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时间:2022-09-20 02:27:30

关于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情境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是高中教师在教学环境的制约下,把模仿数学家的思维活动,挖掘数学认识问题的动机、内在的联系,以及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情节作为主体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感受数学的力量和美;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去体验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更好地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首先内容要科学,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相应的数学知识为依托,不可随意编造;其次,表述要科学,应简洁明确,不可含糊不清;最后,结构要科学,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可东拼西凑。

2.适度性原则

问题的难度要适宜,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学习习惯、生活经历及环境、个好及基本心理状况等。设计的问题有一定难度但要趋向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可以“跳一跳,摘桃子”;设置时间要恰当,要把握时机,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3.探究性原则

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首先要有启发性,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广泛地类比、联想与猜想;其次要有开放性,或提问开放,或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确定,或解题策略不唯一,引发学生变换问题的观察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最后要有挑战性,问题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

4.有效性原则

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吻合;要有效率,教学效果和教学投入要有较高的比值;要有效益,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学需求要相吻合。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手段和方法

1.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认知最牢靠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用到的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如果在教学中能将学生熟知的这些知识引入到课堂中,学生就能牢牢地掌握它们。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充实我们的课堂。

2.通过教具模型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们经常动手制作一些教具给学生具体生动地演示一些例子,丰富学生的感知。尤其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教具的使用非常普遍,在教学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当今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和主动性获得人们的青睐,多媒体工具可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作用于不同的感观,使学生在刹那间获得丰富的感受,达到迅速感知对象的目的。所以有效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对于创设问题情境也十分重要。

3.用新旧知识的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用新旧知识的冲突来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数学现象的矛盾,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动摇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解决问题和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等有关。教师如果能贴切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并适当地发展它,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深化这种结构,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且大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通过数学史和数学故事等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史和数学故事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改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刻板印象,从而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学习概率时向学生介绍概率的发展史,举了一些概率应用在数学史上的实例;在对数学习时向学生介绍了对数的形成过程,对数在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对数运算的强大功能,从而引起学生对该知识的重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根本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问题情境的情感性

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是在启发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教学状态。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面对难度适当的问题,经受锻炼,尝试成功。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的目的。

2.问题情境的适宜性

情境的设计要体现数学的特征,要与学生的智力和水平相适宜,要设计好适宜的“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使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才能使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和策略日趋丰富,在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步提高。

3.问题情境的探究性

探究式学习和教学活动实施的关键是“问题情境”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学生进行探究,通过探究实践,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此,应以学生的数学现实为基础,创设“微科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发现规律,体会成功的喜悦。

4.问题情境的简约性

设计的问题情境表达必须简明扼要,准确清晰;问题是学生中真实存在的,是他们确实感到困惑,不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5.问题情境的发展性

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仅要针对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便于提出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又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有关、能引发进一步学习的问题,形成新的情境;利于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发散,积极主动地继续学习,达到新的水平。

问题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现实性、有效性的教学方法。数学课堂上运用问题情境进行教学,不但能创造一种更适合于学习的条件和氛围,而且使教师面临更多的挑战。学生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学手段的日益更新和丰富,教学思想的不断深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不断学习、广猎信息外,更应注意不断反思,及时总结得失,努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初中数学中的情境创设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