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世豪的“本分”生意经

时间:2022-09-20 02:21:36

在2006年12月于北京中国大饭店举办的中国“IT两会”上,橡树摄影网()获得了2006年中国互联网最具潜力项目奖。这是对橡树摄影网具有的前瞻性技术和突破性商业模式的肯定,也是承认了“橡树”非同一般的知名度和专业价值。同时,“橡树”CEO温世豪也作为第二波互联网大潮中的新生力量代表人物而备受关注。

从广东的一片橡树林里走出来的温世豪从大学开始便和互联网结下不解之缘,之后得益于自己积累的网站经营知识,以网站“橡树工作室”为平台,靠做起家赚了人生第一桶金。而温世豪的第二次创业就是经营知名度和影响力正在迅速扩大的橡树摄影网。

当年25 岁的温世豪,花了200 元钱买来空间和域名,在阳江开始了他的橡树摄影网的创业,和别的摄影网站不同,橡树摄影网非常注重线上线下的互动,不到两年的时间,橡树摄影网已经是一个线下活动覆盖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摄影网站了。

但是很多人或许不知道,自从橡树摄影网正式上线,很快就走入了资本介入和自我发展的矛盾之间。没有资本的支持,橡树摄影网和温世豪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但温世豪还是决定拒绝资本介入,独力支撑“橡树”艰难前行。之后“橡树”的经营证明温世豪的选择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

从橡树林里走出来

温世豪今年才27岁,但他的人生历程显然比同龄人要丰富也复杂得多。出生于广东阳江的一个农场小家庭的他,家里周围都是橡树,从小便与橡树结缘。到了19岁的时候他考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也算成功的从橡树林里飞了出来。揣着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想法,温世豪却在大二的时候离开了校园。大学教育的无能至今依然让温世豪十分感慨:“我现在才明白,无论读什么大学都不是炫耀的资本了,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而不在于你读什么大学。”

温世豪反而在书本之外找到了自己的志趣所在。那时候他对会制作网站的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视之为偶像,也经常逃学去跟朋友学做网站,不惜为此多次被老师上“政治课”。

温世豪离开大学的第一站是凭着IT风、地产风红透一时的海南。在这里,大学时候上过的几节计算机课和跟朋友学来的网站制作经验帮了他的忙,让他在一个网站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虽然这个网站挂羊头卖狗肉,光凭制造噱头提升点击率赚钱,温世豪还是安然处之并使自己迅速成长。此时从书本中释放出来的温世豪越来越喜欢在互联网上冲浪,越来越喜欢游走于聊天网站,越来越喜欢结交圈内朋友……大半年下来,运营网站的技术和道理已经植根于温世豪的头脑中,并成为他一生的资本。

2000年冬,当海南的各种商业热潮退去,温世豪上京了。但北京互联网在那两年恰逢寒冬,这使得钟情于互联网、以互联网为生存资本的温世豪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显得异常艰辛。抵抗不住互联网的寒冬,温世豪最终在2001年冬季再次南下。温世豪爱北京的广阔,但他对北京的感情比热爱要复杂得多。在他离开北京的时候,他竟对着站台大声呼喊:“北京不会再这样对我吧?!”这次,他去的是广州。

第一桶金和第二次创业

依然是和互联网结缘,温世豪在广州做了一名网络管理员。但互联网的寒冬依然没有过去,温世豪也深感自己专长不在做技术,加之前前后后接近三年的漂泊和失意,温世豪想回家了,在那里,他可以得到休养,更重要的是,他要看清楚前路怎么走。

短暂的休养让温世豪的想法异常清晰:他决定当,而且要做中的。首先温世豪知道在当时是“很吃香”的;其次局限于专业的范围和写作的能力,温世豪知道自己将不是一个很“香”的。因此他不打算势单力薄的干。适逢其时,温世豪意外的加入一个名为“橡树实验室”的论坛的管理,其后这个给撰稿人和媒体提供交流机会的平台因为一些原因停办,温世豪便顺利接手了该平台,并改名为“橡树工作室”,为不断壮大的团队服务。

橡树工作室的业务是通过承接公关公司和厂商媒体的撰稿业务,再把这些业务分配给下面的,在此过程中赚取利益。在这期间,橡树工作室曾一度成为业内最红火的撰稿服务机构,拥有近百位和数十家客户。温世豪也因此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工作室一年的盈利,约30万元。

后来公关行业规则改变,专业撰稿也走向了穷途,温世豪在几乎没有生意的2004年秋天,结束了所有的撰稿业务,赋闲在橡树林里。

这第二次的回归橡树林让温世豪的事业再起风云。缘起是温世豪买的一部4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温世豪经常拿着相机在橡树林游荡,并迅速把摄影当成了自己最重要的爱好。相片越拍越多,但应该保存在哪里?这时温世豪想到了互联网。他用200元钱,买了“橡树”(www.省略)这个域名和空间,挂了个很简陋的论坛,把自己拍摄的照片放上去,供人们谈论。

命运之神爱开玩笑,但也经常开善意的玩笑。令温世豪意外的是,橡树论坛这个温世豪的无意“插柳”一个月后竟然枝繁叶茂,浏览量出奇的高,俨然成为了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热点论坛。

有喜也有愁。浏览量高,但空间太小,压力就来了。2005年2月,温世豪到处找网站赞助空间,几乎没有人理他。几个月的赋闲,也已经让他没有积蓄购买网站的空间了。最后,他的老朋友,IT世界网的CEO秦刚被他的执著所感动,无偿为他提供了一台服务器,才算是度过了难关。

看着橡树摄影网不断壮大,温世豪开始把做大这个网站当成事业、当成梦想。他需要资金来做这件事情,也需要有同道中人来和他分享这个梦想。于是在2006年春,温世豪找到了杨品,一个有着公关才能的业界人士来协助网站走上商业经营轨道,希望借助他的公关才能引起风险资本的注意而融到资金。但这无意中成了橡树摄影网发展中的一个波折。期间,杨品确实充分显示了他在公关方面的才能,但橡树摄影网并没有在杨品的带领下走向温世豪理想的状态。看到其他网站在商业运营上搞得有声有色,而橡树摄影网不但在亏损,各项指标也在下降,温世豪在思考:在争取投资的时候是不是人太过浮躁?同年七月,杨品黯然离场,温世豪再次形单影只。

这一次的坎坷,加之随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对SP推行二次确认,SP的好日子宣布结束,部分不久前还被风险投资追捧的web2.0网站也难以为继,整个互联网一片腥风血雨……温世豪认清了该走的道路,越来越明晰了橡树摄影网的定位。

这个定位就是“以摄影为媒介的同城交友平台”。温世豪说,从某个角度来说,橡树摄影网其实不是一个摄影网,对用户来说摄影只是一个工具,而最终目的是为了休闲娱乐和结交朋友,橡树将会成为中国最大最真实的同城交友平台和互动娱乐平台。目前橡树摄影网在全国建立有 150 多个城市俱乐部,影友每月组织摄影交流及外拍活动数百次。

在网络这个虚拟社区中,无论是通过OICQ与网友聊天,还是在BBS上高谈阔论,实质上都是一种人机互动方式。网络交往的符号化、匿名化使得诚实可信的人际交往在网络世界里难觅其踪。网络在物理空间上隔绝和孤立人们,缺失人际直接交往固有的丰富的人情表达和密切的情谊,人们正常的交往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因而会逐渐失去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与参与力,在人际关系的失调中无所适从,而参加摄影活动正好能让他们从数字化人际交往走向直接现实的人际交往。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摄影成为朋友,这是橡树摄影网的经营目标,也是其吸引人的地方。

“本分”生意经

2006年9月,温世豪下定决心不再依靠别人的投资。为此他还拒绝了某个摄影网站提出的将橡树网并入他们网站的要求,虽然作为补偿,温世豪将得到50万元现金和适当期权。温世豪的做法无疑和目前中国摄影类网站大异其趣,因为除了橡树摄影网,其他几大摄影网站都拥有强大财团的资金支持:poco摄影网获得了千万美元风投,蜂鸟摄影网被美国著名IT门户网站CNET集团收购。

将一个不起眼的小论坛经营成一个知名网站不容易,在资金决定一切的互联网时代将一个缺乏资金的知名网站经营下去更不容易。

所以温世豪首先还是要想办法养活网站。他首先想到的是用广告来维持收支平衡。温世豪在这方面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橡树摄影网初期因为没有营销队伍,光凭主动上门的小广告,得到的收入少之又少。温世豪把广告的经营权下放到每个地方摄影俱乐部,让他们拉广告,收入用于他们俱乐部的活动经费。事实证明,这招不但灵活而且行得通,逐渐有些俱乐部开始有广告收入了。

但光凭广告也不行。“为了网站的生存,还得有一些可执行的赢利模式,哪怕赢利很少,但总比饿死强,为会员提供橡树品牌的摄影产品和基于网站功能的增值服务也就应运而生。先把牌子做响亮再说,虽然有人讥笑我的行为是‘小儿科’,但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脚踏实地才是正道。”温世豪一心走自己的路,对别人的模式、别人的看法毫不在意。“现在我没有想过这方面(风险投资)的事情了,说实话,就算给我100w我都不知道怎么用,在没有外部支持的情况下我的策略还是循序渐进地发展橡树。”

其实这一切都源于温世豪自己的一套“本分”思路:“社区最关键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社区中活跃的用户群体,这个用户群是需要长期积累的。一般的经验是,2~3年的时间是一个社区是否能继续存活的关键时间点。一个社区如果能顺利维持3年以上的时间并一直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就可能在随后的几年中迎来一次大的爆发,迅速成长为一个不会轻易垮掉的商业模式。而前3年恰恰是广大社区的夭折频发期。”而成立之初就在想着如何赢利的社区基本上都是做不大的。

再者,温世豪更看重把橡树摄影网打造成为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品牌。这不但体现在橡树摄影网坚持“人人皆尧舜,自信并懂得欣赏他人”的理念,体现在“为推动中国摄影事业而努力”的宗旨,还体现在建设优秀的网络社区文化的努力中。为社区会员服务,让橡树摄影网拥有足够的社会美誉度,因此,才有橡树摄影网的深入人心和强大凝聚力。

当橡树影友们成为一个团结的、互动的、友好的群体,当他们都把橡树当成是自己的家,橡树的最大竞争力也便显示出来了。所以,橡树摄影网没有花过一分钱在网站推广上,它的推广主要是依靠影友的传递和一些媒体报道,以及网站的友情链接。但橡树已经获取了良好的知名度,成为一个发展迅速的摄影交流平台,温世豪无疑也是备受支持的网站站长之一。

这些无疑是橡树巨大的无形资本,对于橡树摄影网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温世豪坚信,如果用营业额和赢利来衡量橡树网,那么就算再过两年可能也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橡树摄影网最早要在5周年左右能量才会全面爆发。他所描绘的橡树摄影网,两年后应该是一个俱乐部覆盖中国80%以上城市的网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影友大家庭,其品牌影响力是其他同类网站望尘莫及的,那时橡树网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线上线下互动社区网站(不仅仅指摄影社区)。

温世豪还相信,有了一个节点分布全国的庞大忠诚队伍后,“可实现的事情就很多很多了”。例如,他们可以在现有地方俱乐部的基础上迅速建立各个城市的影像生活门户网站。当橡树摄影网的品牌建设实现,“橡树”将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块黄金招牌。“我生产了一款橡树牌帽子、橡树牌背包,可能都会被市场接受,甚至连影楼都想得到‘橡树影楼’的授权。”可见温世豪对未来的商业模式有不少憧憬。

现在,可以想像,当他漫步在海陵岛的金色沙滩上,面对着蔚蓝的大海,他许下的又一个心愿:到30岁时让橡树摄影网实现赢利,35岁时橡树摄影网将成为一个著名品牌,40岁时200元将被放大百万倍,50岁时打开电子邮箱收到好消息:橡树摄影网股票再度上涨……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谁说“本分”的生意人没有大理想?他们暂时的韬光养晦只是为了某一天的宏图大展。

上一篇:魅力职业之时尚买手 下一篇:南存辉:致富思源,热心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