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俱备,不欠东风”

时间:2022-09-20 04:29:51

摘要:从现在开始距一年一度的美术高考已为期不远了,相信有许多有志于美术的青年已经在为参加高考做最后的准备工作。但是很多考生在这一时期会出现"急躁、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系统的准备,才能更加有效,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呢?学生未必思路清晰,我从事十几年的美术高考辅导工作,从多年积累经验方面简单的谈谈我的几点看法,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美术;基础;技巧;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2.474

在这短短的四五个月中,相同的起点由于准备的方法不同其最后的结果则是完全不同。有人把希望寄托在各种社会上的"强化班、美院班"或其它外在的因素,而实质上,考场上发挥的好坏主要体现在平时的基础性训练是否科学有效,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掌握了基本原理并灵活地运用,是否达到了高考的基本要求。因此可以说,对高考的准备首先是知识的准备,知识的准备是一切其它准备的基础。一、掌握扎实的美术知识,做好扎实的基础准备。高考首先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理解。以色彩为例,无论是考水果、蔬菜、文具甚至是头像,对试卷的基本要求是扎实的造型能力,正确的色彩关系,熟练的绘画技巧。在高考辅导中,一个普遍而有害的提法,是画"感觉",一种不强调知识理解的所谓"感觉"。轻视理解和分析,是造成训练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由于知识的贫乏而导致绘画水平停滞不前,甚至于越来越找不到自我。知识准备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可以使作者明确作这幅画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那些问题,其中难点是那些,这些难点或要点中的内在联系是什么,以什么方式或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一般来说,画面整体效果应该是从最基本的主要问题入手。要把诸多问题分解为那些是主要问题,那些是次要问题;先解决那些问题后解决那些问题。对诸多问题的内在联系及逻辑关系的把握,决定于作者对知识理解的程度。对问题解决的程度,取决于对基本原理的运用和掌握的程度。忽视对知识的准备,将会使作者在问题的面前寸步难行。二、掌握娴熟的绘画技巧,做好高考的技术准备技术,从本质上讲是运用知识的一种表现。没有以一变应万变的技术,却万变不离其宗。其宗,在于对基本上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技术的训练和准备在指导上主要表现为能够熟练稳定地表现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够熟练有效地控制大局,将复杂的问题有序地一个一个地解决,完整地表现出画面的整体感。以素描为例,单就技法而言,局部的表现并不困难,但整体并不是简单的局部叠加,而是通过各个局部的调整和控制达到和谐统一。而在实际操作上,一幅画又必须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这就涉及到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什么是整体?整体如何表现?什么样的技法才是整体的技法?为什么这样做是整体而那样做就不是整体?整体又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涉及到许多基本的问题,例如:构图,比例、结构、明暗、强弱、透视、疏密、穿插、对比、节奏、质感、量感、空间感、形式感等等,由此才构成了整体感和整体效果。从技术上,只有解决了诸如构图、比例、结构、明暗、强弱、透视、疏密、穿插、对比、节奏、质感、量感、空间感、形式感等问题,才能解决整体感和整体的问题。对于如此复杂的问题,如果是经过两至三年系统科学地训练是完全可以达到高考要求的。在高考前的四五个月内主要是有针对性地解决还存在的主要问题,或者是把复杂性的问题通过几个阶段性训练使之达到统一。笔者以为,上述问题可以归纳为几个原则性的问题:基础性问题(构图、比例、结构、明暗、透视),表现手段(强弱、疏密、穿插、对比);造型表现(节奏、质感、量感、空间感、形式感)。从训练的手段来看,也可抓住以上三个方面有层次地逐步进行训练。在训练中要特别强调每个单元,每张作业,要有极明确的目的性,前后的训练要有关联性。每张作业既是对前期训练的总结和复习,又是为后期的训练作准备和打基础。在训练中课程的设置和安排显得尤为重要。三、做好考前的心理调适,做好心理准备。如果说: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熟练和娴熟的绘画技巧是迎接高考的物质准备,那么良好的应试心理状态就是万事俱备后的"东风"。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如果在知识上和技术上都有充分的准备则心理上就应该是无所畏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知识上和技术上的准备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片面的和孤立的。以素描为例,有些同学只擅长画正面的侧光像,遇到其它角度或光线就不知所措,这就是不全面的表现。所谓全面是指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这就要求在训练中不仅要完成老师所布置的课题,还要训练自己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指导上更应该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在指导学生掌握几种有效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准备除了知识上和技术上的准备以外,还有一个实际的问题,这就是对自己如何定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报考哪个学校或哪个专业更适合自己,切不可盲目跟风,不切实际地报考自身能力完全不及的学校或专业,以至造成精力、财力、情感的浪费。在报考的过程中既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更要避免无谓的失败,有效地利用你的精力、财力、情感的资源。在考场上最忌讳的是临时采用自己不熟悉的技法解决问题,使自己乱了方寸,造成不必要的失误,影响情绪。

在考前的短时间内,要想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就应该找到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从知识、技巧、心理三个方面把握学习进程,做到"万事俱备,不欠东风".

参考文献:

[1]李青.考前素描提高五法[J].新课程(中学版)2008年12期

[2]李青.考前素描提高五法[J].新课程(教师)2009年01期

[3]严中明.关于美术高考生辅导的一些思考[J].教师2011年16期[4]武旭.美术高考热的背后[J].新课程(教师版)2006年06期[5]薄津.美术高考形势分析与应对策略[J].考试与招生2008年10期

[6]沈仁强.我对美术高考学科教学和管理的几点想法[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年01期

[7]李鸣楼.浅析2008年江苏省美术高考模式的弊端[J].美术之友2008年06期

[8]田永琨.如何提高美术高考生的应试能力[J].美术大观2010年07期

[9]黄雅峰.美术高考的现状及设想[J].美术观察1998年09期

[10]洪新发.浅谈美术高考招生模式的弊端与改革措施[J].美术大观2009年05期

上一篇: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设置的合理化建议 下一篇:从翻译美学的语音角度赏析张培基《英译现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