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幼儿教师情绪调节方式及其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时间:2022-09-20 06:12:08

试析幼儿教师情绪调节方式及其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 情绪调节方式 工作满意度

论文摘要:本研究通过对部分省市360名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幼儿教师情绪调节方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幼儿教师情绪调节方式比较具有适应性意义;情绪调节方式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相关;容忍和情绪替代对工作满意度具有明显预测作用。

一、问题提出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感受和态度。教师工作满意度与教育质量的提升、学生发展、职业选择的稳定性和身心健康有着密切联系。近年来关于幼儿教师压力、职业倦怠、生存状况的研究不断增多,其结果也显示出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感逐渐增加。在当前倡导“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在关爱儿童的同时,也应关爱幼儿教师,关注其在工作中的情感体验。

教师工作满意度作为教师对工作的一种情绪认知状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个体自身情绪调节方式就是其中之一。个体情绪调节方式不仅影响情绪状态,还影响人际交往、接受或给予社会支持的程度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和评价,并对个体的工作绩效产生影响,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到工作满意度。

文献梳理发现,有关幼儿教师这一群体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较多从外在因素着手,从教师自身寻找对策、以情绪调节方式为突破口进而提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试图在这方面做初步探索。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06年7月一9月间通过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部分省市(珠海、山西、南京、重庆、绵阳、昆明、河北)幼儿园正式带班教师进行了问卷测查。共发放问卷433份,回收问卷384份,最后保留有效问卷360份,有效率为83.14% 。

(二)研究工具

根据理论构想和对幼儿教师的访谈,自编《幼儿教师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和《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前者的同质性信度为0.853,后者的同质性信度为0.9257。以上两个问卷均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问卷回收分当场回收与邮寄回收两种方式,调查数据使用spss11.5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幼儿教师情绪调节方式现状

本研究将幼儿教师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几乎从不、很少、有时、经常、几乎总是。调查结果(见表1)显示,积极重评、情绪替代、寻求支持和解决问题这四个维度的均数高于中等强度值;退避和容忍这两个维度的均分低于中等强度值。

(二)幼儿教师情绪调节方式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1.情绪调节方式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检验。

以360名幼儿教师为被试,考查幼儿教师情绪调节方式与工作满意度总分及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由表2可知,情绪调节方式与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性相关。具体来看,积极重评、情绪替代、寻求支持、解决问题这四个维度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退避、容忍维度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

2.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高低分组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差异。

本研究假设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高低分组对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有显著性影响。因此,我们根据六种情绪调节方式得分情况,将其分为高低两组,前27%为高分组,后27%为低分组。以高分组和低分组为自变量,以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总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检验。

结果表明(见表3),不同情绪调节方式高低分组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差异显著。积极重评、情绪替代、寻求支持和解决问题这四种调节方式高分组的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低分组工作满意度;而退避和容忍这两种调节方式正相反,高分组工作满意度显著低于低分组工作满意度。

3.情绪调节方式对工作满意度影响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情绪调节方式对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特点,本研究以五种情绪调节方式(解决问题维度由于共线性问题被排除)为自变量,以工作满意度总分为因变量,采用逐步进人法( stepwise ),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见表4)表明,情绪调节的五种方式在预测工作满意度时,容忍和情绪替代依次进人回归方程,积极重评、寻求支持和退避没有进人回归方程。得到的回归方程为:工作满意度=-0.359*容忍+0.111*情绪替代。对回归方程进行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表明回归方程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F=35.651, P=0.000 ),说明用这两个自变量来预测工作满意度是可靠的。

四、讨论与建议

(一)幼儿教师情绪调节方式积极并具有适应性意义

研究发现,幼儿教师使用情绪调节方式的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解决问题、寻求支持、积极重评、情绪替代、容忍、退避。解决问题得分最高。这表明幼儿教师较多采用具有建设性、积极的方式调节情绪,较少采用退避或者容忍较为消极的方式,因此总体而言幼儿教师调节情绪的方式是积极并具有适应性意义的。这一结论与多数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的研究结果类似。

幼儿教师倾向于采用具有适应性意义的调节方式,可能与这一职业赋予教师个体的职业特色和素质有关。教师职业要求这一群体具有乐观积极、主动进取的形象,还要求对其他群体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作用。这就使得幼儿教师用这种标准去约束自己的行为,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调节应对情绪。同时,幼儿教师倾向于采用具有适应性意义的调节方式也和教师本身的素质密切相关。它反映了这一群体具备了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相适应的心理素质、人格素质和文化素质,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状况比较乐观。

(二)幼儿教师情绪调节方式对工作满意度有重要影响

情绪调节方式高低分组间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差异显著。具体分析其中原因,可能是较多采用解决问题、寻求支持这类调节方式的教师在面对引起自己情绪反应的事件时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不是消极回避。通常她们向那些比自己更有能力、经验更丰富的人求助,获取建议和有效的行动策略。因此可以产生更高的工作绩效,进而赢得领导、同事、幼儿家长的赞赏,并获得晋升发展的空间和更多的奖励报酬,而这些又促使教师产生积极的情绪状态。所有这些反馈、鼓励和良好的情绪状态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情绪替代方式是通过想像令自己感到开心快乐的事情,使个体暂时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从而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这种情绪状态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工作满意度。相反,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不利于产生较高的工作满意度。

积极重评是通过调整自身看待问题的角度,以更加积极的方式理解使人产生挫折、愤怒、厌恶等负性情绪的事件,或者对情绪事件进行合理化评价,从而改变对于情绪事件的理解以及情绪事件对个人意义的认识。这种方式可以使个体客观理性地看待工作中的各种得失,形成对事件正确而客观的认识,寻找事件的积极方面,进而体验到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采用退避这种调节方式的个体,认为自己在困难面前无能为力,或者对困难产生畏难情绪,因而不敢选择有挑战性的上作任务,遇到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时或者逃避不做或者拖拖拉拉不敢直面应对。这种方式不但无助于目前问题的解决,而且影响了积极的策略和行为方式的使用,最终产生了较低的工作绩效,也使领导、同事和幼儿家长对教师的评价降低,还限制了教师获得支持与帮助的机会,这些都会导致教师对工作产生消极不满的情绪。

采用容忍这种调节方式的个体,在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间题和不满时,将愤怒以及消极体验压抑在心底,默默忍受着各种消极情绪,很少为了调整情绪状态或者解决问题事件做出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努力。这样的调节方式不但没有使问题得到解决,而且使个体内心积压了很多消极情绪,既影响了任务的完成,也危害了自身健康,因此经常使用这种方式,会产生较低的工作满意度。

在进人回归方程的两个自变量中,容忍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情绪替代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其中,最先进人回归方程的是容忍,这说明容忍对工作满意度影响最大,而且是对满意度产生消极影响;其次进人回归方程的是情绪替代,说明采用这一方式可以改善自身情绪,保持良好心境,有助于提升工作满意度。其他三种未进人回归方程的调节方式即积极重评、寻求支持和退避,会通过容忍以及情绪替代这两种方式间接对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

(三)建议

1.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情绪调节能力。

情绪调节是情绪智力的重要内容,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情绪智力是随着人的成长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通过训练和矫正措施得到提高。首先,幼儿教师应该善于分析和了解自己的情感模式以及特点,更好地识别自己的情绪;其次,应该学习一些控制情绪、表达情绪、缓解压力的方法和策略,从而使自己能够以适宜的方式表达和处理情绪;再次,应提高理解和认知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与他人的融洽关系,进而培养自己的沟通力、解决冲突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2.为幼儿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培养体系和职后进修培训过分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心理健康、心理保健方面的教育。这导致很多幼儿教师在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消极情绪时,或者采用消极的方式去调节,或者茫然无从应对。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在幼儿教师的培养教育中,应注意增设心理卫生、压力应对等课程。此外,幼儿园应该定期邀请专家举办有关压力管理、心理健康维护等方面的讲座,为幼儿教师提供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的具体方法和建议。另外,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情绪释放沙龙活动,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和讨论,相互理解、帮助,分享经验,共同解决所面临的困惑。

3.关注幼儿教师女性群体多重角色冲突。

幼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承担着多重角色。从作为教师这一角色来说,如果自身职业素养不足,不能胜任工作,就会产生较大工作压力和各种消极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幼儿园领导也应该提供给教师进修培训、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以提升其工作能力。

另外,从幼儿教师在家庭生活中的多重角色来看,女性这一性别特征使得她们较之男性更多地承担起劳累、琐碎的家庭事务。对于职业女性来说,更是工作和家庭一个都不能丢,从而造成身心疲惫、力不从心。为了缓解这种状况,作为家人特别是丈夫应该体谅、理解妻子的工作,主动帮助妻子分担家务,在平时的生活中给予妻子贴心的关爱,从而缓解妻子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家庭成员还应一起努力营造安逸、幸福的家庭氛围,如果幼儿教师能感受到家庭的幸福、温暖,就会心情舒畅,减轻身心疲劳。

上一篇:试析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研究及其教育对策 下一篇:试析从教师专业化看幼教与小教教师教育衔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