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水库水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时间:2022-09-20 07:27:52

河西水库水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摘 要:河西水库是昌宁县重要水源地。随着向农业、工业和城区供水功能的日益扩展,对河西水库的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近几年水库的水环境监测资料以及水质特点,提出了河西水库水质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河西水库;环境影响要素;库区工程;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1-0016-02

1 引 言

河西水库位于昌宁县城北9km右甸河上游,地理坐标:北纬24°53′25″,东经99°39′08″。坝址海拔高程1852.8m,高出昌宁县城平均海拔高程194m。

河西水库径流区属昌宁县漭水乡,均为山区,人口分散,耕地较少,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河西水库始建于1959年,1960年开始蓄水,总库容1160万m3,水库集水面积86.6 km2,平均水深42.0m,多年平均降水量1650.3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82.9mm,降水量年均分配不均匀,雨季5~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9%。

1997年昌宁县自来水公司建成投产的二水厂水源为河西水库,水厂规模为0.5万m3/d,占昌宁县城总供水量的88%。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加快,昌宁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镇工、农业规模增加及人口的迅速增长,河西水库提供城市用水量将进一步增加。

根据用水量变化情况看,在每年的用水高峰期,由于农业灌溉的集中用水量增加,水库出现水量急剧减少,造成水库底泥扰动,严重影响水库的供水水质。从近几年的用水高峰月份的监测结果看,铁、锰、总氮及粪大肠菌群超标,影响水库水质的质量,严重制约了昌宁城区工、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质量的提高。

为适应昌宁城市发展需要,解决昌宁城的城镇用水水质问题,增加城市供水需求,因此,全面分析并找出可能造成水库水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相应的保护和防治对策,以从根本上解决和保证城市供水质量,供有关部门参考。

2 水环境现状

根据云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保山市分中心对河西水库进行取样分析,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的单因子评价法对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Ⅱ~Ⅴ类标准。近些年,河西水库水质情况变化明显,2005~2009年水质监测评价结果见表1,其中2009年为丰、枯水季月份监测。

3 水环境主要问题

河西水库径流区位于滇西褶皱带,属于侵蚀性构造地形,河谷多呈“V”字型,坡度较大,土质疏松,植被率低,降雨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根据《云南省土壤侵蚀现状图》分析,水库径流区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每年有大量泥沙经雨水冲刷进入水库,导致水体浑浊,水环境质量变差。

根据河西水库水质评价结果看,近几年,均出现监测月份中水质严重变差的情况,其中金属锰、铁元素和粪大肠菌群等项目的变化是导致水质量下降的重要因子。从2008~2009年的监测月份结果看,锰、铁、总氮以及粪大肠菌群是水质变差的主要影响因子。铁监测结果见图1、粪大肠菌群监测结果见图2。

检测结果显示:河西水库水质属Ⅱ~Ⅴ类,水质变差的月份监测结果说明:河西水库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雨季冲刷河床造成污染水源以及用水量的增大,使得水库蓄水量减少造成底泥扰动而影响水库的水质。

4 保护对策与措施

河西水库近几年污染负荷呈现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保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和《云南省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细则》中水源地保护区分原则,将昌宁河西水库水域、取水口周围水域和取水口集水区域、陆域划为一级保护区。库水位以上500m范围径流区陆域及水库河流划为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以外水库径流区陆域划为准保护区。

针对河西水库水环境突出问题及水源地实际情况,还应从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对水源地进行切实有效地保护。

4.1 工程措施

在水源地保护区周边,设定明显的保护标志,标明进入保护区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保护对象,预防人为因素对保护区的破坏。加大库周及上游径流区天然林保护和监管力度,在库区周边暂时无条件搬迁的居民,有关部门应正确引导使用沼气资源,并从技术和资金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可以减少居民生活对水库周边林木的砍伐,同时还可以减少人畜粪便对水体的污染。禁止和杜绝径流区内的滥挖滥采、毁林开荒,有计划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加强天然水源林的保护,防止水源林逐年减少。为了防止水库水质污染,必须对水库库底进行清理,在库区周边径流带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养殖工程。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农家肥,减少农药及化肥的使用量,发展经济型渔业,充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使水体在流入水库前达到逐级治理的目的。

4.2 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按照河西水库水源保护区所位于的水功能区划规划,明确农业、林业、水利、建设、环保等部门管理责权范围,强化水库各水源保护区的环境规划、工程建设、水源林保护、环境监测、河道治理等的管理和监督意识,科学保护水资源。控制库区周边人口增长,提高居民素质。对水库周边径流带经济发展滞后的村落实施异地扶贫安置工程,逐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居民住房的环境规划,通过对畜厩、厕所、沼气“三位一体”沼气池的改造或兴建,使人畜粪便、有机垃圾等有机污物得到有效收集和控制,减少农村对薪柴的消耗,保护森林植被,是解决径流区内农村面源控制、保护暮底河水质的有效途径。加强农村居民文化、科技和思想道德教育,树立农村居民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

4.3 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利用水文、水资源和防汛信息,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利用水资源现状,合理分配水资源,使水资源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更要维护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商品价值属性,科学管理和调度水资源的利用率,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当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相统一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丁桑岗.环境评价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 李青山,李怡庭.水环境监测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3] 保山市水利局.保山市城市集中式供水水源地保护规划[S].2002.

上一篇:景观设计:自然与艺术的共体 下一篇:简谈城市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