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20 11:57:49

2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6年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者术前均有临床症状并明确诊断,患者均行腹壁病灶切除术,术后经病理证实均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病理回报均为:(腹部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术前诊断相符。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达Ⅱ/甲愈合,均痊愈出院。

结论:B型超声于发病部位多可见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区,为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辅助检查,确诊率高。而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保守治疗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作用不大。

关键词:剖宫产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082-02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内异症)为生育期年龄妇女常见病,发生率为10%-15%,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故常认为其为具有恶的良性疾病,好发部位是卵巢、子宫后壁及浆膜层、子宫直肠陷凹等。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水平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剖宫产技术不断提高,产妇自身因素及人为因素的选择导致剖宫产率不断增高,从而也使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数也在不断上升。而通过临床医生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认识的提高、手术操作进一步的规范及术后患者自身积极地预防是可以减少或避免此病的发生,应引起我们临床的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6年2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以期为今后如何减少该病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并选择我院从2006年2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生育年龄妇女,年龄在27岁至38岁范围内。其中,23例患者为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后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患者为中期妊娠剖宫取胎术后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本组所有患者均有继发性的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切口疼痛,疼痛部位可及结节或包块,月经期结节或包块增大,疼痛进行性加重,月经后缩小,疼痛缓解。

1.2 治疗方法。本组患者术前均有临床症状并明确诊断,患者均行腹壁病灶切除术,术后经病理证实均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有9例患者术前使用药物(孕激素类)治疗2-3个月后,自觉疼痛未见明显缓解、包块也未见缩小,最终放弃使用药物治疗。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病理回报均为:(腹部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术前诊断相符。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达Ⅱ/甲愈合,均痊愈出院。出院后未使用药物辅助术后治疗。经随访,目前未见复发患者。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的能力。本组患者均为生育期年龄妇女。其中,潜伏期最长为57个月,最短为5个月,一般是在剖宫产术后1~3年内发病。笔者发现一般情况下,患者年龄越大,潜伏期越长,这可能是因为年龄与子宫内膜生活活性存在一定的关系,尚待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3.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典型临床表现具有以下几点:①均为育龄期妇女;②既往均有妇产科手术史;③一定潜伏期后出现腹部切口固定位置的结节或包块伴月经期的周期性疼痛,疼痛多有进行性加重的表现,结节或包块可逐渐增大;④检查结节或包块质韧与周围组织边界欠清,大多有触痛;⑤止痛药物及抗生素治疗无效。现大多学者认为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初步诊断,结合B型超声辅助检查可确定临床诊断,术后病理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一般结合患者既往剖宫产史且具有伴随月经期切口局部周期性疼痛时应首先考虑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

3.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3.2.1 药物治疗。药物保守治疗有假绝经疗法和假孕疗法,其目的在于使异位的内膜出现坏死及萎缩。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性激素依赖性疾病,体内高孕激素水平可使内膜组织蜕膜样变、萎缩;低雌激素状态可引起内膜萎缩,是药物保守治疗的基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有效药物。但对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保守治疗的效果却不明显。

3.2.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最为有效的方法:由于异位内膜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种植侵蚀能力,病灶越大手术时切除组织越多,影响术后恢复,更易复发,甚至可能恶变,所以建议应尽早确诊、及时手术。手术的关键是彻底切除病灶,手术应切除病灶周边至少5mm的正常组织,常需切除部分筋膜或腹膜以使切缘干净,防止复发,对较大、较深的腹壁和筋膜缺损可采用补片对缺损组织修补或皮瓣移植,同时在手术时机选择上可选择在月经期或经期刚过,患者症状明显,结节增大时,此时包块与周围组织界线易于辨别而有利于病灶彻底切除干净,愈后与其它部位内异症相比,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效果较好,是可以治愈的妇科疾病。

4 结论

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部位以皮下组织至腹直肌前鞘多见且大多为单发病灶。在临床上借助于B型超声于发病部位多可见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区,为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辅助检查,确诊率高。而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保守治疗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作用不大。

参考文献

[1] 黄培隽,覃美瑛,陈宝乾,卢其娟.超声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03)

[2] 杨洪芬.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临床分析[J].首都医药,2010,(06)

上一篇:盐酸氨溴索佐治小儿感染性肺炎146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Vitapex糊剂对乳牙感染根管消毒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