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

时间:2022-09-20 01:04:12

河北省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

[摘 要]课题组通过调查我省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现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指出其成绩和不足,指明改进的方向,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和建议,构建了一套完善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我省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提供帮助。

[关键词]河北省 高职院校 绩效考核 评价机制

近年来,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快速发展,据课题组调查统计,目前我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18所,普通高等学校中本科院校61所,高职院校57所,高职院校占普通高校总数的48.31%。从规模上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省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打破过去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已成为目前高职院校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迫切要求。本文通过调查我省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具有积极意义。

一、我省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经调查统计,我省高职院校现有57所,课题组走访了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邯郸职业技术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高职院校,并就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这10所高职院校中既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又有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还有一般高职院校,他们的教师绩效考核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经统计整理,现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存在如下问题:

(1)教师的考核偏重于定性的评价,具有可比性的量化数据偏少

在制定岗位职责和年度考核目标时,教师考核目标定性指标偏多,考核的最终成果一般是以文字表述形式提交的考核材料,一般都缺少具有可比性的量化数据;定性考核又因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不同的考核主体对同一考核指标往往会有不同的考核结果。对部分指标即使采用量化测评方式,其量化的分值仍然是根据主观测评分数来计算,即每项考核指标的分数是请考核主体进行主观评分,而不是根据客观数据的汇总,即仍是主观、定性的考核,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考核评价。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指标评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重结果考核,轻过程考核

一个好的结果必然来自于好的过程,没有过程考核作有力支撑,年终考核很容易流于形式。考核工作不是只到了年终才考虑的阶段性工作,而应是贯穿全年的全过程管理。目前,高职院校对部门、部门对员工考核目标的运行监控体系尚不健全,目标实施的进度情况、均衡情况及完成效果情况的数据信息采集不够全面、准确和及时,以至于年终考核时不是依据可比性的量化数据打分而往往是凭主观印象进行评议;同时,目标运行情况的反馈和沟通也不够及时,从而也影响年终考核指标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在考核评价中存在打分或评议失真现象

考核评价打分或评议失真主要体现在:一是考评结果与部门或教师实际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二是评议人在评议打分时存在敷衍现象,不愿意得罪人,部门或教师的考核结果趋中现象严重,往往大体相同,没有拉开差距,导致考评的激励作用大打折扣。这个现象在部门互评或部门内部教师互评打分中尤为突出,常常出现大多数部门或教师得分均为清一色的高分或满分的现象。

这样的考核结果产生了不好的导向和影响:一是教师认为考核不过是个形式,个人考核结果高低与干好干坏没什么关系,造成了既打击了高绩效部门和教师的积极性,也助长了低绩效部门和教师不求进取的思想;二是部门和教师个个得高分,意味着工作都很优秀,而实际上的绩效水平离学院的期望和总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这样混淆了部门和教师自我评价的标准,失去了绩效提升和改进的目标和动力。

(4)考核结果没有能够有效利用,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考核结果信息反馈是考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在工作实践中,往往重视考核的过程和氛围,而忽视对考核结果的分析和反馈,致使考核结果的反馈往往不了了之。考核反馈渠道不畅或不及时,必然使考核工作成果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一方面,如果被考核者不能及时了解考核结果,不能及时形成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和措施;如果反馈情况不清甚至与实际不符,也使被考核者失去了一次解释、补充和纠正的机会。另一方面,另一方面,教师所反映的情况,在一定时间内听不到组织上的答复,也会产生反映情况没用的心理,给考核工作带来消极因素。当然,学院部分部门在考核结束后,能够及时将结果反馈给教职员工,并且也对整改工作进行监督;但是,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优罚劣没有做到,不能促进教师的工作激情。

二、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的内涵

(1)以教师为本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对象是被考核的教师,如果教师只是被动的参与考核,不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绩效考核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失去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作为高职院校的绩效考核而言,应该以教师为本,绩效考核工作围绕教师展开。一是明确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考核中来,对其自身进行评价。二是教师参与考核,考核的指标体系、考核的流程、考核的主体和考核的结果等对教师保持透明,并且各个各个成员之间应该具有良好沟通,以利于教师很好的接受考核的结果,认识其自身的成绩和不足,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素质,促进教师职业的发展。

(2)多层次多视角的参与和评定

为了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需要来自不同层次的人员参与,从多个视角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评价。不同层次的人员包括上级、同行、学生和教师本人,由于每一个层次人员所站的高度和角度不一样,可以达到优势互补,这样获得信息比较全面,质量较高,客观评价准确。同时,由于教师本人参与评价,绩效考核结果很容被教师接受,极大程度上改变了高职院校过去领导一人考核的不足,体现了绩效考核的价值和意义。

(3)准确而及时的反馈

教师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确定成绩和不足,以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所以说,准确而及时的把绩效考核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是非常关键的。一是为教师客观准确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提供参考,有利于教师的工作的改进和提高。二是有利于高职院校的领导、同行和学生等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明确改进的方向,提高改进的效果,增强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质量。

(4)系统而全面的发展

绩效考核评价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尤其是连续性动态的绩效考核评价分别指出教师所处不同阶段的成绩和不足,进行激励,帮助教师逐步提高绩效水平,同时,教师也可以把绩效考核评价的过程和活动作为教师本人展示自我和发展自我的平台,从而实现自身素养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三、改进和完善河北省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的对策建议

经课题组分析研究,拟定了适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1)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配套机制

做好考核工作,一是要强化校内中层领导班子的目标管理制度,此项制度的建立为业绩考核提供了一个参考坐标。应把目标管理与业绩考核衔接起来,互相配套。二是进一步完善岗位职责规范,这是业绩考核的基础性工作,每一个班子、每一个岗位有什么要求,达到什么标准,要与学院岗位聘任工作相衔接,才能把业绩考核工作的基础打好。三是建立日常的教师业绩数据库,及时采集工作业绩信息,实行动态管理,逐年积累,为评价教师一贯表现和业绩情况奠定客观的定量、定性基础,以减少具体考核过程的繁琐,减轻被考核人的工作量,达到考核工作尽量简便、易操作,不占用广大教师过多的时间与精力。

(2)明确教师绩效考核内容

从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工作能力、工作结果四个维度进行绩效考核内容的设置。工作态度是指教师对高职院校价值观和具体工作岗位认知的基础上,所持有的个人感情和行为倾向;工作行为是指教师为了实现岗位工作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它由连续简单的动作构成;工作能力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它表现为知识和技能;工作结果是指教师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工作能力的结果,反映了教师取得的绩效状况,对高职院校所做的贡献。

(3)编制系统、合理、科学的考核目标体系

教师的考核由各部门围绕部门年度中心工作,结合每位教师的岗位职责,层层进行分解,确定教师的考核目标,要求进一步细化岗位目标,使得考核目标明晰化、具体化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提高对教师潜力的开发效果,并根据学院考核办法制定本部门的具体实施意见,主要考核教师的考勤考绩。各部门要分别建立每位教职工的客观观测点数据库,做好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反馈工作。

教师的考核由所在部门成立考核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根据每位教师的客观观测点信息,采取360度评价法对所属专业群的教师进行考核评价,并确定相应考核等次。

教师的基本客观观测点:教学任务、教科研任务、教学质量、工作配合等。

编制考核目标时,须制定各项目标的考核标准,每项目标的考核标准均分为过程标准和最终标准。考核标准须明确完成时限、数量和质量(包括完成的程度、准确率、通过率、满意度等)。

(4)进一步完善考核目标运行监控体系

目标的运行监控是正确评价目标成果的基础性资料,为年终考核提供有效的评价依据。运行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目标实施的进度情况(包括各项目标是否按规定进度实施,有无拖进度的现象及原因)、目标实施的均衡情况(包括各项目标是否均衡地运行,有无进度相差悬殊、某些目标被重视而忽略其他目标的现象)、目标实施的质量情况(即是否按照目标的要求实施)。

各部门根据年度各教师岗位考核目标,分别建立每位教师的业绩数据库,做好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反馈工作。如发现问题,要及时向相关人员反馈。

(5)落实和完善考核结果反馈机制

考核结束后,要及时做好考核结果相关信息反馈工作,尤其是及时把教师的意见反馈给部门或本人,利用整改的机会,帮助改正不足,以促进部门和教师工作绩效和能力的提升。反馈时,既讲成绩,更重要的是要讲清楚存在的差距和群众反映较大的问题。同时,根据奖罚分明的原则,实施相应的奖惩工作。

总之,为打破过去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改革,最大限度的消除教师工作中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职责不清、动力不足等人事聘用综合症,课题组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大胆提出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职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高职学院有序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智敏,高校干部考核工作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8

[2] 切实改进领导干部考核工作[J] 党政论坛.姚桂芳2003.11

[3] 郑强, 如何避免绩效考核打分失真[J] .中国新时代 2005. 03

作者简介:谭寒冰(1974-),男 ,硕士,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上一篇:浅析快递爆仓背后的深层根源 下一篇:浅议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经济发展的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