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式”统计网格化管理

时间:2022-09-20 12:09:51

“东城式”统计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以下简称为网格化管理),即针对当前社会服务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问题,充分运用网格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划分网格管理单元,以加强社会管理、优化社会服务、完善社区治理为主线,责任制为依托,对社会各类人的服务管理为重点,全面覆盖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进行精细化服务管理的一种常态工作方式。鉴于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的精密化优势,笔者认为在统计工作中可以借助网格力量,将统计工作融入到网格化管理体系中,以确保统计工作向社区延伸。

网格化管理进入统计的可行性

网格化管理具有诸多优势,将其引入统计工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笔者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管理范围的一致性。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范围是指在社区范围内,按照相应条件和规模进行一定的地域划分,笔者认为,全国人口普查和全国经济普查的地域划分一定程度上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范围是一致的。二者均以区域相连的管理单元或调查单元为管理对象,其不重不漏的登记特点既能满足经济统计的要求,又能满足社会统计的要求,可以说为统计系统的“应统尽统”提供了重要支撑。特别是日常统计单位名录库的维护工作,更可以融入到社区的网格化管理中。具体而言,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对象既有居民,又有单位,网格助理员作为网格工作的主体,其职责是落实网格内“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数据的收集以及各种协管类工作,每日对其进行网格巡查和对各项事务实行动态监测。这其实与统计单位名录库所涉及的动态维护是一致的,即网格员每日对网格内单位进行动态监控,完成对网格内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动态维护。

工作人员的稳定性。东城区网格管理员均为社会公开招聘人员,具有年龄小、学历高、专业知识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并且他们较为熟悉区域情况,易于同网格内单位和居民进行沟通,具有社会招聘临时调查员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一是结构化优势。以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为例(即网格力量),现有社区工作者129名,30岁以下40人,占31%;31岁到50岁之间的有71人,占55%;50岁以上的有18人,占14%。研究生学历的有7人,占5.43%;本科学历的有58人,占44.96%;大专学历的有53人,占41.09%;高中学历的有11人,占8.53%。此外,在129人中具有助理社工师职称的有19人,占14.70%;具有社工师职称的有6人,占4.3%。二是素质化强势,社区网格员在年龄和学历上的优势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较高,接受新生事物较快,具备从事基层统计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笔者相信经过日常业务知识学习和专业调查培训,他们能够较快地胜任统计调查工作,从而保证统计调查质量。相关实践也表明,网格力量已经能够满足大型普查的需要。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例,东四街道共划分了8个普查区和145个普查小区,抽调85名普查员,抽调人数是社区工作者人数的65.9%,也就是说在人口普查这样大规模的调查工作中,依靠网格力量也是可以实现的。目前,社区规模虽已调整,但总的户籍数仍保持现有数量,从现有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数量来看,7个社区129名社区工作者,是能够保证大型普查任务需要的。

如何将网格化管理引入统计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网格化管理可以在统计工作的如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借助网格化管理维护统计单位名录库。一是明确工作思路。以全面核查社区内单位为切入点,通过网格员对网格内单位的动态监测,实现名录库的及时更新和维护。将全区统计单位名录库的信息,与网格员日常维护的单位名录信息、工商部门的个体商户和单位的基本信息、街道经济部门的税源单位名录信息进行整合、剔重,形成社区内全部法人、产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基本单位信息,为网格员实地踏查提供参考资料。并按照核实内容对网格员进行统计业务培训,掌握统计单位名录库核查的方法。二是开展单位核查。网格员结合日常工作,以基本单位信息为底册,逐一进行实地核查,对新增、迁出或注销未办理手续的单位进行确认,凡符合办理统计登记的单位,督促其办理相关手续,符合报送统计报表的单位及时纳入统计范围,确保统计单位无遗漏,提高统计数据的全面性。三是认真进行比对。将核查的单位与统计单位名录进行详细比对,通过核实结果,查找当前统计单位名录库信息与实际情况间存在的较大差异。

借助网格化管理开展人口抽样调查。人口抽样调查是以人口普查为基础进行的,二者间的调查区域划分、调查内容、方法、调查量度等基本相同,因此笔者认为也可以将网格化管理引入到人口抽样调查中。以东四八条社区为例,共有两个小区在人口抽样调查中被抽中,其小区规模为119户和126户,分布在两个网格中,网格区域均为住宅类型网格,每个网格约500户。按照调查中每50户配置一名调查员的配置标准来看,这意味着该社区需要配置4名调查员和2名指导员,合计6名调查员均由社区网格员来承担。值得一提的是,网格员充分发挥其“地熟人熟”的优势,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了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尤其在小区图绘制、建筑物核查方面的优势更为突出,入户阶段没有出现拒访现象。

借助网格化开展城镇住户调查。“入户难”是住户调查中遇到的难题,东城区利用网格员、网格助理员与居民间的良好关系,开展住户调查工作。目前,东四街道住户调查员分别由两个社区的网格员担任,他们承担了22户记账户的调查工作,进展非常顺利。

网格化管理进入统计的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网格化管理已经在统计工作中初见成效,但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创建了“网格”统计管理模式。统计工作采取网格化管理,实现了经济统计和社会统计的区域全覆盖和信息全覆盖,做到了应统尽统、不重不漏,实现了区、街、社区、网格“四级”统计工作的常态化管理,构建了区级的完整的统计管理体系,对加快建立现代统计体系,努力实现统计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建立了社区网格统计工作机制。实现了统计工作向社区的有效延伸,在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社区统计工作制度》、《社区网格调查队员工作职责》等制度,规范了社区的统计工作。将统计工作纳入到社区的工作范围,形成了良性的工作机制,使统计进社区更加有章可循。

促进统计服务水平步入新台阶。一方面,通过全面了解辖区单位情况,健全单位名录库,开展高质量的统计分析和监测,为街道提供了管理决策的依据,提出了培育产业发展的方向,增加了税源建设的重点等建议;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单位信息共享机制,避免了重复调查和数出多门,统一了调查口径,降低了工作成本,较好地发挥了统计数据的信息服务功能。

由于社会管理和创新网格化开展的地区并不普遍,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问题。首先是网格员依法开展调查的问题。网格员在调查中暂无合法的工作身份,因此可能会遭遇调查单位的拒绝。其次是社区单位信息与统计名录库有效衔接的问题。目前,网格员发现没有办理统计登记的单位,只能采取督促的方式,尚不能实地办理。再次是日常经费支持的问题。网格员主要承担社区服务管理以及城市管理工作,其任务较重,再承担统计工作任务,需要给予工作补贴,而这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目前,这类工作的财政预算还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需要进行主动沟通。

上一篇:数据分析初体验 下一篇:PMI,经济运行的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