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新型思政教育模式

时间:2022-09-20 07:57:24

积极探索新型思政教育模式

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方面,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有着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学院组织全校教师深入研究会议精神,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观等,全面提升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着力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为全面培养思想政治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党的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论成果,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为把新的理论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学院组织了系统性的理论学习,在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上,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工作核心,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三个倡导”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学习和生活中。同时,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文化特点,开展特色教育,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上创新,争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落到实处,转化成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思想素质,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如何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人民”,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具体工作中,学院采取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既要让大学生从理论上理解“人民”,同时让大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成为“人民”。社会责任感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重要表现,在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引导下,大学生才能成为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社会主体,才能超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才能形成远大理想,拥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抵制不良思想的重要手段,应当将道德教育作为重点中的重点。因此,学院领导认为,在具体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将思政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法制意识。在具体操作中,学院没有采取单纯说教的做法,而是尽量采用活动形式,开展了一系列法制宣传、法制文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们感受到道德和法制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此外,将职业道德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项内容,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起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为他们今后的毕业就业打好基础。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学院领导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应当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局限在课堂之中,而应将其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近年来,学院积极探索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改善教育环境入手,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氛围,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具体而言: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考核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为解决这一问题,学院积极推行通识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建构全面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所提出的新理论、新要求,学校积极在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上创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学院创造性地设立了100多个导师小组,以负责全校4000多名学生的思想政治辅导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关工委的作用,让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同志继续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培养高素质大学生党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教育的主要责任。学校在培养大学生党员问题上可谓是高度重视,在开放式党员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效党员培养机制。同时,实施学生党员示范工程,创设党员专题调研机制。

大学生正处在特殊的心理时期,思想尚未成熟,容易产生一些心理上的问题。仅仅依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引入心理学,辅导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手段。学院成立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免费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后,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大学生是最具活力的群体,文艺活动是大学生的最爱。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大学生的品格。近年来,学院着力打造了“大学生艺术节”“公民道德建设”“文化周”“音乐会”等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实施了“心理阳光工程”“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工程”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些活动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落实人才培养规划

学院党委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出台了《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将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要战略。建立长期培养机制,提高人才思想素质。近年来,学院实施了“思想政治队伍素养提升培训计划”“学生骨干队伍培养与教育工程”“学生党员先锋工程”等思想政治人才培养项目,实现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同时,促进了学生干部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储备了大量青年思想政治人才。

制度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制度既要管理,也是保障。为此,学院先后制定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关工委离退休老同志担任部分社团兼职指导教师的意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为思想政治人才的管理和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保障。在思想政治人才培养上,学院充分重视老同志的作用,老同志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过硬的思想素质,由老同志把关,人才质量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

近年来,学院引入了一大批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对于这些新入职的教师,学院不仅给予充分的信任和保障,同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辅导,让他们能够尽快地适应工作和生活。同时,从校外聘请了一批资深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来校讲学,此项举措有效地提升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理论水平。同时,学院主张专业课教师队伍应当和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扩展到专业课领域内,从而深化思想政治教学,以及提升专业课教育的思想内涵。

近年来,青年思想政治人才的流失十分严重。面对这种情况,学院积极思考青年思想政治人才评价体系的改革问题,以及青年思想政治人才激励机制的创新问题。在具体做法上,学院给予青年思想政治人才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在物质上保障青年人才的工作和生活。在考核过程中,将工作态度、学生评价、自我认识等作为考核依据,既降低了青年工作者的压力,又全面地评价了青年工作者。同时,学院开展了一系列文化评比活动,例如“十佳辅导员”“我心中的好老师”等,这些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激发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学生社会活动,让青年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并择机建立了青年思想政治人才长效培养机制,为每一个辅导员制定了长期发展规划,并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有力保障,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地参与到深造学习活动之中。

上一篇:Shadowsocks多账户快速切换 下一篇:高校创业大赛低效,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