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救命药变成“夺命药”?等

时间:2022-09-20 05:45:48

谁让救命药变成“夺命药”?

日前,公安部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破获了一起特大制售假劣药品案,共查获假白蛋白3400余瓶、假狂犬疫苗1200支。并以每支1元左右的价格销往山东,这些药最终到患者手中的价格为每支26元。(11月5日《新民晚报》)

点评:无论是人血白蛋白,还是狂犬疫苗,都是“救命药”。但几乎每年都有人因注射假狂犬疫苗而丧命。值得追问的是,“救命药”为何会变成 “夺命药”?

其实,人们常说的“重典治乱”,尤其应该体现在惩治食品药品违法方面。毕竟,只有设置能够震慑犯罪分子的高压线,才能守住生命安全线。

一个底线失守的社会,任何人都难言安全。如今,有些人已堕落到不论什么“黑心钱”都敢赚的地步,道德呼吁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守住药品安全的生命线,就应规范药品生产、检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用更加严苛的法律来筑牢“防火墙”。

放开机票打折下限利于市场竞争

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国家发改委6日通知称,对旅客运输票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国内航线,均取消票价下浮幅度限制。与此同时,国内不设打折下限的航线又新增31条。(11月8日《京华时报》)

点评:国内日趋激烈的民航竞争让旅客对“民航票价低折扣”有了越来越多的切身体会。通过旅行社或机票代办机构订到低于四折票甚至是一折票,已不再具有新闻效应。

从市场来看,民航取消票价下浮幅度限制是必然。近年来,高铁发展势头迅猛,尤其在中、短途行程上,高铁的性价比优势明显。如今高铁在旅行时间上已经赶上或接近赶上,民航若坚守高票价,如何能争取客户?

民航这次取消票价下浮幅度这样的改革,实质还是让民航回归市场本义。民航取消票价下浮幅度,也未必就意味着低价机票满天飞。但如果市场能够提供更多低价机票,对广大消费者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

创业“零首付”可提升市场活跃度

国务院最近明确将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制。研究部署了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工作。此次改革旨在促进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不让“看得见的手”干扰“看不见的手”。(10月29日《新京报》)

点评:任何一个庞大的经济体中,支柱型的大型企业没有多少。衡量一个经济体的繁荣度,当然要看几个、几十个最多几百个支柱企业繁荣,更要看这个经济体中无数个小微企业的活跃度。

万事开头难,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创业之时往往是资金最为短缺的时候。不少企业开创之初都是东拼西凑来的资金,在有关方面验资结束后赶忙还钱,那些企业实际上是在注册资本“零首付”的基础上开始运转的。

现在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允许某些企业注册资本可以“零首付”,不仅是适应新形势下的许多新型企业的需要,更是国家对改革的一种表态。

“雾霾”治理,到了该下重药的时候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指出,雾霾天气现象会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11月6日人民网)

点评:雾霾有害,早有公论,谈“雾霾”色变,也绝非危言耸听。公众或许猜到了雾霾的危害很大,但没想到其不仅危及健康,更是波及人的生命,这不得不引起重视。

面对来者不善、挥之不去的雾霾天,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逃避,任何的懈怠都是整个社会不负责任。怎么祛除雾霾?无论决策部门还是专家学者都开出了不少药方。药方易开,关键要看如何对症下药?

治理污染急不得,更等不得。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一定程度上说,也怕慢,慢一点,再治理就多被动一些。治理污染,我们行动得不够快,教训已不算少,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上一篇:2013第三届“奢侈品在中国”财富品质?极致盛典... 下一篇:云南:幼儿园收费“紧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