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焦虑药物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0 03:12:32

抗焦虑药物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抗焦虑药配合抑酸药、保护胃粘膜、胃肠动力药治疗胃肠道疾病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随即选择60例慢性胃肠道疾病患者。对照组给予抑酸药、保护胃粘膜、胃肠动力药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抗焦虑药多虑平,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70.0%,试验组有效率96.7%,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

【关键词】抗焦虑药物;胃肠道疾病

胃肠道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临床上十分常见,据统计胃肠病和肝病引起的疾病负担占所有疾病的十分之一,在我国胃癌是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第二位,胃肠道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摄取、转运和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各种精神因素,尤其是长期高度紧张可以干扰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造成脑-肠轴的紊乱,引起内脏感觉过敏,进而引起胃肠道功能的紊乱。

1 资料与方法

2011年8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胃肠道疾病患者60例,按照来院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试验组,每组各30例,基本情况见表1。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13版诊断标准:胃炎是一种病理状态,指胃粘膜对各种损伤的炎症反应过程,通常包括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反应和上皮再生三个过程。消化性溃疡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发生的溃疡,好发于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在食管下段、小肠、胃肠吻合口,以及异位的胃粘膜,如位于肠道的Meckel憩室。胃癌是起源于胃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以慢性、反复复发为其特征。功能性胃肠病指的是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而无法找到形态学或生化异常解释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

纳入标准:①符合病例纳入标准。②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占位、穿孔等疾病患者。

试验方案:对60例患者按照来院治疗的时间顺序,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试验组,对照组使用抑酸药、保护胃粘膜、胃肠动力药;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焦虑药物多虑平每次12.5 mg,2次/d。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患者症状恢复的程度:饮食是否正常,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是否消失,二便是否正常等。①显效:症状完全恢复正常。②有效:症状较前明显改善。③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

统计学处理: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一率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见表2.

3 讨论

胃肠道疾病的症状因发生的主要部位和症状特征而有不同命名,涉及部位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肠、肠道、胆道、等。目前认为胃肠道疾病不是一种单一疾病,而是一组由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胃肠感知动力障碍性疾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特别是功能性胃肠病,通常需要在排除炎症、感染、肿瘤及其他结构性异常等器质性病变后根据症状作出诊断,患这些疾病的患者症状颇多,且在不同类型的功能性胃肠病之间有诸多症状重叠,虽有多种先进的包括生化、内镜和影像学等检查手段,却常常不能发现结构、代谢或器质性的异常。这些症状以及诊治导致的巨大费用往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造成了程度不同的不良影响。

多虑平可阻断脑内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的再摄取,具有解除抑郁情趣的效能。百忧解为选择性中枢神经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用于治疗各型各类的抑郁症、强迫症与进食障碍。

治疗胃肠道疾病时在用抑酸药、胃粘膜保护剂、抗感染药的同时给予多虑平或百忧解,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治愈率。

参 考 文 献

[1]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上一篇:紫杉醇脂质体联合PF与PF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 下一篇: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