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人为何用“猪狗”? 感恩为何用“牛马”?/ “白丁”的由来/“君子”最早都是权贵阶层

时间:2022-09-20 01:37:23

骂人为何用“猪狗”? 感恩为何用“牛马”?/ “白丁”的由来/“君子”最早都是权贵阶层

骂人为何用“猪狗”? 感恩为何用“牛马”?

文/李肖肖

曾有报道说,台北有王姓妇人,因为和邻居争吵时,骂对方一句“你猪狗不如”,结果被“最高法院”判决赔偿对方20万元。

骂人为何用“猪狗”?感恩为何用“牛马”?

马牛羊猪狗鸡,为六畜。将情感色彩加于六畜,这和春秋战国的结盟、祭祀以及诅咒有关。

结盟、祭祀仪式上,要用牺牲做供品,以取悦和取信神灵。颜师古解释说:“牺牲,牛羊全体者也。”就是说,要整只的牛羊。

其实,现代考古发现,证明那时候的结盟和祭祀的“牺牲”,不仅仅有牛羊,还有马。1965年出土的“侯马盟书”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古人看来,牛马羊三者,远比猪狗鸡干净。

而古人的诅咒,也有隆重的仪式,不像今人那样随意。诅咒要借助神灵的力量,让神灵来惩罚所诅咒的人。《左传》曾为我们提供了经典的案例。

公元前712年,对郑庄公有恩的颖考叔,在一次攻城的战役中,竟被射杀。于是,庄公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诅咒仪式:庄公让士卒每一百人出一头猪,每二十五人出一条狗和一只鸡,由巫师带领,指天画地,诅咒射死颖考叔的人。

猪狗鸡在古人的眼中,也许是镇妖魔去邪恶之物。犹如今天一些地方,仍然有用“狗血淋”的方式,诅咒别人永不得超生。

就这样,“猪狗不如”的咒骂,“做牛做马”的感恩,绵延传播了几千年。

谁成想,这样的咒骂,在今天的代价,居然是20万元。

“白丁”的由来

文/许晖

“白丁”的称谓出自“白徒”和“白屋”。白徒指没有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白屋指平民百姓居住的房屋。按照等级制,古代平民百姓的房屋不准涂饰彩绘,因此都露出了木材的本色,故称“白屋”。还有一种说法是平民百姓只能用白茅草覆盖屋顶,所以叫“白屋”。

“丁”是对成年男子的称呼,男子成年后要担当赋役,这时开始称为“丁”。成年的年龄标准历朝历代不太一样,有四十岁为丁的,有二十三岁为丁的,有二十一岁为丁的,有二十岁为丁的。“白丁”意为临时征集的壮丁。“白丁”的正式称谓始于唐代或者稍早,刘禹锡著名的文章《陋室铭》使“白丁”这一称谓广为人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白丁”与“鸿儒”对举,是指没有学问的人。唐诗中有好几处类似的称谓,韦应物《采玉行》:“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这里的“白丁”是指官府临时征发的采玉工人。牟融《题朱庆余闲居四首》:“白丁门外远,俗子眼前无。”“白丁”与“俗子”对举,是指普通人。罗隐《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四首》:“白丁攘臂犯长安,翠辇苍黄路屈盘。”这里的“白丁”指黄巢等义军,都出身平民。

搞笑的是,在今天的网络语言中,用“白丁”指那些不要孩子的丁克夫妻半途反悔生育子女的行为,意思是“白白丁克了一回”,可发一笑!

“君子”最早都是权贵阶层

文/高喜田

关于君子的涵义,历来解说纷纭。梁启超说:“君子二字其意甚广,欲为之诠注,颇难得其确解。”春秋以前典籍中,君子的概念主要指的是“有位者”,其中既包括“有德者”,也包括“无德者”。明显的例证是,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论语·宪问》)等于说君子的队伍中总有那么一些缺德的家伙。季康子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贵胄,权力极大,虽然他品行很差,但孔子在和他谈话时,还是很客气地称呼他“君子”。这说明至少到春秋时期,君子的涵义还主要是权力、身份、地位的标志。普通老百姓,即使道德再高尚,也不会被称为君子。

上一篇:“我”在古代是一种兵器/古人讲究大门颜色/ “... 下一篇:栗子飘香情绵绵 记忆中的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