论,一种支持Posner与Cohen的假设,被称为返回抑制的注意观点;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返回抑制是由与反应相关的抑制引起的,不存在注意的抑制,该观点被称为反应观点。

2.2 神经生理学机制

Posner等人发现患中脑损伤的病人返回抑制消失。而患帕金森氏症的病人与额叶、颞叶以及顶叶有损伤的病人则不出现返回抑制消失。因而认为返回抑制是由中脑的网膜顶盖通道的激活产生的。Rafal等人在正常人身上比较单通道上的颞侧视野与鼻侧视野返回抑制的大小时发现,在颞侧视野有较高的返回抑制。

3 返回抑制容量的研究

3.1返回抑制容量早期的研究

返回抑制容量早期的研究对返回抑制容量问题的早期研究大多是夹杂在其他研究当中尚未引起研究者的特别关注。这些早期的探讨主要基于以下两种方法:第一,比较两个外周位置同时线索化与仅一个外周位置线索化时的反应时有无差异。Posner和Cohen在其最初的研究中发现,对注视点两侧的两个外周位置同时线索化导致这两个位置都发生了返回抑制,且其大小与仅对一个外周位置线索化时的IOR没有差异。然而,Maylor在随后的一个类似研究中却发现,两个外周位置同时线索化时的抑制量仅相当于一个外周位置线索化时的一半,由此Maylor认为,两个外周位置同时线索化只能使一个外周位置真正产生抑制。但是,此后的类似研究却重复了Posner 和 Cohen最初的发现。第二,考察先前注意过的外周位置及其邻近位置是否都出现返回抑制。Maylor和 Hockey在其1985年的实验中采用对靶子连续反应的方法探讨4个空间位置的抑制问题,结果发现:先前的靶子位置及与之邻近的两个位置都出现了返回抑制。随后,他们又采用线索化方法系统操纵了线索化位置和靶子位置的关系,发现:不仅线索化位置与之邻近的其他位置也都出现了返回抑制,且抑制量的大小随着线索和靶子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弱,出现了抑制扩散的梯度效应。返回抑制的梯度效应从一个侧面表明,返回抑制可以存在于多个空间位置上。早期的这些研究虽然争议纷呈,却引发了人们对返回抑制容量的兴趣,是后来返回抑制容量研究的基础。

3.2 返回抑制容量近期的研究

返回抑制容量的近期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返回抑制容量作为抑制功能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体现,引起了研究者的深入探讨。Pratt和Abram于1995年最早系统地探讨了返回抑制的容量问题。此后,研究者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广泛研究。按照线索化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近期的返回抑制容量研究分为序列线索化和同时线索化两类。序列线索化,是指依次线索化多个空间位置,然后呈现靶子。同时线索化,是指同时对多个空间位置进行线索化,然后呈现靶子。序列线索化与自然情景中的视觉搜索更为接近,是当前返回抑制容量研究中使用较多的一种研究方法。

4 返回抑制研究的新进展

4.1 返回抑制与其它实验范式的结合研究

返回抑制与语义启动和侧翼干扰范式在Fuentes 考察返回抑制和语义启动关系的实验中,起初的实验程序和以往一样,但在中央注视点线索化后,一个单词(启动刺激)出现在线索化或非线索化小框很短时间(150ms),不要求反应。100毫秒后,靶子出现在启动刺激所在的位置, 被试做词汇判断反应。

Vivas 的研究将返回抑制和Stroop效应结合起来, 并且假设:如果返回抑制是反映了一种抑制标签机制,那么在线索化位置上与任务有关的靶子属性都会受到影响。可以期望在Stroop任务中靶子颜色与意义冲突的条件下,抑制标签阻断了靶子刺激单词意义的激活到反应的联结,此时在线索化位置上靶子刺激的颜色和意义并不冲突,单词的意义不会干扰到颜色的命名,预期Stroop干扰效应将会大为减少甚至消失。

Fuentes将返回抑制范式和整体局部范式结合起来研究。采用通常的返回抑制程序, 对中央注视点进行线索化,靶子SOA 固定为1000毫秒。实验中采用的靶子是由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和菱形以及由小菱形组成的大正方形和菱形。结果发现返回抑制和整体优先没有交互作用,即返回抑制不影响整体优先效应。

5 小结

自返回抑制现象首次发现至今,研究者一直在对这种抑制效应的容量问题进行着直接或间接地探讨。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总体上可以将返回抑制容量研究划分为两个阶段:早期阶段和发展阶段。 在早期阶段,因为对返回抑制现象的机能特性缺乏充分了解,研究者没有认识到容量问题是返回抑制的重要机能特性之一。因此,这个阶段对返回抑制容量的研究是间接的,大多是关注其他返回抑制的产生机制。

早期返回抑制的研究涉及其特性和机制等多方面的问题, 近期则倾向于将返回抑制和其它实验范式结合、重视特定人群的研究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等。此外,对于返回抑制机制的探讨也有一定的进展, 尝试从注意运动的角度来阐释返回抑制产生的原因。

现今注意中的返回抑制主要集中研究的是视觉这一块,而听觉这一块相对很少,所以以后关于返回抑制的研究可能会从听觉这一块入手,或者也可以将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实行跨通道的研究。如今关于返回抑制的产生机制这一块,争论不一,有些研究者认为与注意有关,有些认为与知觉中的反应有关,而有的却认为和神经方面相关,其实可以将这三者结合起来研究,或许可以得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Posner M I, Cohen Y. Components of visual orienting. In: Bouma H, Bouwhuis D G (Eds.). 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 X. NJ: Erlbaum, 1984.

[2]包 燕,胡克松,肖小溪.返回抑制的容量研究:回顾与展望.心理科学, 2006.

[3] 李晓轩;王玉改 注意中的返回抑制.心理学动态,1999,03.

[4] 周建中;返回抑制研究的新进展.心理科学,2003.

[5]周建中,王. 连续和同时线索化条件下的返回抑制容量. 心理科学, 2001.

作者简介:

刘娟,女,(1993―),汉族,四川达州人,乐山师范学院教科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心理学。

上一篇:体育舞蹈在西北政法大学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不忘初心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