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与进展

时间:2022-09-20 04:38:31

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与进展

【摘 要】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11年01月到2012年12月胃癌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2例,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发生轻度腹痛腹泻3例,无一例发生肺部并发症。所有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并发症得到了解决,无腹膜炎发生。结论:采用正确的护理配合才能更好的保证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与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胃癌;肠内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86-02

胃癌患者术前常由于食欲减退,摄入不足,消耗增加和恶心呕吐而导致营养状况欠佳;术后因胃肠减压,禁食,易造成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和营养缺乏。因此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维持肠道屏障结构功能,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和促进伤口和肠吻合口的愈合等都有益处[1]。

近年来,由于肠内营养的广泛应用也使其护理得到了近一步的发展,本文将对我科近年来关于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行综合阐述,为其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于2011,01--2012,12月对胃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共42例,男性33例,女性9例,其中胃癌根治术27例,胃大部切除术15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将胃管和鼻肠管经由一侧鼻腔擦人胃内,术中由手术者调整胃管和鼻肠管的位置,将胃管远端调至吻合口以下,将鼻肠管调整至胃(食管)与空肠吻合口下约30cm的远端小肠内。

1.3 结果:4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2-4天排气或排便,其中由3例患者出现腹痛,腹泻,经加温和减慢输注速度后症状好转。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向患者解释术后放置胃管和鼻肠管的目的和重要性,解释肠内营养的优点,意义,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配合要点,从生理心理上给予支持。还可以在术前带患者观看正在使用肠内营养的病人,以减少对肠内营养的恐惧,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进行。

2.2 鼻肠管的护理(1)妥善固定鼻肠管,记录擦管深度,在鼻腔处做好标记,我科用3M胶贴剪成长7,5厘米,宽2,5厘米形状自制鼻贴(将鼻贴的1/3处贴于鼻尖部,余下的2/3从中间剪开分成两条,一条粘贴在管壁上,另一条绕管壁2周)将鼻肠管固定于鼻尖处,此方法固定既美观又牢固。每日检查鼻肠管外露长度及固定于鼻部的鼻贴,若发现有松动现象,应立即更换,防止滑脱,移位,扭曲和受压。(2)保持鼻肠管通畅,防止营养液沉积,堵塞导管。每次输注营养液前后均用温开水20ml冲洗鼻肠管,在连续输注的过程中每8小时用温开水20ml冲洗一次,以保持鼻肠管的通畅。如需鼻饲药物,必须将药片碾碎,彻底溶解后方可注入。注入前后必须用温开水冲洗管道,以免药物颗粒或药物与营养液不相容发生凝结而堵塞鼻肠管。如果鼻肠管堵塞,可尝试反复低压冲洗,切勿加压冲洗导管,若仍堵塞可用胰酶和5%碳酸氢钠溶液反复冲洗[2]。另外还可用鼻肠管配套的导引钢丝缓慢放入,促使其通畅,不可强行放入。每次营养液输注完毕,用温开水冲洗管道,然后盖紧鼻肠管末端的帽子,再用无菌纱布包裹。另外为促进患者早期恢复肠蠕动,术后第一天开始给患者咀嚼木糖醇口香糖15分钟,早中晚各1次。

2.3 营养液的输注 术后第一天开始输注5%GNS500ml,用输液泵控制速度为每小时20ml,患者如无不适反应,次日开始输注营养液百普力或康全力500ml,术后第3天输注营养液百普力或康全力1000-2000ml,最大速度为每小时100ml,连续使用7-10天。输注营养液的同时继续进行胃肠减压,等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肠减压管。输注营养液时患者取半卧位或床头抬高30-35度,输注后保存半卧位30-60分钟[3],以防返流,吸入性肺炎的发生。营养液在常温下保存,已开封的应保存在4度的冰箱内时间不超过24小时,输注营养液的温度以接近体温,患者能耐受,无明显胃肠道反应,温度以36-37度为易,过低容易引起腹泻,过高容易损伤消化道黏膜,故温度适宜不但使其舒适,达到增加营养的目的,还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科采用热水袋或电加热器置于管道近端加温,同时要防止皮肤的烫伤。在输入过程中要多巡视观察,给予间断更换电加热器处输液管的部位,防止长时间加热引起输液管软化。同时营养液的输注时要掌握好营养液的浓度,温度及速度,遵循浓度从低到高,容量从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4]。目前我科根据患者的适应程度来调节营养液的浓度,速度。

2.4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腹胀、腹痛及腹泻是肠内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输注期间应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询问患者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秘等情况,了解患者腹痛腹胀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腹泻时应进行大便培养及常规检查;便秘时通常给予开塞露通便。(2)吸入性肺炎 是肠内营养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原因在于胃排空障碍和鼻肠管移位营养液返流所致。预防措施为经常检查胃 潴留情况,胃潴留超过100ml时暂停鼻饲,滴注时床头抬高,输注速度,容量等应逐渐增加,同时要妥善固定鼻肠管。

3 讨论

传统观念认为只有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后,才可对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既往这些病人无营养支持或依靠胃肠外营养,但胃肠外营养有许多并发症。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指导下,肠内营养尤其是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病人术后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肠内营养是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它符合生理,有助于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防止肠道细菌移位[5],是肠外营养不可替代的。在使用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充分掌握各种 肠内营养制剂的特性和护理要点,在护理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使其充分发挥最大营养支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5-224.

[2] 王华,重症胰腺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479.

[3] 喻荔琳,陈荔华,林英丽,等外科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监护与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0):12.

[4] 应连琴,陈雪华,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阶段性营养支持的护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1999,6(1):191-192.

[5] 刘俊,夏强,裘正军.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4,11:229-231.

上一篇:老年住院患者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索 下一篇: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临床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