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当前小麦高产技术

时间:2022-09-20 04:53:16

探析当前小麦高产技术

摘 要:在小麦种植过程中,不同的生长状态以及不同的生长时期,对小麦的生长期以及生长方式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差异。本文就当今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高产技术;科学选种;精细整地;小麦种植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031

为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小麦的产量不言而喻。本文结合多年的小麦种植经验,主要从科学选种、播种前期工作、合理的播种时间和方式、科学施肥、合理的田间管理、病虫害的防治、及时收割7个方面进行讨论。

1 科学选种与播种

小麦高产的前提保证是选择优质的小麦品种。小麦选种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以及不同的播种时间等综合条件,因地制宜地来选择最适合当地的小麦品种。同时也要选择抗病虫害,抗倒伏,抗旱,单株生产能力高,生产潜力大的品种。例如冬小麦的选种,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选择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和春性品种:半冬性品种适合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冬性品种适合北部冬麦区种植,而春性品种适合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

小麦的生长需要养分和水分,这些都是由土壤提供的,土壤是小麦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经过精细整地,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以及呼吸能力。整地的同时还要伴随着施肥,根据不同土壤和田块的区别施用腐熟农家肥、复合肥、钾肥和磷肥作为底肥在整地时一起施入。还要深耕处理土壤,移去土壤中的害虫和杂草,使小麦有更好的生长环境。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起始阶段是小麦播种,也是小麦生长的初始阶段。小麦高产的关键是适时的播种,当然,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区,播种时间不同。冬季前累积气温600~650℃是小麦的最佳播种条件。在10月中下旬―11月上旬期间小麦长成壮苗的概率较大,所以在这期间适宜播种。种子在播种前需要进行处理,在晴朗的天气下晒种2~3d。然后选种,去掉不饱满和病虫害种子。实践表明,小麦高产,提高小麦的穗重、穗数和成穗率的有效方法是减少小麦的基本苗。要降低小麦的基本苗,就要选择好小麦的种植密度,其种植密度可以通过精量种植的方式确定。所以,在播种过程中,小麦的播种密度要严格的控制好,小麦对土壤的要求不同,播种密度也不同。出苗后,要及时对小麦查苗、补苗和疏开高密度苗,保证其基本苗能符合播种计划。

2 合理的田间管理

小麦对于氮磷钾的需求量在整个生长周期中很大,因为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有限,小麦不能获得足够的氮磷元素,所以定期施肥是必不可少的。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小麦对氮磷钾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合理科学的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科研表明,冬季的12月中旬和小麦拔节孕穗期2个高峰期是小麦对氮磷钾需求量最大的时期。冬季灌溉的时候要结合施肥,但是要控制肥料的用量。施肥量太大会导致小麦倒伏或贪青。在其拔节孕育期应增大施肥量,前期拔节孕育期应施氮肥,基础肥为磷肥,拔节孕育中后期主要施叶面肥。

2.1 冬季管理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冬季需要看苗施肥以及防治除草。施肥以尿素为主,叶子偏淡绿色的小麦应在其五叶期追施冬肥。11月中下旬要开展防治杂草活动,根据杂草的数量、种类,对麦田特定的除草剂来防治杂草的生长。

2.2 春季管理

春天为水肥管理和虫害草害的防治管理。春季雨水相对较多,但仍不能满足小麦的需求,在春季需要降低地下水位,进行清沟沥水的处理,要及时为弱苗追肥。小麦病害主要发生在春季,要及时预防处理,还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药剂防治小麦的病虫害。

2.3 小麦后期管理工作

灌浆期和抽穗期的小麦需要大量水分,所以,此期间(扬花后半个月)灌溉1次,这既保证了小麦的生理用水,又能够改善田间气候,还能减少后期各种因素对小麦的危害,同时还能提高小麦的产量。在小麦扬花期到灌浆期后期,一般会对叶面追肥,每2周1次,连续2~3次。

2.4 病虫害的防治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小麦病虫防治的原则。小麦孕穗抽穗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在此期间应适当的喷洒合适的农药。例如,对于小麦粘虫可选用体积分数为0.9的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体积分数为0.5的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来进行防治。红蜘蛛虫害一般在小麦返青拔节时期出现,吸浆虫在小麦灌浆期出现。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工作可以保证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3 收割

小麦高产稳产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收获,收获的最佳时期是小麦进入蜡熟期时,此时小麦干物质积累最大,水分含量合适。最佳收获时期小麦植株的外观特征为:植株上部叶片为嫩黄色,其余为枯黄色,穗子呈金黄色。收获期到时要及时抢收,同时收割回来的小麦要及时晾晒干燥防止霉变,以达到小麦高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车天瑞.荥阳市小麦高产技术示范实施措施[J].河南农业,2014(16).

上一篇:会计信息化下对财务核算与监督的思考 下一篇:中国经济金融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