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喂食噎死老人,医院护工乱象调查

时间:2022-09-20 07:36:45

野蛮喂食噎死老人,医院护工乱象调查

护工是什么人?他们是在医院替家属照料病人的人。其作用尤其凸显在对老年病人的照顾上,因为住院病人中老人居多,且往往难以自理,子女又需上班无法时常陪伴。护工本该是病人生命健康最温柔、周全的呵护者,缘何许多时候竟成了“追魂夺命手”?我们有必要关注中国护工市场的“黑护工”现象。

是谁野蛮喂食,把88岁的老太太活活噎死

2009年12月27日,88岁的谢老太抢救无效死亡。死因不是她的右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有何差池,却是临出院那天护工野蛮喂食造成吸入性肺炎而致。刚为母亲的康复而设宴庆祝,转眼就要为母亲装殓拳哀,悲愤的陈小云将护工公司和医院双双告上法庭。

2009年12月18日早晨7点多,陈小云突然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紧急电话,说她88岁的母亲谢老太因喂食阻塞窒息,正在抢救。

陈小云的母亲谢老太是退休教师,性格开朗、乐观,她在2009年10月20日入院,11月12日实施右全髋关节置换术,11月24日因骨科床位紧张,转入神经内科进一步调理身体。治疗过程一直很顺利,哪想到临出院这天竟出这样的意外。

透过窗玻璃,陈小云看到病房里的母亲眼睛紧闭,脸色煞白。几个医生正围着母亲忙活。医生从母亲的气管里吸出好多糊状的食物,护士走去倒掉一满杯吸出物,不一会儿又装满了一杯。

这时,陈小云给母亲请的24小时护工罗嫂走来,讪讪地说:“大姐,对不起。都是护士催我快喂……”

陈小云按住怒火说:“先不要讲这个,等人救回来再说。”

就在前一天,谢老太的主治医生对陈小云说:“你妈妈身体康复得很好,情绪也不错。喜欢嗑瓜子,还爱给同室病友念报纸呢!可以出院了。”而再前一天的晚上,因为老太太康复得不错,经医生护士同意,一家人让罗嫂把老太太用轮椅推出来,一起在高档酒店吃大餐庆祝。

谢老太在18号上午接受了第一次抢救,院方又在当天晚上和21号下午对病人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抢救。挨到12月27号,谢老太仍然与世长辞。医院出具的死亡鉴定书上的死因是,吸入性肺炎。这是由于食物等酸性物质进入肺部引起的肺炎。

陈小云真是后悔请了这个护工。她记得有一次到医院看望母亲,母亲拉住她的手说:“女儿啊,带我去撒尿好不好?憋得慌。”陈小云还以为母亲老糊涂了,明明插着导尿管呢,怎么会有憋尿感?后来才发现原因:护工没有打开导尿管的阀门。陈小云还时时见到罗嫂被护士批评:“你要记得给她翻身,不然会长褥疮。床上屎尿为什么没有及时清干净?这样会腐蚀皮肤的。你看她这块皮肤怎么了?一可惜这些不称职的信号没引起陈小云足够警惕,没把罗嫂辞退。

陈小云是怎么请到罗嫂为母亲做护工的呢?陈小云告诉记者:“罗嫂是南职护理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职公司)的护工。他们公司在医院有办公室,科室的服务台上就放着他们的宣传资料,病房里的护工都穿着绣有‘南职公司’的工作服。南职的人听说我想请24小时的陪护,就非常热情地推荐了这个罗嫂。我、罗嫂、公司当时在病房签了三方协议。”公司和医院亲密无间的合作,让陈小云很放心。

然而,罗嫂的表现却让陈小云先是吃惊继而悲愤。为此,陈小云走上了维权之路。

维权无门,只因医院、护理公司双双推责

无论医院还是护理公司,谁都不能保证护工的素质。一切只能凭运气。出了事他们就推得干干净净,这是多么没有安全感的事。谁家都有老人,谁都会老,这样的祸事有可能降临到每一个人的头上。护工这个市场太黑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陈小云

不甘母亲含恨离世,2010年2月,陈小云向广州市卫生局投诉。市卫生局按“归属地原则”将事情转到越秀区卫生局。区卫生局回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诊疗和抢救过程中“未发现违反医疗常规的行为”,认为这件事属于患方和南职护理服务公司的纠纷。5月,陈小云向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写信投诉,医院的回复也认为事故与医院无关,请她找南职公司。

2010年7月,无奈之下,陈小云把南职公司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分别作为第一、第二被告告上法庭,状告其未对护工尽审查、培训、监管义务,导致悲剧发生。9月,越秀区法院受理此案。直到2011年7月16日才第一次开庭。

法庭上,除了争论喂食是否为老太的死因,医院和南职公司都力图从人事上撇清关系。医院称自己与南职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南职公司则称,罗嫂不是他们公司的员工,双方没有劳动合同,公司只是起到一个推荐的作用,公司不必为此负责。陈小云说他们都在撒谎。

陈小云出示了在医院办公室拍的证明公司和医院存在业务合作关系的照片。记者看到照片上有两块牌子,一块写着“广州南职公司陪人收费处”,另一块写着“办理沙滩椅陪人证IC卡”。但医院对此矢口否认。陈小云说,开庭后不久她再次去中山二院看时,写有南职公司的牌子收起来了,但另一块牌子以及其他陈设都没变。而南职公司的员工也如常在那个办公室出入上班。

陈小云认为南职公司的话更可笑:“罗嫂穿着南职公司的工作服,公司竟说不是他们的员工,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记者曾致电南职公司负责人询问对此事的看法,他表示:“已进入法律程序,就让法律解决吧。我们有权保持沉默。”

罗嫂在谢老太去世后还继续在医院工作,直到被陈小云才不知去向。她虽在法庭的传唤之列,但开庭时缺席。由于罗嫂一直使用医院或公司的固话和陈小云联系,陈小云至今仍然无法找到她。

此案目前还在等待审判结果。

医院、护工、病患各有难念的经

医院说,护士不断流失,护理力量缺乏,需要护理公司的存在。患者说,提供担保,有护理公司,我们才放心。然而,护理公司说,现在的人太难伺候了,动辄索赔,谁给我们承担风险?所以,我们不签合同是为了保护自己。护工说。公司都是“周扒皮”,盘剥我们,却不给我们任何培训和保障。最终结果,是患者用生命来为这摊乱象埋单。

陈小云的不幸遭遇引起记者注意,记者随后选择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走访蹲点,发现陈小云的母亲最终命丧护工之手,从本质上看,是死于一种并不完善的模式:医院――公司――护工。这种运作模式是全国护工行业的普遍趋势,只不过各地各医院引进公司的时间不一。

详细来说,这个模式首先是护理公司竞标取得医院业务,向医院交纳管理费,在医院设办公处。然后由公司收编医院原有护工,招聘新护工。收取护工数百元押金,给护工发放工作服、工作证,对护工进行体检和培训。病人可以直接在护理公司的办公处办理聘请护工手续,也可以在病房通过护士长给公司打电话,公司再通

上一篇:对话方舟子:中式“坐月子”是与非 下一篇:250元日薪与用工荒等3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