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什县日光温室蔬菜持续稳产高产栽培新技术

时间:2022-09-20 09:06:29

乌什县日光温室蔬菜持续稳产高产栽培新技术

日光温室蔬菜既是新疆乌什县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重点。由于日光温室内根腐病、黄萎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和土壤盐渍化日趋严重,已成为全县蔬菜产品与环境安全以及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子。在乌什县农业局的支持下,农业技术推广站设施农业办公室与农业局能源办公室等科研单位联合,重点推广了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茄果类(番茄、辣椒、茄子等)嫁接栽培、秸秆生物反应堆、熊蜂授粉等先进生产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在克服土传病害和土壤盐渍化等连作障碍的诸多措施中,无土栽培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把有机农业导入无土栽培,不用传统的营养液灌溉植根系,而使用有机固态肥并直接用清水灌溉作物,具有投资省、成本低、用工少、易操作和产品高产优质等显著特点。栽培槽: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系统采用基质槽栽培的形式。栽培槽框架选用24cm×12cm×5cm的标准,内径为48cm,高20cm,长度依大棚的宽度而定,槽间距98cm。栽培槽走向选择南北向延长,延长方向坡降为0.5%。栽培基质:基质的选材广泛,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原材料,如玉米秆、茹渣、锯木屑等。有机物基质使用前必须充分发酵,以杀死基质内的病菌和虫卵。定植前的准备:栽培槽建好后,在槽内的底部铺一层0.1mm厚的聚乙烯薄膜,以防止土壤病虫传染。

在塑料薄膜上加入5cm厚,粒径1cm~2cm的粗基质,主要用作储水排水。粗基质上铺一层编织布,主要作用是将粗基质与栽培基质隔离开。定植前1周,每1m3基质加专用肥12kg、磷酸二铵2kg,将肥料均匀撒在基质表面,并将基质和肥料混匀,浇透水,盖上薄膜。定植前安装供水主管道,供水水源可采用适合压力的自来水,高15m的温室水箱,功率为1100W,出口直径为50mm的水泵。定植后的肥水管理:定植后立即浇定植水,每株500 mL。把备好的滴灌软管放在基质槽的中间,注意滴灌孔朝上与主管出水口连接。为防止水从软管中喷射到栽培槽外,在软管上再覆一层宽约40cm、厚0.1mm与栽培槽等长的薄膜,并用一些高出槽面约10cm、弧度约60°的弧形铁丝支撑,铁丝间距离1m以下。定植后3天~5天开始浇水,每3天~5天浇1次,每次15min~20min;10月中下旬开始,晴天2天~3天浇一次,2~3月份气温回升后,供水方式可按每天1次、2次、3次逐渐增加,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定植后20天左右开始追肥,每1m3基质用专用肥2kg,每隔10天追肥1次(深冬季节每15天1次),均匀地撒在离根5cm以外的周围。

番茄嫁接栽培技术

嫁接栽培是当前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大幅度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番茄嫁接栽培主要是利用野生茄子做砧木,来防治枯萎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为使砧木和接穗最适嫁接期相一致,砧木较接穗品种提前25天~30天播种。当砧木长到6片~7片真叶接穗长到4片~5片真叶茎粗5 mm左右时开始嫁接,采用劈接法,嫁接口用圆口夹固定,放置于适宜环境管理,嫁接苗成活率达95%以上。嫁接苗定植后不宜蹲苗。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利用特定的微生物菌群将作物秸秆发酵,产生CO2热量、有机肥料等,使大棚内CO2浓度增加2倍,平均20cm土层内地温提高5℃,气温提高4℃,使植物的光合效率、抗病性显著增强,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大棚栽培中存在的CO2亏缺、地温过低、病害严重等问题。在番茄、甜椒、黄瓜、西葫芦、菜豆等大棚蔬菜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40%左右,使瓜类蔬菜增产30%,茄果类、豆类增产20%,显著改善蔬菜品质。秸秆生物反应堆分内置式反应堆和外置式反应堆。内置式反应堆投资较少,可有效提高土壤温度,改善植株根际环境,但生长中后期CO2的供给量逐渐减少。外置式反应堆可随时揭膜添加秸秆和菌种,保证CO2的供给量,但需建造贮气池、购买交换机等,一次性投资较大。有条件的菜农可将两者结合使用。内置式反应堆:在作物种植行下挖一条宽60cm--80cm,深40cm,与棚内种植行长度相等的沟,在沟内分两次添加作物秸秆和经处理的菌种,第一次菌种用量为1/3,第二次为2/3,然后覆土4cm,浇水湿透,打孔,孔径4cm,孔距40cm,每沟2行。发酵5天后,结合使用底肥进行第二次覆土,两次覆土总厚度为25cm,覆土后大水浇灌。找平畦面,在其上打孔,定植作物。外置式反应堆:在温室山墙内侧,挖一个宽1.2cm-1.5cm、深0.8m-1m、长度略短于山墙的南北向贮气池,在池的上部放横杆,拉固定铁丝,在横杆之上分3次添加作物秸秆和经处理的菌种,秸秆第一层厚度40cm,第二层50cm,第三层50cm,三层菌种量为2:1:2,用水淋透后打孔,孔径10cm,孔距40cm,盖膜保湿发酵。

在O2-CO2交换机的驱动下,通过输送带将反应堆产生的大量CO2、热量等输送到大棚的各个部位。菌种处理:接种前要进行菌种处理,将菌种与中间料、水拌匀。如用麦麸、稻糠作中间料,其比例按1:25:20进行拌种;如用粉碎的玉米芯、花生壳作中间料,其比例按1:50:70进行拌种。拌后第二天即可使用。内置式反应堆,每667m2大棚用菌种6kg;外置式反应堆,每次用菌种3kg。

石灰氮-太阳能土壤消毒技术

土壤消毒是防止根腐病、黄萎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发生的根本环节。在设施栽培土壤消毒的诸多方法中,石灰氦-太阳能消毒法具有效果好、成本低、无任何残毒、对环境无害等优点。它组合了石灰氮土壤消毒、太阳能利用、秸秆还田、高温发酵、高温来菌、土壤改良等多种作用,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病原菌、地下害虫等,在替代溴甲烷进行土壤消毒和无公害蔬菜生产上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在夏季棚室休闲期间,每667m2棚室均匀撒施石灰氮80kg,麦秸(铡成小段)、麦壳等未腐熟的有机物1吨~2吨,旋耕2遍,使石灰氦、有机物与土壤混匀,起垄作畦,垄高约30cm,畦宽约60cm--70cm,用透明薄膜(无破损旧膜也可),将土壤表面完全封闭,从薄膜下往畦间灌满水,直至畦面充分湿润为止,但不能一直积水。将温室密闭15天左右即可。消毒完成后,翻耕土壤,晾晒5天~7天后方可定植作物。

生防疫苗利用技术

在温室大棚蔬菜定植时或生长期内,只需在定植穴或根部接种1次即可,重病区每667m2用疫苗4kg--5kg,轻病区2kg--3kg,能有效控制土壤病害的危害。菌种处理。使用前将1kg疫苗对掺20kg麦麸、40kg粉碎的玉米芯或豆秸等,加水73kg,三者混合拌匀,摊放于室内或阴暗处,厚度约8cm,冬季放置4天--5天,春秋季放置3天~4天,夏季放置1天~2天,即可使用。接种定植时,接种按每穴平均疫苗用量均匀放入穴中,并与土壤掺匀,然后定植覆土,浇水,隔3天~4天再浇一次水即可。生长期间接种,先在每棵植株的周围起土5cm--8cm,使部分根系露出并有断根或破伤,再按每株平均疫苗用量均匀撒在根区,接着覆土浇水,隔3天--4天再浇一次水,此后转入常规管理,注意接种后切忌使用化肥、农药。

熊蜂授粉技术

针对激素蘸花畸形果多、品质差的实际情况,技术人员引进了熊蜂授粉应用技术。熊蜂是一种野生传粉昆虫,个体大,全身带有绒毛,飞行速度快,采粉能力大,对低温、高温、弱光环境的适应性强。与蜜蜂只对具有蜜腺的植物采蜜不同,熊蜂可对番茄、甜椒等不具蜜腺的植物传粉,从而完成授粉过程。采用熊蜂授粉具有果实整齐、商品性高的优点。

上一篇:日光温室香椿密植栽培技术规范 下一篇:浙江沿海地区葡萄果树设施棚架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