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膳中的药膳

时间:2022-09-19 11:46:00

用食物来养生保健,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据说神农氏尝遍百草,辨别其性而首创食疗的先例。所谓食疗,就是指针对身体状况,通过食用带有某种药理作用的食物,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地的。而将这些既具有药理作用又能经常食用的物品,经过合理加工做成的菜肴食品,就是药膳。

乾隆皇帝对饮食十分看重,也深通食疗之道。在他所用的御膳之中,常常加杂以多种药膳和有滋补作用的食品。例如在避暑山庄膳食中的山药鸭子羹、烘鹿肉、鹿尾烧鹿肉、鹿肉丸子炖豆腐、鹿筋拆肉、八宝鸭子、江米馕藕等等(乾隆四十四年《驾行热河哨鹿节次膳底档》)。其中鹿尾、鹿肉是强肾壮体的上等药膳,山药主治脾虚腹泻、虚劳久咳等病症,莲藕有清心益肾、固脾止泻等功效。

乾隆皇帝对滋补食品之一的豆腐也十分喜爱,几乎是每餐必备的。当时,豆腐的烹制方法有很多,有羊肉炖豆腐、厢子豆腐、锅塌豆腐、菠菜拌豆腐、豆豉豆腐、鸡汤豆腐、什锦豆腐、脍三鲜豆腐、红白豆腐、盐水豆腐、炒木樨豆腐、鸡丁豆腐、卤虾油炖豆腐、脍云片豆腐、收汤豆腐脍豆腐丸子、鸭丁豆腐、锅烧鸡脍什锦豆腐等等(乾隆四十四年《驾行热河哨鹿节次膳底档》)。有时,在鸡鸭野味等摆上膳桌之后,乾隆皇帝只要一见没有豆腐菜,便会立即传旨,添加豆腐菜或是一份豆片汤。当时,他虽然不可能对豆腐的营养及功能有着如今这般科学系统的了解,但是,豆腐是营养丰富的滋补品,易于消化吸收,适合老年人食用,乾隆对此是十分清楚的。

为了加强食疗,乾隆皇帝还亲自配方,御制药膳糕点——八珍糕。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此时的乾隆皇帝已经年近古稀,肠胃消化系统及肾、脾功能均日渐衰弱,常会感到不适。因此,在这一年的六月十二日,他在避暑山庄时,由“太监胡世杰传旨:‘叫你们做八珍糕。所用之物人参(二钱),茯苓(二两),山药(二两),扁豆(二两),薏米(二两,炒),芡米(二两),建莲(二两,肉),粳米面(四两),糯米面(四两)。共为极细加白糖八两,合匀蒸糕。俱系药房碾面。碾得面时,总管肖云鹏、张顺,太监胡士杰,药房总管首领田福、堂官陈世琯看着蒸糕,蒸得时晾凉了,每日随着熬茶时送。’记此。” (乾隆四十四年《驾行热河哨鹿节次膳底档》)

从六月十二日之后,每天乾隆皇帝用膳完毕宫人们送茶时,都会配合进上健胃补气、固肾养脾的八珍糕四至六块,一直没有间断过。例如在乾隆四十四年九月初十日的膳底档中就记载着,当日辰时初刻皇帝于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进完早膳,“上进毕。赏舒妃菠菜炖豆腐一品,颖妃攒丝面一品,容妃汤膳一品,淳妃糟鸭子热锅一品,顺嫔攒盘肉一品。早膳后熬茶时,太监徕凯传送八珍糕一品(进六块未赏),攒盘炉食一品(系喻妃进)。上进毕,赏祥玉等。记此。”皇帝用膳毕,所余大部分都会赏给后妃、太监或看管园子的千总、把总及兵丁。同时,皇太后、后妃、随行的大臣、驻地官员等也常向皇帝进献佳肴。因此,我们在这份用膳情况底档中看到,御膳房于膳后所进的八珍糕皇留做自己食用,并未赏人,可见乾隆对八珍糕的喜爱。

做好的八珍糕,色白细腻,清香甘甜,松软可口。八珍糕的配方,始见于明朝陈实功所著的《外科正宗》一书。清代时,八珍糕已经广为人们所食用,但是由于各地的配方不同,故而口味也略有变化。乾隆皇帝所使用的配方与陈实功的配方相比较,只是替换了两种药材,即将山楂改为人参,麦芽改为莲子。从药性上来分析,人参、莲子具有补气固肾的功效,山楂和麦芽能消导食积,化淤散滞,舒肝健胃。

由此看来,乾隆皇帝年迈时的主要病症便是肾虚气亏,所以对症以食为疗。根据御膳底档的记载,乾隆皇帝多年来一直服用八珍糕未曾间断,足见食疗效果不错。

上一篇:《至爱小炒》/ 《慢动作冥想法》/《全家人的补... 下一篇:命好不如习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