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迎春有妙招

时间:2022-09-20 07:01:54

花儿迎春有妙招

初春时节,气温忽低忽高,天气冷暖不定,令人难以适从,体弱者更易生病。此情此景,不由让人联想到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那首《声声慢》中的经典之句“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不过,人总可以主动添减衣物、遮风避雨,那么,自然界娇嫩的花卉又如何应对早春的无常天气?

温度是关键因子

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中,温度极为关键。例如,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就是大自然典型的“花语”。看到它们,就能知道处在什么季节。这也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和温带)普遍可见的自然现象。

花卉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关键有三基点:即最低温、最适温和最高温。最低温是指花卉开始生长的最低下限温度;最适温是指花卉生长的最适合温度,在这种温度下,花卉长得快而健壮;最高温是指花卉停止生长的最高温度。花卉对温度的具体要求因种类及不同生长阶段而异。

早春的气温,可能低至0℃以下,高至20℃以上。这种温度变化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显著,低温的影响更大一些。低温会造成植物细胞代谢减缓、生长受阻。低温时间越长、温度越低,植物受到的影响越大。0℃以上的低温,如果持续时间长,会发生冷害,影响植物的叶色和花色,并导致开花延迟。0℃以下的低温(即冻害)会导致植物细胞因细胞内水分凝固而死亡。尤其是花苞、嫩苗等幼嫩的部位,抗寒力弱,更经不住低温侵袭。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降雪、霜冻等,即可导致许多的花苞被冻僵,一朵朵水灵鲜丽的花儿未及开放就此夭亡。

相关链接:

海拔与温度

纬度、海拔高度、地形等因素也会对温度产生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古诗里就蕴含了一个与温度有关的道理: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为什么海拔越高,温度越低?

很多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困惑:离太阳越近,温度应该越高,为什么高山上的气温反而比地面低呢?

其实,我们感受到的对流层大气温度变化并不是直接受太阳的照射控制,而是受地面控制。地面是对流层大气加热的直接热源。大地大量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产生的热量,然后以长波向周围辐射出热量,空气容易吸收长波辐射热量,因此,对流层空气是下暖上冷的。所以,山越高,温度就越低。另外,山越高,空气愈稀薄,保存的热量也越少。

全株武装 御寒有术

由于无法像人类一样主动添衣裳、避风寒,植物看似只能默默承受自然界的低温严寒,其实,它们在长期进化中也逐步修炼出一些抗寒本领,以助其顺利度过寒冷冬季和初春,迎接明媚阳光。严冬来临之前,植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形态和生理生化变化,可谓早有防备,办法多多。常见招数如下:

添衣盖被 对于常绿树(松柏类的针叶树或桂花等常绿阔叶树),叶片表面的蜡质层会增厚,以御寒和减少水分蒸发。树木的幼芽长出层层鳞片,有的还覆盖着一层茸毛,于是,冬芽仿佛“包裹”了一层软和的羽绒被。

落叶休眠 立秋以后,气温逐渐走低,日照时间变短,植物转入缓慢生长和停止生长阶段。落叶树和部分草本植物一面降低呼吸速率,减少消耗,以休眠(即生长暂时停顿)的方式过冬;一方面在叶柄下部组织内产生离层细胞,让叶片很快脱落,以减少养分消耗及水分散失。因水分的散失需带走大量热量,不利于保暖。因此,落叶是落叶植物一种防寒招数,也是秋末自然界植物最明显的变化。

边储糖边“瘦身” 天冷时,淀粉水解加剧,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植物细胞液浓度提高,冰点降低,细胞内就不易结冰,也能防止过度脱水。此外,细胞内还大量积累蛋白质、核酸等物质,这样既可有效提高植物的抗寒能力,同时也为春季的旺盛生长打好物质基础。

在储备糖和营养物的同时,植物又必须在形体上积极“瘦身”,“轻装上阵”,通过主动降低自身含水量以达到安全越冬的目的。比如,树木的花芽能在降温时迅速排出内部水分,使芽内的汁液高度浓缩,从而有效提高了抗冻能力,自然就不惧严寒,到春天来了后仍可叶茂花繁。

巧借低温孕花芽

尽管植物需要抵御低温的伤害,但适度的低温也是许多花卉进行花芽分化的必备条件。比如,秋季播种、春季开花的二年生植物,像三色堇、雏菊、金盏菊、矮牵牛,就严格要求0~10℃的低温诱导(又称“春化作用”),才能进行花芽分化。有些花木,比如桃花,也必须经过0℃的低温,通过休眠阶段后,才能开花。

自如应对温度变化

植物对环境温度的变化有一定适应能力。比如,梅花可以抵抗-15℃的低温,可在严寒中孕蕾、冰雪中傲立,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说法颇有科学道理。

梅花虽然能耐寒,但它也喜欢温暖,而且对温度很敏感。一旦旬(10天为一旬)平均气温达到6~7℃,即可绽蕾吐香。春初的乍暖天气,也很容易令梅花提前开放。

由于梅的花芽生长温度低于叶芽生长温度,所以梅属于“先花后叶”型,即梅花盛开的时候,绿叶还没长出来呢。其他春花也有类似的情况,在花芽已分化的前提下,气温升高可以催动花儿早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尽管这首诗是将大雪比作梨花,但原意也是描述春花对春日骤然升温的反应。

花儿喜欢怎样的天气

植物的生长,除了自身的内在因素(种、品种、年龄、营养状况),外在则受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条件的作用,是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温度与光照往往是最关键的环境因子。

一般说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15~25℃,光照范围是全光照的

50%~70%。换句话说,和风旭日、冷热适宜、雨露滋润,是多数花儿的最爱。花卉通常都忌严寒酷热,畏狂风暴雨。所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樱花最为典型,花开时美不胜收,可一阵风雨来袭,顷刻间落英缤纷,令人惋惜。有些花还怕曝晒,难怪爱花成痴的陆游“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露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呢。

上一篇:有趣的裴波那契数 下一篇:我有一本魔法书之拯救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