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医派徐迪华治疗咳嗽经验用药分析研究

时间:2022-09-20 04:31:31

孟河医派徐迪华治疗咳嗽经验用药分析研究

[摘要]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分析徐迪华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收集整理徐迪华治疗咳嗽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采用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从病机、治法等多方面分析徐迪华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挖掘出方剂中药物的频次、核心药对及新方组合。总结了徐迪华治疗咳嗽辨证细腻,选方轻灵精巧,方证对应,处方配伍寒凉清润,攻补兼施的特点,及临床选药随症灵活加减,多偏清肺化痰,理气止咳之品的用药特色。

[关键词] 徐迪华;咳嗽;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关联规则;聚类算法;用药规律

[Abstract] Based on the softwa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 (TCMISS),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experience and composition rules for cough from the descendant of Meng He Medical School, Xu Di-hua. The cough cases treated by Xu Di-hua were collected, and recorded into TCMISS (V2.0). Data mining methods such as Apriori algorithm and complex system entropy cluster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medication principles of Xu Di-hua for cough from pathogenesis and therapeutie aspects, and dig out the frequency of the herbs in prescription, core medicine and new combinations. The experience of curing cough from Professor Xu Di-hua were well found in the research. He is good at choosing prescriptions accurately, and pays attention to simultaneous use of cold and moisture drugs with combination of tonification and purgation. He is skilled in adding or reducing materia medica flexibly, as well as regulating lung to relievee cough and eliminating phlegm by clearing heat.

[Key words] Xu Di-hua; cough; TCMISS; association rules; clustering algorithm; composition rules

doi:10.4268/cjcmm20152133

孟河医派是明末清初江苏一大地域性医学流派,对近现代中医发展影响深远,其门人众多,名医云集,尤以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四大家族为主要代表。徐迪华教授为孟河医派费氏传人,是全国名老中医屠揆先先生的弟子,江苏省名中医,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传承费家,对费氏治咳经验加以继承和研究,费氏认为心肝脾肾各有咳嗽之症,故治咳须先辨其证,知其脏,然后对证下药,于平淡中显神奇[1-2]。徐老擅长中医内科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以及对前人经验的不断总结发展,逐渐形成了其辨证细腻、标本兼顾的治咳特色。徐老治咳十分注重辨证的准确性,他认为只有辨证准确方能因证立法,以法遣方。徐老临床用药多以寒凉和润为主,清肺化痰,润肺理气,降气止咳。本研究首先收集、整理徐迪华教授治疗咳嗽处方167例,进而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构建处方数据库,运用软件中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通过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核心用药,药物组合模式、处方规律,探讨徐迪华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特点和经验,以期提供有效的临床方药和思路。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本研究以2002―2012年徐迪华教授的弟子们在随师诊疗过程中收集就诊的咳嗽患者为主要来源。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中咳嗽的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①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完整者;②符合诊断标准的咳嗽患者;③至少有一次复诊,且初诊结果判断为好转或痊愈者。

1.4 排除标准

①病例资料不完整者;②临床诊断不符合咳嗽诊断标准者;③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④长期合并使用具有止咳作用的其他西药者。

2 研究方法

2.1 建立数据库

由专人将上述筛选出的167首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中,录入完成后,再由双人负责数据的审核,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中“数据分析系统”中的“方剂分析”功能,对所选择数据进行用药特点的挖掘[4-5]。

2.2 数据分析

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数据分析中的方剂分析功能,先对数据源进行提取:在“中医疾病”项中输入“咳嗽”,点击查询,提取出治疗咳嗽的全部方剂共167个处方。再对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分析:点击“频次统计”,将咳嗽方剂中的所有药物的使用频次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并将“频次统计”的结果导出予以图表化。再进行对方剂的组方规律分析:点击“规律分析”,设置“支持度”为20%,得到“支持数个数(药物在所有药物中同时出现的次数)”为33,“置信度”设为0.9,将符合条件的药物组合用药规则按频次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并导出数据。最后的新方分析是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和新处方分析,先设置合适的相关度和惩罚度,然后点击“提取组合”,发现新组方并实现网络可视化展示[6-7]。

3 结果

3.1 药物频次

对徐迪华教授的167首咳嗽处方中的药物频次进行统计,共涉及133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次在30以上的有27味药,使用频次的前5位分别是炙紫菀(频次高达151)、桔梗、黄芩、前胡、枇杷叶。具体见表1。

3.2 组方规律分析

在支持度个数为33的条件下,将药物组合≥69频次的药对由高到低排序,前3位分别是“枇杷叶-炙紫菀”(频次高达106),“桔梗-炙紫菀”,“黄芩-炙紫菀”。具体见表2。对所得出的药对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置信度为0.9,将结果中置信度为1的药物规则进行导出,结果见图1,表3。

3.3 新方分析

3.3.1 药物间关联度分析 根据处方数量,结合经验判断和不同参数提取数据的预读,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方剂中两两药物间的关联度,将关联系数大于0.033 0的药对列表,具体见表4。

3.3.2 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在以上药物间关联度

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层次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12个,见表5。得到6个新处方,见表6。

4 讨论

本研究运用关联规则和聚类算法分析徐迪华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特点和经验。研究结果提示徐迪华教授治疗咳嗽用药纯正精巧,深受孟河费氏医学思想的影响[8]。研究证实,徐老治疗咳嗽常从清热化痰、理肺镇咳、润肺降气等方面综合考量,方证对应,体现了徐老临床辨证的精准性。

研究显示徐老治咳用药频次较高的有炙紫菀、桔梗、黄芩、前胡、杏仁、甘草等27味。紫菀味苦,辛,温,功能理肺祛痰镇咳,长于润肺下气,开肺郁;桔梗功能宣肺化痰、止咳利咽,用于肺痈咳喘脓痰;前胡功能散风清热、降气化痰[9]。其中,炙紫菀、桔梗、前胡3药来源于《医学心悟》中程钟龄所拟的止嗽散,徐老取其“清润和平,不寒不热”的方药配伍思想,和法缓治。黄芩、桑皮、杏仁、贝母等来源自《杂病广要》引《医学统旨》中的清金化痰汤,徐老取黄芩、桑皮清泻肺热之功,杏仁、贝母清肺化痰之效,治因肺热而致咳嗽气喘,兼见咯痰黄粘者;黄芩性寒味苦,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而现代研究也表明黄芩具有抑菌抗炎、解热镇痛等功效[10],对肺炎双球菌等有很较好的抑制作用。徐老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活用黄芩以治临床上因肺部感染而出现咳嗽、咳痰者。甘草、桔梗取方自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甘桔汤(原名桔梗汤),功能清热化痰、养阴排脓,治肺痈吐脓,为泻火之剂。数据分析表明徐老遣方轻灵精巧,随症灵活加减,师古不泥,疗效显著。

再者,处方中高频药物组合和置信度较高的药物配伍多具有养阴清肺、止咳化痰之功。炙紫菀善治久咳,对于内伤咳嗽或咳嗽日久者奏效颇灵[11],南、北沙参均能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善治阴虚肺燥者。内伤咳嗽者,痰为其主要的病理因素,半夏味辛,性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要药。徐老用法半夏-苏子相配,取自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三子养亲汤(出自《韩氏医通》),法夏温化寒痰,苏子降气化痰、二药合用共奏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之功。法半夏-炒白术相配,因“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徐老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脾胃论》)的配方思想,取法半夏化痰,白术健脾之功,培土生金,标本兼顾。进一步数据挖掘过程中可发现徐老临床治法灵活多变,根据症状的主、次、轻、重确定治则,攻补兼施,标本同治,始终将中医的整体观念贯穿于诊治全程。

本研究所得候选新处方与核心组合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12]。地龙,味咸,性寒,具有清热定惊、祛风解痉、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风、寒、暑、湿、燥、火皆令人咳”(《儒门事亲》),外感六淫中,风为百病之首,《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侯》在《内经》脏腑咳的基础上又论述了以“欲语因咳,言不得竟”为表现的风咳,“风性善行而数变”、“无风不作痒”,临床上慢性咳嗽中以阵发性连声咳,喉痒欲咳,咳甚气急,反复发作为特点的过敏性咳嗽与风邪的特性相符合,徐老治疗此种咳嗽时选用地龙祛风解痉之效,现代药理研究也显示地龙有抗菌消炎、止咳平喘、通络等作用[13]。且临床上咳嗽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者,多半咳而带喘,故对于久咳不愈者,徐老常佐以少味平喘药。在新方“桑叶-桑白皮-麻黄-地龙”中,药对“麻黄-地龙”宣肺平喘,与“桑叶-桑白皮”相配伍,疏风肃肺,共奏止咳平喘之功。又如“法半夏-北(南)沙参-玄参-茯苓-陈皮”,“法半夏,茯苓,陈皮”三药取二陈汤健脾化痰、理气和中之配方思想,脾失键运,湿无以化乃聚而生痰,法夏-陈皮理气化痰,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且咳久耗气伤阴,故而佐以南(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玄参功能滋阴润燥,五药相配标本同治。徐老认为对于临床上虚实夹杂之咳嗽,需注意顾护脾胃、调护正气,切不可一味宣肺散邪。

徐老具有丰富的治疗咳嗽的经验,本研究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开展徐迪华教授用药特点和经验的数据挖掘研究,获得了既往传统医案整理和统计学研究未获得的新知识、新信息,且从另一侧面体现了徐老师古不泥的临床思想,为徐迪华教授咳嗽治验的深入挖掘和传承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龚鹏.孟河医派论咳嗽[J].吉林中医药,2011,31(12):1143.

[2] 钟远,申春悌.孟河医派主要学术思想探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2):128.

[3]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M].北京:中华中医药出版社,2008:ZYYXH/T4-49.

[4] 唐仕欢,陈建新,杨洪军,等.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的中药新药处方发现研究思路[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2):225.

[5] 李健,卢朋,唐仕欢,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肺痈方剂组方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254.

[6] 吴嘉瑞,郭位先,张晓朦,等.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医大师颜正华含赤芍处方用药规律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4,9(11):1543.

[7] 孙世光,陈丽静,殷丽华,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郁病防治方剂组方配伍规律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2):226.

[8] 李夏亭,丁一谔.孟河医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特色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9):5.

[9] 高学敏.中药学 [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71.

[10] 辛文妤,宋俊科,何国荣,等.黄芩素和黄芩苷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3,22(6):647.

[11] 邓书童,尹新中.紫菀、贝母、款冬花配伍治疗咳嗽探析[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35(2):69.

[12] 吴嘉瑞,童有健,张晓朦,等.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邓星伯治疗肺系病证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7):223.

[13] 张继喜,王海平,吕芳,等.中药地龙药用分析及研究进展[J].药物与人,2014,27(315):16.

上一篇:载姜黄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抗... 下一篇:《模具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