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只可投资的定向增发股

时间:2022-09-19 11:31:09

50只可投资的定向增发股

在普通投资者对定向增发潮恐惧的同时,机构投资者们却乐此不疲。

近期,市场增发潮搅扰A股,投资者担心增发潮从市场抽血过多,令大盘继续承压。另一端,一些机构投资者却在积极认购定向增发股准备抄底。根据《投资者报》的统计,今年前5个月实施定向增发的公司有67家,合计融资额达到2000亿元,其中55家(约占总数的85%)获得了机构投资者的参与。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进一步对2000年以来定向增发案例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在股指处于低位时参与定向增发,赚钱的概率会更大。同时,有机构参与的定向增发后期上涨的概率也超过8成。

此外,我们对定向增发对象详细拆分后发现,有大股东、券商集合理财和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等机构参与的定向增发股上涨的概率更大。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我们筛选出今年以来实施过定向增发、股票尚未解禁、有机构投资者参与,并且存在一定折价率的公司(共9家)。另外,我们按照这些条件还筛选出了2008年至2010年实施定向增发但未解禁上市的41家折价股,供投资者参考(详见B02)。

增发潮:前5月抽血2000亿元

据我们的统计,今年以来(截至5月31日,下同),有67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定向增发,成功从A股市场筹集资金近2000亿元。其中,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增发达到55家,占总增发数量的85%。

与往年数据对比可知,今年前5个月的定向增发额达到了近几年的高峰。增发潮汹涌而来,这与今年以来偏紧的货币政策不无关系。由于央行不断加息,抬高了企业的贷款成本,无形中逼迫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中融资。

从融资规模来看,这些公司少则募资几亿元,多则募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今年前5月,通过定向增发募资超过百亿的公司就有3家:盐湖股份、华夏银行和中国重工。这些公司募资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有的为了偿还银行贷款,有的为了公司扩建新的生产基地,有的则是为了实现企业并购或重组。

其中,盐湖钾肥向大股东关联方募资774.84亿元,其募资投向为以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青海盐湖集团。华夏银行向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募资202亿元,此次募资意在补充公司核心资本。中国重工募资174亿元,其拟用募集资金购买大船重工、渤船重工、山船重工100%和北船重工94.85%的股权。

实际上,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额也已经超过了IPO的募资额。根据Wind统计,今年前5个月IPO募资约146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922亿元下降了两成多。

除了已经实施的定向增发,那些公布增发预案的公司更令投资者恐慌,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58家上市公司增发预案,预计募资额高达3911亿元。

因此,无论从定向增发公司的数量以及募资额度来看,今年以来的数据均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量,2010年度共有132家上市公司增发预案,计划募资2621亿元。

机构参与增发股:逾8成上涨

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定向增发几乎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他们往往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买进(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定向增发的发行定价的基准价格为基准日前的20个交易日股票的均价,发行价格不低于基准价的90%),然后安心放在那里一年,不用投入多少精力就能轻松赚取超额利润,何乐而不为?

而普通投资者不敢参与定向增发的原因是,公司公布定向增发预案初期股价往往迅速上涨,普通投资者根本来不及参与。不过,从较长远的角度考虑,定向增发会对公司构成一定的利好。这是因为成功定向增发,公司募集的资金有利于提升公司盈利、改善公司的治理。一些公司则会通过定向增发实现并购重组,从而令公司价值大幅升高。

因此,投资者如果不具备短线投资定向增发股的机会,不妨挖掘这些股票中长期的投资价值。其中,跟随机构买入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统计结果也显示,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定增股上涨概率更大。我们统计了2000年以来机构参与的增发案例。结果显示,机构们确实是赚多赔少。根据Wind数据,2000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实施的定向增发有650次。其中有机构投资者参与的有463次,增发股份已经上市的有293次(一般情况下,机构参与的增发股在增发12个月后解禁上市)。

在上述293次机构全程参与的定增股中,有54%的增发股在限售期内就上涨,另外还有28%的股票在限售期解除后3个月也会出现上涨。换句话说,有机构参与的定增股超过80%的股票会给你带来正收益。

这意味着,在增发后及增发股上市后,机构参与的定向增发股均具备较大的投资价值。

以今年已经解禁的定向增发股为例,机构们在去年的投资中均大有斩获。

如今年5月解禁的定增股天山股份、南通科技、新乡化纤等,均为参与增发的机构带来不少盈利,其中涨幅最高的天山股份较增发价上涨72%,其他两只股票也上涨50%左右,而同期上证指数的涨幅仅10%左右。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参与增发股,选时也很重要。在机构参与的增发股中,令其蒙受较大损失的多是在2007年实施的定向增发。2007年正处牛市巅峰时期,各家股票的股价纷纷创出历史新高。机构们在这一高位买入,却未能预料未来一年上证综指上演“过山车”行情,机构们参与的定向增发股也随之遭遇熊市大劫。

而机构们在股指低迷期买入的增发股,往往能给其带来超额的收益。如在2008年底发行定增股的风神股份、苏宁环球等,均给机构们带来了200%左右的收益。

大股东收益最高

不过,在众多机构中,各家机构的选股能力也不尽相同。最具备定增投资资格的桂冠将花落谁家?结果稍微有点出人意料。

我们将参与定向增发的对象进行了详细划分,跟踪这些机构参与定向增发的收益率。

这些细分对象包括公司大股东、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券商集合理财、一般法人、券商、基金、保险、社保基金、QFII、财务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等。

我们分别对2000年以来有机构参与的定增进行了粗略统计。首先,根据定向增发价格和获配数量,我们得到了机构们的初始投入资金。然后根据定向增发发行日及解禁日期间股价涨幅,我们粗略计算出上述时间段内机构的收益(计算公式:收益=初始投入资金×期间涨幅)。

最后根据收益占初始投入资金的比例计算得出定向增发投资收益率。

结果显示,在上述细分机构对象中,投资收益率最大的“机构”――公司的大股东,其收益率达到68%。

紧随其后的有一般法人、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券商等,其收益率均在40%以上。机构们参与定向增发的平均收益率也高达41%。

不过,机构们的投资收益率参差不齐。一度被市场看好的保险和社保基金则坐了“冷板凳”。他们两个的收益率分别5.98%和5.02%。

对于公司大股东能够摘得定增收益率桂冠,似乎有些出人意料。以前市场认为大股东参与定增是为了号召群众,现在看来,也不尽然。公司大股东显然是对公司最了解的人,他们能够参与定向增发,显然有从中赚钱充分的理由。

此外,很多券商是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承销机构,均占据“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先机,对公司经营状况较为了解。而券商集合理财与券商相同,这令两大机构在定向增发中收益率靠前。

在上述参与定增的股东中,收益率最高的是山田林业开发(福建)有限公司(下称山田林业)。该公司在2008年1月参与了中福实业的定向增发,至2011年解禁时,其股价已经上涨了近13.98倍。山田林业此前19亿元的投资也得到了高达271亿元的投资收益。

而最惨的是2007年10月参与吉恩镍业定增的股东。公司在07年10月底进行了定向增发,当时股指几乎处在历史最高位。经过一年的限售期解禁后,参与公司的中邮核心优选、中邮核心成长两只基金和吉林名门电力实业公司均浮亏85%以上。

中邮在吉恩镍业上的失利,反映出机构们的投资收益率参差不齐的一大原因,那就是选时能力。如社保基金收益率较低,主要是因为他们在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期间参与了定向增发,选在了历史相对高点进行投资,最后导致最终收益率偏低。

50家具备投资潜力的定增股

就参与定向增发的时机而言,目前股指持续走低,沪指还在6月2日一度探低2676点,表明参与时机较为成熟。

随着股指回调,个股股价也纷纷下挫。一些定向增发股甚至跌破了发行价,套住了参与增发的机构们。

为了发掘定向增发股中的机会,我们精选了50只具备潜力的定向增发股。

我们主要从以下股票中筛选,即在最近三年中实施过定向增发、股票尚未解禁、有机构投资者参与、存在一定折价率的公司。

我们的筛选步骤为:1.筛选最近三年实施定向增发的股票且增发股未上市的股票;2.从上述股票中进一步筛选出增发对象至少包含四类股东(公司大股东、券商、一般法人、券商集合理财)中一类股东的股票。之所以选择这四类股东,是因为其2000年以来参与的定向增发股收益率较高,均超过平均收益率41%;3.根据上述公司当前股价相对于定向增发价的折价率进行排序,筛选出前50家公司。

需要说明的是,在最后一步的筛选中,我们还加入了一些辅助指标,如当前的滚动市盈率(TTM)等。

最终筛选出的50家具备上涨潜力的定增股包括獐子岛、海德利、柳工等公司。

上一篇:房地产企稳是美国经济快速复苏的关键 下一篇:滕泰:要克服对通胀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