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学校”建设策略探索

时间:2022-09-20 04:50:26

“美好学校”建设策略探索

【摘 要】美好学校的建设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再思考,包括从学校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和主体层面来定义教育。美好学校的建设唤醒了校长优化学校的思想,唤醒了教师投入教育的尊严。它的建设策略包括:“美好愿景”的顶层设计;“美好环境”的优化建设;“美好教师”的塑造方略及“美好学生”的培育行动,是社会转型期学校改革的一种尝试,是对学校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的更高追求。

【关键词】美好学校;社会转型;学校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7 【文I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6-0048-03

【作者简介】刘向东,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江苏张家港,215600)校长,高级教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社会转型背景和未来学校发展的目标要求,使以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形式、丰富学校内涵、实现学校特色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变革成为可能。建设美好学校,为转型时期学校发展提供了一种选择。

一、美好学校是对教育的再思考

我们提出“美好学校”的概念,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对学校优质发展的一种思考,试图从学校发展的各种层面对学校教育实现新的超越,并以此作为新时期学校变革实践的一种尝试。所谓美好学校,是指由鲜明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学校文化而内生出来的学校的独特而和谐的气质,这种气质主要以“关系”的方式存在,包括以学习为核心的师生与学校环境的和谐关系,以成长为核心的师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发展为核心的学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和谐关系等。具体而言,美好学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育进行定义:

(一)从学校物质层面定义教育

学校的物质层面包括学校的建筑、设备实施、绿化景观等各种物质元素以及诸多物质元素的有机组合而形成的学校外在的物化环境,是学校最直观的表情。“学校的样子”是美好学校在物质层面的基本要求。

(二)从学校行为层面定义教育

学校的行为是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是美的?我们认为应该具备这样三个标准:一是敬畏教育规律,学校的教育行为符合教育规律、学校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并能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二是要尊重选择性发展,教育作用的对象是生命个体,生命个体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学校教育要尊重差异,要创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给学生以个性发展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引导生命个体健康发展。三是指向教育终极关怀。学校教育最终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既要关注学生的现在,更要关注学生终身发展,要让学生成人,也就是对完满、完美、完善有追求,对智慧、理想、幸福有瞻望,对人性、生命、灵魂有思考。

(三)从学校主体层面定义教育

教师、学生与课堂是学校的主体,美好学校在学校主体层面的定义是幸福教师、斯文学生和生态课堂。所谓幸福教师,就是能在教育生活中体验自我,爱、责任和理想是三种基本元素,教师要充满教育创造的激情、体验职业自觉的幸福。所谓斯文,就是指学生要具有快乐、富有和格致之气质。所谓生态课堂,是指在良好的课堂生态系统中,包括教师、学生、课程在内的多种教学主体能够和谐共生。

二、美好学校建设的内在动力

美好学校的建设只能由学校来完成,这就要求学校要改变以往的“执行教育行政命令(政策)的”价值取向,不止于“完成基本任务”,主动思考教育,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实践,而这需要对学校主体的唤醒:

1.唤醒校长优化学校的思想。

校长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要能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明确表达出来,能将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转化成教育愿景并为全体教师接受,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

校长要具有对学校进行“顶层设计”的意识和能力,既能了解现状,从学校的校园环境、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基础管理、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学校特色化建设等方面分析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具备的优势;更能为学校未来发展定位,要从学校自身办学优势、区域社会发展背景以及社会转型的背景等维度,梳理学校发展的基本路线图,并以此为基本对接点,寻找美好学校建设的生长点。

校长要具有强大的学习引领能力,校长要善于读书,通过读书等学习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视野并修正、提升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管理能力;同时,校长更要通过建设读书沙龙、学术团体以及其他形式的非正式教师组织,引领教师群体发展,将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人文型组织。

2.唤醒教师投入教育的尊严。

教师的教育尊严是指教师对教育的热爱以及怀揣的教育热情和教育理想,唤醒教师的教育尊严,是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起点。一是要培养教师的职业自觉,让教师高尚地工作。学校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校园生活,让教师充满爱心、责任与理想。要积极开展教师校本化培育行动,让优秀教师成为学校的模范。二是要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让教师幸福地生活。要不断完善教师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保障体系,要不断创新教师工作的激励机制,建设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不断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畅通渠道,让学校成为教师自我价值发现与实现的归属。三是要培育教师的情怀,开启教师高雅的教育生活。学校要积极创设平台,调动校本资源和社会资源,要让教师有机会去欣赏艺术,懂得欣赏美,主动去体验美,在教育中艺术地创造美。

三、美好学校建设的基本策略

美好学校建设必须以师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着重实施以下五项基本策略。

(一)“美好愿景”的顶层设计

学校愿景,是一个学校的教师共同持有的对未来希冀的景象,它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并使这个感觉遍布到整个学校的活动中,而使整个活动融汇起来。它有三个基本要素:大家愿意看到的(期望的)、大家愿意为之努力的(主动的)、通过努力可以一步一步接近的(可接近的)。学校的共同愿景可以分布在学校文化管理的每个方面、各个层次。我校基于现实基础和发展愿景作出了如下的顶层设计:

确立了“求真致美”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教育者不功利、不浮躁、不折腾,科学遵循教育规律,成就美好事业。以“让每一种存在都精彩”为办学理念。“让”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强调一种自然、和谐、淡定从容的教育心态。“每一种存在”强调承认差异、因人而异、实事求是,倡导个性发展。“都”体现的是教育的公平和公正,认可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能力。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为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成就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学校还以“实”为校训,倡导师生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切实发展,并提出了“做品端学粹、乐观豁达、有国际视野的梁丰人”的成长目标和“承梁丰文脉融现代气息办美好学校”的办学目标,很好地体现了历史的传承与创新。

(二)“美好环境”的优化建设

在“美丽学校”建设过程中,我们将整个学校分成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实践区、活动区、休闲区、生活区。努力做到分区规划,让区区都有亮点。校园中央大道取名为“丰实大道”(即梁丰的“丰”和校训“实”),每到深秋季节,大道上的香橼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香橼果,香味弥漫整个校园。行政管理区的“智慧园”中,三棵菩提树时刻提醒我们要对教育有敬畏之心,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教学区的楼道走廊墙壁上布满了学生的书画作品和师生活动的照片,这里能讲出许许多多的故事。创意文化墙由五块围墙和六个网格组成,班级轮流展示,是学生、教师和家长们尽情发挥无限想象的地方。休闲区是以校史墙和银杏林为文化符号的“志在梁丰”主题园,让每一位师生在感到无上荣光的同时,坚定了未来的理想,是学校对师生进行爱校教育、励志教育的重要文化场所。“紫藤嘉年华”是学生户外才艺展示区,我们把舞台搬到了蓝天下、阳光下。实践区里开辟了“地球家园”课程基地探究创新实验室,学生以影响地球发展的100个实验来了解地球和保护地球。

(三)“美好教师”的塑造方略

学校要发展,首先教师要发展。美好教师是美丽教育的前提。正如前文所述,唤醒教师投入教育的尊严是关键,包括培养教师的职业自觉、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以及培育教师的情怀等等。校长要做的就是引领老师共同怀揣教育理想,成为志同道合的同路人。

一是思想引领先行。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分享教育家的成长故事,讲述普通教师的感人事迹,表达毕业学生的感恩之心,传递家长的感激之情。在教师节上庄严宣誓,在师德师风承诺书上郑重签名,让每一位教师从心底里感受到职业的尊严和崇高,感受到教育的情怀和价值,从而走向职业的自觉。二是规划发展同步。要求每一位教师制定好职业发展三年规划,让教师们发展有目标,成长有方向。对照规划定期进行个人发展的成果展示,找收获、寻差距,每年一总结,三年一考核。三是措施扎实落地。在专业发展实践环节上,倡导“四个一”活动。即让教学研讨成为一种常态,让公开教学成为一种常态,让教育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让团队协作成为一种习惯。营造研究型氛围,建设学习共同体,感受团队力量。四是榜样宣传激励。定期安排教师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分享培训感悟。每年期末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评,展评的方式有演讲、情景剧、视频小专题片等,评选最佳教研组、备课组、班级组团队。学校微信平台定期推送“你在我眼里最美”榜样教师的系列报道。五是关怀凝聚人心。学校积极改善校园环境和办公环境,营造家园情怀,感受集体的温暖力量,增强归属感,激发责任心。开展“团队拓展”培训和教工趣味运动会,举办“亲子游戏”,设立“教师读吧”,举行“茶式沙龙”,共享“快乐元宵”。努力让老师们成为充满正能量的美丽之人,由衷感受到职业的幸福与美好。

(四)“美好学生”的培育行动

美好学生应该有多样的内涵,快乐、富有和智慧是美好学生最基本的因子。快乐是要学生有笑容、有活力。富有是指要有多元的知识以及认知的方法,要有丰富的情感以及正确的审美观,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并能为实现美好而投入。智慧是要具有学习能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过一种美好的学习生活,必须思考如何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健康和快乐还给学生。学生在校时间的80%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的,“美好学生”的培育课堂是主阵地。我校开展的“自主展评”式生态课堂教学实践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之下,通过学生自主展示和相互评价,激发学生天生具有的学习潜能和上进好学的欲望,让学生保持活泼和天真。这样的课堂,学生可以走上讲台当小老师,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观点想法,展示学习成果,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话、点评、质疑,小组合作学习发挥集体智慧。学生不再是一批“待灌的瓶”,而是一团“燃烧的火”,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灵活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其本质不仅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更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锻炼和提高,学生因此变得更加阳光自信、落落大方、能言善辩、思维敏捷、会学习,爱学习。在学生管理上学校推行了“班级管理小组化建设”,即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参加学习、活动和班级管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无论是“自主展评”式生态课堂还是“班级管理小组化建设”,其本质都是基于“人在中央”,相信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着眼于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教育理念。这样的校园生活一定美好而且是值得回忆的,这里的学生一定是美丽的,更是美好的。美好学校的提出,是学校改革的一种尝试,是对学校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的更高追求。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提高读者服务满意率的有效手段 下一篇:图书馆创客空间运行模式及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