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苦路行

时间:2022-09-20 01:08:16

这堵墙曾经是犹太王国第二圣殿围墙的一部分,罗马人在毁城之时为了保存自己的胜利证据,故意留下。以后千年流落的犹太人一想到这堵墙,就悲愤难言,直到现代战争中,犹太士兵抵达这堵墙时仍然是嚎啕一片。

—余秋雨

《金色的耶路撒冷》是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的主题曲,汽车在翻越犹大山的时候,CD中播放的正是这首听起来令人心酸落泪,旋律却十分优美的曲子。犹太教法典《塔木德》中曾提到:“世界上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但也有人说,上帝给了世界十分愁,九分都在耶路撒冷。”也许正因为集美太多,圣城耶路撒冷才成为两千年来纷争不断的焦点。

一天中最美好的夕阳时刻,我终于来到了神往已久的耶路撒冷,在阵阵寒风中登上橄榄山,面对古城沧桑的轮廓长久伫立。这是一个历经37次征服,8次被毁,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分别统治了500多年、400多年、1200多年,留下各种宗教遗迹200多处,相互重叠、难分彼此的地方。

时隔很久,连我自己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像我这样的无神论者,面对期盼已久的圣殿山,心情会异常激动,愣在那里茫然不知所措。在我近30年的摄影生涯中,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从来没有哪座城市景观会令我如此激动。那是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强烈震撼,复杂的心理纠结不是用词汇可以表述清楚的。当激动的心情稍微平静后,我才把相机架好,除了偶尔按动一下快门,更多的时间是面朝耶路撒冷古城方向发呆。天色早已暗淡下来,饥寒交迫的朋友们催促我早点离开,我站在原地迟迟未动,任凭狂风吹打着我的面颊,因为我明白,今世今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次站到此处。

在耶路撒冷的第一个夜晚我失眠了,躺在酒店舒适的大床上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睡,只得披衣起床,随手翻看着耶路撒冷的介绍,仔细研究古城的地图,抑或站在阳台上眺望古城。夜幕下的耶路撒冷有一种别样的凄美,那是一个离神很近的地方,一个随时能够与神倾诉心愿的地方。

次日清晨,我再次来到橄榄山,与古城共同迎接初升的太阳。从橄榄山眺望圣殿山,古城周边最好的位置没有建造豪宅别墅,而是千百年遗留下来,数不尽的阴宅墓穴,这种活人、死人同城共眠的现象,东方人难以理解,也无法接受。以色列朋友告诉我,他的父母就葬在橄榄山,那块巴掌大小的墓地,是他的家族在30多年前花巨资买下来的,对于犹太人来讲,死后能够葬在橄榄山就是最好的归宿。

从锡安门进入古城后,便开始了我的耶路撒冷苦路行。古城方圆一平方公里左右,围着城墙转一圈也不会超过5公里,这样的距离,对于行者来讲是最合适不过的,对于一座城市,特别是像耶路撒冷这样有着神秘宗教色彩,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圣地为一体的地方,要想在一次旅行中,在有限的时间内看到更多的内容,徒步游览是最佳选择。

没有确定目标,没有严格的时间概念,我放任自己在迷宫般的街巷中漫步。犹太教的西哭墙和圣殿山;穆斯林的岩石金顶寺和阿克萨清真寺;基督徒的圣墓教堂和苦路,这些耶路撒冷最重要的宗教圣地都集中在古城寸方之间,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总能抵达。

耶路撒冷的哭墙是犹太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圣地,每天都会有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前来祷告。面对哭墙,男女分设两个区域,男士必须戴帽,离开时不能转身,必须面对哭墙倒退出去。在哭墙前,虔诚的犹太人以头抵着巨大的墙石,左手握着经书,右手扣着胸口诵经祈祷,身子随着诵经有节奏地微微晃动,念完一段,就用嘴亲吻墙石,有些人还会在墙缝里塞进早已写好的字条,内容是什么,无人知晓,犹太人认为那是转交给上帝的信。

每一位来到哭墙广场的游人都会有相同的感受,在这里除了神圣和膜拜,看到最多的就是触碰亲吻哭墙和不尽的泪水,这是一个数千年遗留下来的愁苦,这种愁苦岂是眼泪可以解脱的,为了和平,免于再次战乱,犹太人只能选择哭泣这种可以释怀的方式。

在哭墙广场,除了有哀怨的哭泣外,也会有欢悦的笑声,这种声音来自于犹太人为年满13岁的男孩举行“成人礼”仪式。在阵阵激昂的号角声引领下,父辈男亲属们陪同孩子到祷告堂中请出装有犹太教圣经的约柜,在众亲属的关注下接受母亲、女眷及长辈的嘱托。然后打开经书祷告,宣誓成为“顶天立地”的男人,亲人们围拢在一起,载歌载舞为男孩祝福。

哭声、歌声、欢呼声、叹息声汇聚在哭墙脚下,弥漫在广场上空,犹太民族以独特的方式倾诉着千年的压抑。

在耶路撒冷,我更想了解那些生活在隐秘街巷中,不同种族,拥有不同信仰的人们。漫步街头,随时会遇到沿耶稣苦路14站巡游祈祷的基督徒,据说在每周五下午,虔诚的教徒们会背上沉重的十字架,重复当年耶稣受难的过程。我虽然没有机会感受圣人精神上的痛苦,却无意间感受了普通人的幸福生活。

在祷告堂里,我看到老者为懵懂的少年们耐心讲述着《圣经》中的传奇故事;在僻静的一隅,我看到热恋中的年轻人面对圣殿山,以红酒碰杯,海誓山盟;在小巷深处,我还看到拥有不同信仰的人们在同一个棋盘上对弈,“楚汉之争”毕竟是历史的演绎,和棋才是寻常百姓追求的美好愿望。

今天的以色列早已不是我们曾经了解的那个狂热的犹太国,这里的百姓热爱和平,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有人说:“在耶路撒冷既有传说中耶稣的苦路,也有现实中寻常百姓的浪漫小径”,其实这就是生活。

上一篇:城·乡 第7期 下一篇:影像重塑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