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为他开启光明前途

时间:2022-09-20 04:36:08

母爱为他开启光明前途

失明,让儿子陷入黑暗

“妈妈,我要读书,我要读书!”他冲母亲又哭又闹。

“孩子,妈妈会帮你,帮你读很多书,帮你完成学业,帮你有出息,相信妈妈。”母亲擦干眼泪,坚定地对儿子说。

说话的母子俩,住在辽宁营口市。儿子名叫杨洋,原先活泼好动、聪明伶俐。10岁那年,杨洋说自己看黑板上的字有些模糊,想让老师把座位往前调一调。妈妈杨丽起初没有当回事,只以为儿子患上近视眼。她特地请假去学校找班主任,把儿子看不清板书的事告诉老师。班主任起初有些为难,因为杨洋的个头在同龄人中算是比较高的。但听着杨丽恳切的语气,他只好答应下来。座位一排排前移,离黑板只有一米时,杨洋依旧看不清老师的板书。无奈之下,杨丽和爱人带着杨洋四处求医。检验结果出来,让夫妻俩瘫坐在地上――杨洋得的是视网膜黄斑病变,情况只会日趋严重,最终将失明。

孩子怎么会得这个病?她和爱人并没有家族病史。或许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医疗水平比较高吧。杨丽带着儿子,辗转全国各地,医药费花去不少,得到的结论和初诊没有差别。

一年后,最后一丝光亮从杨洋眼前消失。他很爱学习,因此常向杨丽宣泄心中无尽的痛苦。杨丽怕孩子出事,每时每刻陪在儿子身边。时间一天天过去,杨洋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不过读书、学习知识的渴望,始终萦绕在他心头。尽管承诺过帮助儿子学习,但如何兑现,杨丽始终没找到方法。

陪伴,助儿子圆梦大学

有一天下午,杨丽带着杨洋到公园散步。草坪上,一对对年轻夫妇带着孩子出来踏青。有个母亲,读着幼儿读物上的故事,那个孩子听得津津有味。有了!何不把书上的知识读给儿子听?儿子眼睛看不见,就让我来做他的眼睛,为他开启光明吧!

杨丽为杨洋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每天一下班,杨丽忙完家务,就开始为他念课本。一边念,还一边提问,不断加深杨洋对知识点的理解,他们一直学到晚上十二点。梦中,杨丽全是课本上的内容,还为儿子念课本。杨丽为儿子设定的目标,是考上中国第一所盲人高中――青岛盲校。他们要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把初中全部课程学完。即使对正常人来说,完成这项任务也很困难。不过,杨洋却创造奇迹。

高二那年,杨洋在电话里对杨丽说:“妈,我想考大学。”杨丽支持儿子的决定,特意请长假陪他复习应考。他们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吃完早饭后就开始学习。除了一日三餐,母子两人都在学习。时间一长,杨丽的嗓子出现沙哑、疼痛。她舍不得去医院看病,一者要花钱,二者要耽误时间。儿子的时间本来就紧张,实在耽误不起。她上网查了资料,知道胖大海对缓解咽喉炎症有效果。这天下班,她去中医药商店买了整整一斤胖大海,准备今后嗓子一有问题,就拿出来救急。然而,胖大海并不管用,尽管一天喝很多次,杨丽的症状没有显著缓解。

每当妈妈含糊不清的发音出现,杨洋的泪水悄悄流出来。这样的哑语,是专属于他们母子的语言。好几次,杨洋说:“妈妈,我不想再让你这么辛苦。大学,我不考了。”“你瞎说什么?妈就是再累,也要帮你跨进大学校门。还记得我们的那份约定吗?妈妈有信心做到这点。”喝下一大口水后,杨丽艰难地对儿子说。

杨洋的高考考场是特别定制的,只有他一个考生。走进考场前,杨洋对母亲说:“妈,我有点紧张。要是考不好怎么办?”杨丽抚摸着儿子的脑袋说:“儿子,别说丧气话。妈相信你能考好。我们一直这么努力,老天爷都看在眼里,结果会让你满意的。”

这次,他们又赢了。杨洋考上长春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大专班。知道这个消息后,杨丽一沾到床上就睡着了,直到第二天早上九点多才醒来。这是她陪儿子备考以来,睡得最舒服的一觉。

付出,让儿子出国深造

大学学习期间,杨丽不能一直陪在儿子身边。好在儿子就读的学校离家不远,只要有空,她就会去儿子的宿舍,送去换洗衣物和好吃的东西。

毕业后,杨洋到某公司医务室做了一名保健医生。这份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不过儿子毕竟能自食其力,还是让杨丽很高兴。工作三年后,他提出要继续考本科,杨丽当然支持这个决定。

可是,新的问题来了:考试资料很多,杨洋看不见,杨丽和丈夫又看不懂。怎么办?这时,朋友那里传来一个好消息:有一款新开发的盲人发音软件,能将扫描进电脑的资料读出来。杨丽赶忙花高价买下正版软件,但问题又来了,怎么将资料扫描进电脑?

朋友告诉她,可以用扫描仪把书一页页扫进电脑。杨丽和丈夫去数码商城,花了几百元购置一台扫描仪。有了设备,接下来就要将各种资料扫描成电子版。她和丈夫做了分工:丈夫负责将书拆成一页页递给她,她负责扫描。买的扫描仪不是高端的,扫描速度很慢,还会时不时出现死机,只有重启后才能运行。一个小时只能扫描30页左右,一本几百页的书经常要耗费两个晚上。他们白天还要上班,晚餐后开始忙乎,一直忙到深夜12点。每次扫描后,杨丽都觉得双手像灌了铅一样,抬都抬不起来。但只要看到儿子认真学习的场景,这点付出算什么?

昏黄灯光下,两位年过半百的中年人,佝偻身子忙碌着。他们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这件事,能改变儿子的命运,不由得他们不拼命。

儿子没有辜负他们一片苦心。2003年,杨洋考上北京联合大学针灸推拿专业本科,毕业后当上一名推拿医生。杨洋依然没有满足于手头的工作,又过两年,杨洋想报考研究生。可是国内没有大学愿意招收盲人研究生。杨丽鼓励儿子,机会总是有的,你要做的就是做好充分准备。

2013年,他们通过网络得知美国有大学招收盲人攻读博士学位。希望再次燃起,杨洋到香港参加托福考试。2014年3月,他收到两所大学博士生录取通知,并最终选择了加州海沃德西式整脊医学院。机场出发大厅,杨洋深情拥抱母亲杨丽。没有母亲20多年的付出,他不可能圆大学梦,更不可能有机会去大洋彼岸求学深造。他期待学成归国的那一天,到了那时,他要好好孝顺为自己操碎心的母亲。

上一篇:初冬干燥症,你的肌肤中了几枪? 下一篇:健康是人生第一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