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格式流行原因探析

时间:2022-09-20 04:04:10

自从“被自杀”在网上横空出世以来,“被小康”、“被就业”、“被增长”,等等,这种看似荒谬的“被XX”格式迅速蹿红网络,并借力传统媒体,在中国大地如滚雪球一般流行起来。上网随便搜索一下,仅“被就业”、“被时代”的相关网页就超过110万个,各类“被字案”的帖子、新闻等更难以计数,因此,有人称中国已经进入了“被时代”。笔者认为,“被XX”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被XX”格式在形式上新颖独特

在现代汉语中,谓语部分包含“被”字的句子,称为“被”字句。从语法角度分析,目前流行的“被XX”格式,与传统的“被”字句相比,具有截然不同的形式,显示出新颖独特的特点。

“被”字后面的施事者全部省略。传统“被”字句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有施事者。作为介词,“被”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出施事者。“被”字的后边一般用名词,表示施行动作的人或事物。如:“夜空被焰火照得光彩夺目。”二是省略施事者。当施事者无需说出、不愿说出或无从说出时,施事者就被省略,“被”就直接用在动词前面。如:“他的心灵第一次被震撼了。”

“被XX”格式抛弃了传统“被”字句的第一种形式,完全采用第二种形式,所有的施事者都被省略。“被”字后面直接连接动词。如:“于是我们看到别人‘被就业’了,没几天我们发现自己也‘被增长’了。”施事者被省略之后,表达形式更为简洁利索,符合网络语言的简洁性特点。

“被”字后面连接名词、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传统“被”字句省略施事者后,“被”字后面直接连接的是动词,而且是及物动词。如“小明的钱被抢了”、“小王被打了”。

“被××”格式的“被”字后面跟的词除了及物动词如“被代表”外,还可以是不及物动词如“被自杀”、“被增长”、“被就业”,也可以是名词如“被小康”,更可以是形容词如“被开心”、“被幸福”、“被和谐”。这种与“被”搭配的词性的增多,增强了这种格式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被”字后面只用双音节词。传统“被”字句中的动词位置可以是单音节词、双音节词,甚至是词组。如:“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这句话可能被误解”。但是,就目前看,“被××”格式用的全是双音节词,如“被退休”、“被下降”、“被用水”、“被离婚”等。

“被”后面的词义多是表示如意、愉快情绪的。传统的“被”字句大多用于表示对主语来说是不愉快或受损害的情况。如:“忽然,门被撞开了”、“敌人被赶走了”。

但“被XX”格式中的词义多为褒义。表示如意、愉快的情绪,如“被开心”、“被小康”、“被和谐”等,但加上“被”字后,却表现了相反的意思和不自由、不情愿、不知情的状态。如那些原本在小康达标水平之下的群众,一夜之间就“被小康”了。

“被××”格式往往作为一个词语使用。“被XX”格式脱胎于“被”字句,却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常常被作为动词使用。如“高校敢于明日张胆地让自己的学生‘被就业’,而国家统计局则年复一年地让普通公民的收入‘被增长”’。

“被XX”格式在形式上呈现的这些不同于传统“被”字句的新颖特点,使之很容易受到人们的青睐。

“被××”格式在内容上深刻丰富

“被XX”格式的流行。也和它所表达内容的深刻性、表现能力的丰富性有很大关系。

“被XX”格式表达的内容十分深刻。任何一种流行语都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的精炼缩写或者描摹。“被XX”格式生动反映了当今社会某些方面的社会现实。从百姓角度看,那些“被XX”的人一般都是弱势群体。面对的往往是强大的公权力,“被XX”格式红极一时,表现出的是公众对个体权利的无奈诉求。这一格式真正触及了作为弱者一方的人们内心深处的委屈与无奈、关怀与焦虑,击中了这个时代的精神状况或权利困境。

“自杀”本来是一个主动,人们却创造了“被自杀”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达方式。而这一表达方式又很好地表现了社会现实的某一方面,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共鸣。阜阳“白宫”举报人事件,举报人离奇死亡却被认定为“自杀”。然后不了了之。瓮安事件中,17岁学生的不明死亡虽经三次尸检,但依然被有关部门认定为“自杀”。在一连几起被社会高度关注的死亡事件中,当事人的死因都被当地官方归结为“自杀”。人们质疑这种集中性的巧合,开始在网络上使用并大量传播“被自杀”一词。来表示对一些非正常死亡案件的质疑。

“就业”也是主动,但有应届大学毕业生在网上发帖称自己“被就业”了,他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这一表达方式立即引起高校毕业生的认同。

作为被管理者的老百姓,有几个人没有几次“被XX”的经历,有许多人都有“被XX"的无奈。所以本来是一己一时的情绪表达,却引发出波澜壮阔的群情涌动:质疑、委屈、愤怒、指责、无奈、调侃、无聊,畅快淋漓地在“被”字旗下倾泻而出。有人说,“被XX”现象折射出了普通百姓挥之不去的“被动性”命运;有人说,“被××”现象扭曲了中国社会,背后隐藏着对社会基本规范及公权力的信任危机:也有人说。“被XX”现象预示着公民意识已深入人心,公民社会正在逐渐成型。

“被x×”格式可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被XX”格式中“被”相当于一个新兴的“准词缀”,“XX”可以是符合表达意图的任何内容。因此,这一格式具有极强的能产性,利用某一新兴“准词缀”形成一批带有该词缀的新词。它固定于词头,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可以不断地创造新词。但意义并未完全虚化,还有明显实在的意义,是词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被自杀”起,此类词语不断推陈出新,“被小康”、“被代表”、“被增长”等一个个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断丰富着汉语的词汇。一旦遇到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而被有关部门或人员强制去做或者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说成做了某事,人们就会想到用“被XX”的格式表达出来,可见,这一格式具有十分强大的表现力和扩张力。

总之,“被XX”格式形式上新颖独特,符合当今社会求新求奇的时代心理,内容上用于表现人们主体意识与权利意识的集体觉醒和对失衡的公共权力的不满情绪,人木三分,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公众提供了广阔自由的公共舆论空间。“被XX"格式的流行就在情理之中了。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编校:郑 艳

上一篇:思考河南电视的娱乐节目 下一篇:禁忌语产生的多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