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扩张断送福记食品

时间:2022-09-20 01:19:36

盲目扩张断送福记食品

“如若当初福记不采纳这样的激进手段,而是稳扎稳打发展,又怎会到今日这个地步。”

上海浦东新区东方路上的宝安大厦,是福记食品服务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福记食品”,1175.HK)上海总部办公地,从远处望去,大厦外墙立面上巨大的“福记GOOD LUCK”广告字样依然清晰,然而这家内地曾经最大的送餐供应商之一,却已在去年10月被迫停牌,宣布清盘。

据报道,日前,安徽海螺集团第二大股东海螺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海螺创投”),最终以最高出价6亿元,击退了中式快餐连锁集团真功夫、火锅连锁店谭鱼头,成功竞得福记食品。

福记的去向已然尘埃落定,但其间教训却值得深思。

海螺创投6亿买壳

2009年10月7日,陷入债务危机的福记食品停牌,并于10月20日宣布进入临时清盘程序。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获任临时清算人,以公开投标方式出售福记食品资产,引来了国内餐饮巨头的争“壳”战。

以香港资源主席黄英豪出面,联合内地火锅连锁店谭鱼头创办人谭长安组成财团之一,而天行国际(0993.HK)第二大股东蔡朝晖牵头,联合中式快餐连锁集团真功夫创办人蔡达标和华脉无线通信(0499.HK)组成另一个财团,开始竞购福记食品股权。

市场曾传出,央企中粮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中国粮油(0606.HK)也参与竞购福记食品,但随后被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否认。此外,还有低调不为人知的海螺创投。

谭鱼头和真功夫皆以食品经营为主业,收购福记食品既符合公司战略发展需求,形成业务互补,同时又能借壳上市,可谓两全齐美,市场普遍认为二者必有其一获胜。

黄英豪曾公开声称,福记食品之所以资金链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扩张过快,但仍看好福记食品的配送网络和业务模式,因此会购入福记全部资产。蔡朝晖当时也声称若成功收购福记食品,不会分拆其旗下资产,并表示已初步准备10亿元资金,用作收购及作未来的营运资金。

但在最后出价时,黄英豪阵营出价约2亿元,蔡朝晖阵营出价约5亿元,而海螺创投出价约6亿元,海螺创投最终夺得福记。

据公开资料显示,海螺创投是海螺集团及旗下子公司、孙公司的8名高管和7750名职工通过4家工会投资设立,持有海螺集团49%的股权,而海螺集团控股经营的海螺水泥(600585)、海螺型材(000619)两家上市企业,目前拥有员工3.5万余人,总资产达515亿元,水泥产能超过1亿吨。

海螺创投并非食品经营企业,因此,市场人士预计其收购福记食品后,极可能对福记资产进行处理,然后重新注入资产,以对旗下部分业务完成借壳上市。

而福记食品3月26日的一则公告还显示,公司创始人魏东及其妻姚娟已于3月9日起辞去公司执行董事一职。

急速扩张

福记食品前身为江苏苏州的“福记好世界餐厅”,由魏东、其妻姚娟及魏东的兄长魏明创办,2000年正式以“福记”为品牌进行经营,目前主要经营送餐服务、餐馆业务、方便食品及相关业务。

2002年,已移师上海的魏东进入当时尚未被开发的工业配餐市场,并成为通用汽车等诸多500强企业的工作餐供应商。有数据表明,以中国的产业工人数计算,工业配餐市场至少有4000亿元规模,其潜力巨大。

魏东将送餐流程自上到下,分为中央采购、开封及用料分配、清洗、切割、腌泡、半加工产品,以及由中餐馆、送餐、方便食品组成的营销终端,创造出备受业界推崇的“福记垂直化模式”。据称,凭借这一模式,当初福记一个终端点只有40人,却可实现日送餐2万份的工作量。其人力成本仅占收入的5%,而其他竞争对手在30%以上。

2004年,福记发展方便食品业务,当年12月,在引入法国里昂证券的风险投资后,以3.1港元/股在香港主板上市,成功募集资金3.1亿港元。其股价至2007年一度冲高至29.2港元,停牌前则报收于7.6港元。

福记随即展开业务扩张。近年来,福记不断购买物业、兴建厂房、收购餐厅。同时,在业务拓展上大手笔投入,其中包括2007年和铁道部合作动车组送餐业务以及为北京奥运会提供送餐服务等业务。

福记食品曾计划在未来的2-5年内,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以中餐连锁、大型工厂送餐系统、家庭膳食、采供物流为主体的餐饮服务企业和以生鲜冷链系统为主体的生鲜食品供应商。现在看来,前期激进的快速发展也为其最终清盘埋下了隐患。

业内人士表示,在过去几年,福记食品在全国各地寻求快速发展,在各地建加工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甚至是中央厨房都需要租地、买设备,投入巨大的资金。比如福记推崇的中央厨房理念,其试图用工业化生产的手段,将所有蔬菜的摘、洗、切、包装等工序在一个空间完成,并通过冷链系统直接进入厨房加工,再导入终端配送。“建这样一个中央厨房需要1000-2000平方米的面积,同时考虑到对周边配送区域的辐射,前期投入无法计算。”

疯狂举债

魏东需要钱,但上市所募得的资金,远远达不到他的要求。为此,魏东瞄上了可转换公司债券(Convertible Bond)。

何谓可转债?投资界人士常常戏称,可转债对投资者而言是保证本金的股票。它兼具了股票和债券两者的属性,结合了股票的长期增长潜力和债券所具有的安全和收益固定的优势。其持有人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获取公司还本付息;也可以选择在约定的时间内转换成股票,享受股利分配或资本增值。通常来讲,当公司股价上涨,投资者对企业前景看好时,就会选择将债权转为股权,获取更大收益。

对于福记来说,如果公司股价升穿换股价(通常比现价有溢价),债权人将债券换成福记的股票,福记就不用拿真金白银来还债,等同于变相高价配股集资。

且相比于银行贷款,可转债的融资成本更低。以2007年10月福记签订的三年期零息可转债为例,这份债券的换股价为32.825港元,如未换股,应以本金107.34%赎回,利息率仅为7.34%。而在央行网站上,2007年9月15日和12月21日的一至三年(含三年)贷款利率分别为9.47%和9.56%,高过可转债。

2005年10月,距福记上市还不到一年,福记通过摩根大通发行6.2亿港元的可转债,换股价定为10.25港元,有22%溢价。2006年3月底,福记的年营业额上升75.2%至7.97亿元,送餐服务营业额达5.55亿元,其股价也一路飙升至近20港元,成为当年港股市场涨势最好的股票之一。魏东夫妇,也以35亿元人民币的身家,位列2006年胡润百富榜第73位,与百度李彦宏并列。

由于这6亿港元可转债在2010年到期,但福记股价在一年内已上涨超过换股价,债权人换股后,福记的资产负债表上少了6亿港元债务。

尝到甜头的福记,2006年11月通过瑞银与美国纽约银行梅隆公司订立了3年到期的10亿港元可转债。而2006年当年,尽管公司的业绩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其利润也仅2.5亿港元,也就是说,如果2009年11月福记的股价不能达到双方合同约定的换股价17.18港元,福记就要偿还近10亿港元的债务。

拿着筹来的钱,整个2007年,福记虽呈现爆炸式的发展状态,然而,此时公司其实已走到了悬崖边。

2007年年底,福记年报显示,其年度盈利达3.4亿元,不过,仔细阅读其财务报表就会发现,当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金额为4.8亿元,但其投资所用现金净额却已达11.4亿元,如果剔除可转债所带来的融资收入,福记的流动资金将出现巨大亏空。

2007年10月,福记又通过花旗与Capita Trust Company Limited订立了3年期15亿元港元的可转债。其约定的换股价高达32.825港元,换股溢价上升至32%。但显然,溢价愈高,股价愈难升至换股价,换股失败的可能性就愈高。

此时,每年净利润仅4亿元左右的福记,面临着3年内陆续到期近25亿港元的债务风险。

金融危机的致命一击

国际金融危机成为推倒多米诺骨牌的最后一击。

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爆发,港股全面下挫,福记从最高时的近29.2港元跌至最低时的2.27港元,市值缩水逾九成。瑞银、花旗经手发行的两批可转债换股无望,25亿港元的债务压力滚滚压来。

2008年年底,福记曝出财务报表造假的传闻,财务总监突然宣布辞职。整个福记由于缺乏适度的权力制衡机制以及基本的风险管理体系,一下子变得岌岌可危。自福记股价下跌,面临或将偿还债券本息的风险之时,当年帮助福记签订可转债合同的摩根大通大幅减持所有的福记股票。

福记股票最终一路狂泻,而后“猝死”。

根据福记此前的财报显示,两批可转债前者在2009年10月到期,尚余4.5亿港元要偿还;后者的14亿港元,2010年11月到期。另外,福记还有3.5亿港元银行贷款半年内到期。单是这3项短期债务,已达22亿港元。相比之下,福记的流动资金只有10.6亿港元。

除对股价和融资的影响外,金融危机亦对福记业务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据福记食品管理层人士坦言,由于在送餐业务方面针对的大部分是外资企业,金融危机后这些企业削减员工,降低工资,导致订单量骤减。福记清盘后,更是流失了不少的客户。“最困难的时候我们连工资都发不出。”

在2009年福记宣布清算之后,曾有财经人士如此评论,“如若当初福记不采纳这样的激进手段,而是稳扎稳打发展,又怎会到今日这个地步。”

警惕资本运作风险

“福记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民营企业,主营业务也还算经营得不错,而问题出在资金上。福记在资金借贷方面,对股市的预期过于良好,在流动性管理上没有很好地控制风险,所以在金融危机到来、股市大幅下挫的情况下,出现了资金断裂。”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钊教授这样评价。

福记在创业初期增长也是非常迅速,带有很强的冒进性。这可能使它在上市后的融资里也延续这样一种风格。

“但从这个企业的案例上看,恐怕还有更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首先,福记总计超过30亿港元的零息可转债债券,是通过境外的金融机构渠道募集的。这么大的资金在内地是较难获得的。如果一开始,它可以从内地银行获得长期贷款进行生产性建设,或者内地的金融机构能够给予它较为低息的贷款,以偿还借债度过危机,福记应该可以避免清盘结算的命运了。所以,内地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扶持还是需要加强的。”

“进一步看,2007年前后,我们在资本市场看到了一个长期的所谓牛市。在那个时候,很多人可能比较热衷于进行资本运作,将自己的很多资金和精力都投入到了金融市场,因为收益更高。其实这种经营理念是有些问题的,资本市场本身的不稳定,企业的投机性经营动机,这些对于民营企业乃至是整个企业界的发展会带来很多弊端。”

上一篇:迈克尔•迪克曼:安联安度金融危机的秘诀 下一篇:东星兰世立无处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