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小家电:新一轮崛起

时间:2022-09-20 09:30:48

在小家电出口方面,北美欧洲对品牌的忠诚度高,中国企业要强势出海,属于挑战者角色

在全球经济普遍下行的背景下,小家电却在全球市场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被视为“新一轮的小家电崛起”。据全球市场研究权威机构GfK预测,2015年全球小家电零售量将达到660亿~680亿美元,虽然较前几年销量增速有所放缓,但平均增速也能达到5%~6%。

贡献来自哪里?

小家电不容小觑的市场份额,贡献来自哪里?本刊记者采访了GfK小家电和lifestyle负责人赵琦。据他介绍,从全球市场范围看来, 70%的小家电消费主要贡献力来自3大区域,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以美国为首的北美地区;以德国、英国老牌国家为首的欧洲地区;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在这3大区域中,中国市场的增速相对最快。“尤其,从渠道方面观察,受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力,线上销售的零售占比在全球各国均呈现上升趋势,”他补充道,“这意味着电商对渠道格局的改变起着重要作用。”

缘于何般崛起?

有声音称,小家电的崛起源自于中产阶级的暴增。来自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发展中心的预测表明,全世界“中产阶级”(指人均日消费力能力在10~100美元的人群)数量将在2030年达到49亿。来源于沃尔芬森布鲁金斯学会发展中心的报告《新的全球中产阶级:从西到东交叉分布》,也预测了2009~2030年全球中产阶级区域分布变化,指出亚洲,尤其是东南亚的消费市场,将蕴藏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在此基础上,赵琦从另4个维度对“崛起态势”做了详细解读。

产品的自然渗透

随着一些国家如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国民居民收入增长,其固有的生活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对“改善型生活”的追求被提上消费日程。目前,中国小家电的普及率仍相对较低,中国每户家庭使用小家电的数量不达10台,而在欧日经济发达地区,每户拥有的小家电数量竟超过30~40台,是中国的3~4倍,因此,中国拥有庞大的小家电市场潜力。

消费者生存环境的改变

与其他受政策影响较大的产品不同,小家电与个人、家庭的关系密切相连,个人和家庭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会直接影响小家电的消费。比如一旦空气污染、水质污染、食品安全、个人健康等生存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糟糕,相应的,空气净化器、净水器、榨汁机、电动牙刷就会获得广阔的市场增长。

政策层面

虽然小家电不像大家电那样受到影响,但也会带动销量。比如二胎政策正式开放,中国家庭里宝宝数量的增长,预期会带来母婴类小家电细分领域的发展。如适合宝宝的空气净化器、搅拌得更细腻的搅拌机,都有市场培育空间。城市化进程也会刺激配套小家电的消费,如城市居民几乎都需要用电饭锅做饭。

物联网由概念到落地

催生时尚类消费。 给传统的小家电连上网络,通过在移动终端下载相关APP,就能远程操控它们更好地服务人们的生活。一部分观念超前的消费者会首先带动这类智能家居产品的消费。比如,机器人吸尘器就是其中的爆款。目前,物联网的相应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也并没有全面普及,智能化的深度还在摸索,但全球市场都看好其引领潮流趋势的潜质。

的确,小家电的适用人群非常广泛,从儿童、年轻人、中老年人到老年人,都能囊括其中;并且小家电种类繁多,跟生活息息相关。“你想改变生活的哪一部分,就会有相适应的产品供你选择。”赵琦说。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小家电形成差异化适用梯度,大致可分为个人护理型、环境改善型和厨房家居型3大类。比如,个人护理类更受年轻人欢迎,而环境和厨房家电则能让中老年消费者买单。总之,市场的进一步细分与小家电产品的进一步挖掘联动起来,搅动了小家电的崛起。

靠什么稳增长?

哪些是稳定和扩展小家电市场的关键性产品?根据GfK的市场调查,在全球卖得最好、市场规模最大的支柱性小家电产品,排名前三的是吸尘器、电熨斗和电饭锅。因北美、欧洲的小家电消费习惯跟亚洲有明显的差异,前两者产品以欧洲和北美市场为主力,电饭锅则是亚洲人用得较多。尽管吸尘器品类中新晋级了机器人吸尘器这类细分产品,电饭煲也经历着产品升级换代,但总体上,3类产品的市场体量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们是保持小家电市场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肩负小家电市场开拓使命的,是新型品类的产品。比如,因空气问题是全球问题,跟环境有关的空气净化器在全球保持50%以上的增长。因对食品工业的失望和健康饮食的追求,近年有一个产品保持了100%以上的增长――慢速挤压机,又称原汁机,它比离心式榨汁机更能充分保留水果营养。这个产品在中国的销量是由互联网品牌带动起来的。跟智能家居有关的机器人扫地机,尽管这类产品在一些欧美日国家有更新换代的需求,但它正在培育新兴的用户群体,因而也是支撑小家电增长的关键性产品。以上3类产品同时具备了两个共性:线上消费比重大,利润空间高。

哪些品牌活跃?

近年来,中国小家电市场增速很快,保持了10%~15%的增速,大于全球增速的,中国已经成为引领全球很重要的一个市场。在中国市场,活跃着超过2000多个品牌。

“有4类产品构成了中国小家电市场的品牌格局,又可以把它们分成‘3+1’的布局”赵琦说,“在‘3’中,第一类是我们认知的传统小家电品牌,它们在市场存活时间久,产品线丰富,产品类别多元化。比如飞利浦、松下、美的。第二类是寻求突破和革新的企业品牌,它们在某些领域已经耕耘得很深,但并不满足于此,希望在此基础上,拓展产品的生产线,更大程度发挥品牌优势。比如做豆浆机出身的品牌九阳,现在也在做榨汁机、料理机等,想拓展为厨房领域的专业品牌。第三类是专一型品牌,也被视为专业品牌,比如有着美国军方背景的美国吸尘器品牌i-robot,这是支持美国智能机器人研发生产的军工企业品牌,技术性极强。而这‘1’,即是市场上持续热度的互联网品牌,比如小米。”

中国如何“挑战”?

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重点机电产品出口白皮书(2015)”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小家电产品出口额为363.6亿,同比增长6.4%,受多方影响因素,增速较上年回落6个百分点,但出口份额继续稳居全球首位,占世界份额约45%,远远高于家电整体世界份额(25%)。欧美日发达国家是出口的主要市场。其中,对美国出口额份额最高,占比26.2%,同比增长7.8%,其次是日本市场,出口额占比8.1%,同比减少1.1%。受政治经济环境影响,对俄罗斯东欧等市场下降明显,其中对俄罗斯出口金额同比减少22%。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方式和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分别占比45%和50.8%。由此可观,在小家电出口领域,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出口大国。但随着国家对贸易转型升级的需要,中国企业如何“由大做强”,强势出海呢?

“在出口方面,北美欧洲对品牌的忠诚度高,中国企业要强势出海,属于挑战者角色。” 赵琦描述到,“OEM(代工)这种贴牌方式不算是真正的‘走出去’,真正强势‘走出去’应该像格力、美的这样,有自己响亮的品牌。”

现在,互联网成为企业创新的有力武器,以互联网品牌走出去的企业越来越多,比如科沃斯这一品牌,就在吸尘器方面异军突起。赵琦非常肯定中国小家电的生产实力:“中国小家电的出口生产能力是很强的,但‘走出去’还需要市场、销售等方面的配合,是一个复杂的摸索过程。”他建议中国中小型出口企业在“走出去”战术中思考3个层面的问题:如何打造中国知名品牌;如何紧跟国际标准,提升技术含量体系;如何个性化、高端化、智能化。这些都是小家电出口“由量到质”成功转型的涅之道。

一切行为,最后都要回归。回归到催生小家电崛起的最本质一点:更贴近消费者的需求,与消费者保持温度。

上一篇:下一个阿里,蚂蚁金服估值600亿美元 下一篇:进出口关税调整三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