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心理特点培养高一学生的能力

时间:2022-09-20 04:56:44

根据心理特点培养高一学生的能力

高一是塑造学生很好的一段时期,一般学生的心理状态是:自己不再是初中生了,已成为高中生,觉得自己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改变,在心理上希望老师把自己当成人看待。对于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改变学生能给予很好的配合,尤其对于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表示欢迎。因此,教师若能加强高一学生的能力培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认识从感知开始,有目的的观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阶段。牛顿能通过对苹果落地这一常见事物的观察发现问题;李政道能从云雾室的成千上万照片中仅有一张的差异发现问题,这都说明观察能力的重要性。在高一刚入学的第二周,有一位学生在做数学课本上的例题时提出一个公式是否永远成立的问题。我告诉他这个式子是成立的,并且鼓励他进一步钻研,对这些式子进行证明,并在当天的数学课上表扬了他,告诉学生要学习他从现象中能提出问题进而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学习他不迷信课本,多问为什么的学习方法。后来两个班有很多学生课后都去考虑了这个问题的证明,并开始寻找课外书籍进行自学。这样,从对一个学生的表扬,激发了许多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并使他们重视了观察。

在研究函数的性质时,我要求学生在对函数图像的观察中得出函数性质。在指数函数中我作出了讲解,在对数函数中就要求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总结。他们通过对数函数图像反复仔细的观察,在课堂上不仅得出了课本上的四条性质,而且还归纳出函数的一些潜在性质。

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仅要观察事物普遍具有的一般情况,而且要注意观察事物的特殊状态。如研究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和直线在平面上的射影这两节时,我让学生自己实践。大多数学生都能给出直线是平面斜线时一般位置的结论,而忽略了直线与平面或直线在平面内的特殊情况。经过我的启发引导,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以后再出现这些情况时,学生都能注意全面地观察和分析。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它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智力的发展。

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教师要特别重视的是:鼓励学生不盲目迷信书本,迷信教师,要敢于提问、设想、争论。如学习立体几何时就有一段:“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我就有意安排学生自学这一段,要求学生自学以后提问。当自学以后,课堂上就有好几个学生问:这个结论没有证明,是否合理?这时,我马上鼓励:这个问题有谁能解答?由于学生的求知欲旺盛,好胜、好强,这个问题立即引起了学生的讨论。有的学生说:“不是公理,这样的直线可以作两条。”马上又有学生说:“不对,只有一条!”“为什么只有一条啊?”“不是公理的话就要证明!”这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下了课学生还在三三两两地讨论这一问题。在第二次课上就有学生给出了正确的结论。由于我在课上及课后经常的对学生的提问、设想(包括想的不对的)加以鼓励,给予指导,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他们从紧张的脑力劳动中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而心理上的满足又促进他们更自觉地开动脑筋。

反证法是常用的一种推理方法,我不仅在立体几何中使用,而且有意识地在高一代数中加以应用。如对数函数的性质的证明。设y=logx,若a>1,当x>1时,求证:y>0。证明:假设x>1时y不大于0,即y≤0,logx≤0。因为a>1,所以x≤a,即x≤1,这与x1矛盾。在代数中,我多次有意识地使用反证法,这样一方面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反证法这一推理方法,另一方面启迪学生:科学都是互相联系和互相渗透的,在一个学科上使用的方法常常可以在另一个学科上取得成功,而当代边缘学科的兴起,更需要这样的思维方法。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的培养要从简单做起,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愉悦,而不是一种负担。教师在这时要特别保护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才能使自学从一小段到一节再到若干节顺利进行。

教师在多次进行一小段自学的安排以后,就可以挑一节让学生自学。在代数中我选了倍数公式和差化积公式导出等内容。然后将反三角函数开始的三个课时让学生自学。具体安排是这样的:第一课时反正弦函数,第二课时反余弦函数,第三课时反正弦和反余弦的练习。自学时,我要求学生做笔记,然后让学生发言阐述本节课的内容。我要求一个学生只讲一点,并鼓励学生讨论。在我的积极指导下,经过六七个学生的发言,内容逐步完善。我再把本节内容的要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出自学中的差距以利下一堂课的改进,由于学生的发言由我的引导都能得到其他同学的赞同,发言的学生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而大多数学生笔记中的不足可以从其他学生的发言和教师的解答中得到弥补。这样得到同学的认可和老师的尊重,从而增强了自学的信心。在第二堂反余弦函数的自学中,中下学生的自学笔记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如对反余弦函数的本质:arccosx(x≤1)表示[0,π]内唯一确定的一个角,学生都能掌握。第三课时,在学生消化吸收课本的例题后,我要求学生比较反余弦和反正弦,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启发学生不仅要掌握书上所诉内容,而且要开动脑,经常地去分析,去比较事物的异同,这样可以认识事物本质的特点和内在联系。

教师安排学生自学应注意几点:(1)要时时刻刻注意学生心理承受的程度,课时安排摇椅中小学生掌握为依据,一定要灵活变通,不能赶进度。(2)教师在课堂上要反复阐明自学的要求有两点:一是掌握这一部分的数学知识,二是要学会自学的方法,如记笔记,提问题,以及如何归纳、对比、分析、综合等。(3)自学要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从一年来对这一届高一年级的教学实践来看,由于我经常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他们普遍喜欢学数学,课后经常阅读数学杂志和书籍,丰富了课余生活,开拓了视野,又反过来促进了数学水平的提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浅析素质教育盲区 下一篇: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