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转型的有益选项

时间:2022-09-19 11:30:22

应用型本科转型的有益选项

摘 要 应用型本科转型是解决本科生就业率低的途径之一,而鼓励大学生创业也是增加本科生就业的良好手段,在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中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将进一步完善应用型本科教育。文章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对应用型本科转型的重要性,并对实践导向下的创兴创业教育提出了改善建议。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转型 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0.1 文献标识码:A

自高校扩招后,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继续向将大学教育普识化的目标迈进,但同时,本科教育也出现了较严重的问题,其一就是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下滑。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13年6月对21个省份30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我国高校专科生就业率为79.7%,本科生为67.4%。不仅整体就业率持续下滑,而且本科生的就业率低于以技术性人才为主的专科生。这种情况倒逼我国大学教育改革,其中一个方向即开展理论型本科或大专教育向应用型本科转型,为社会提供既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专业技能的高级技术人员。为实现大学教育多样化,各地高校也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实践,将应用型本科教育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无疑是两种优秀教育理论的综合,对两者的研究可进一步深化人们对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认识,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1创新创业教育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选项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上逐渐流行的教育理念。在当下中国,一些偏重于应用教育的大学往往取得了较好的就业率,如哈尔冰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虽然就业率不是衡量大学优劣的唯一标准,但在大学生就业率偏低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的前提下,高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无疑势在必行。以往的概念中,应用型人才多指技术型人才,但随着社会对管理型、营销型人才等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而这其中,创业型人才则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最佳人才。据研究表明,一个创业者可带动3.8个人就业。创业型人才的增加,将大幅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然而,创业也是就业类型中风险最大的。据资料表明,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低于4%。在较低的创业成功率之下,即使有较多的大学生创业,对解决失业也于事无补。要增加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开展创业教育是重要方式之一。由于创业是一种实践型较强的活动,主要与个人综合素质有关,而这些素质必须到实践中历练,总结,逐步获取经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的与教学模式与应用型本科转型一致,因此,在大学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高校向应用型本科教育顺利转型。

2如何推进实践导向下的创新创业教育

2.1增加学生实践课程,让学生深入生活实践

当前创业课堂中,仍旧以理论基础课为主,实践课堂上,也多以参与创业设计大赛,参观已经成功的企业或科技园等活动为主。其主导思想仍旧以技术型创业为主,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利用专利技术来创业。这种技术型创业思路有两大弊端。首先是专利型技术的钻研,可能已经将学生限制在高智商的技术型人才框架内,无法成为需要更多情商的创业型人才。其次是技术型创业同样需要被市场所接受,如不然,创业则无所依托。为避免技术型创业的弊端,使创业课堂真正成为一种普适性的课程,需要增加加盟创业、概念创业等新的创业思路,降低技术依赖度,同时降低创业者的门槛。当创业思路从钻研新技术的束缚中脱离出来后,创业者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如何整合资源、如何扩充人脉、如何破解实践中各种具体的难题。

创业的实践课堂可以开展考验学生实际生存能力的社会实践课,如让学生去大街上销售指定物品获取一笔午餐费等。还可依托学校所在城市的产业优势,如开淘宝店,在小商品市场集中开展营销实践等。只有通过这些十分接地气的创业实践,才能使学生了解创业的艰辛,提高综合素质,真正为以后的创业做准备。

2.2设立创业基金,使学生创业实践获得资金支持

创业不是突兀地平地起高楼,需要一定的前期积累,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资金支持。在有创业基金支持的创业实践中,学生可真正开展实际的创业活动。这种创业活动并不一定最后都能获得成功,但能保证学生是实际创业活动的参与者。通过这种实际的创业,参与其中的学生将获得宝贵的创业经验,这种实际的创业活动,也有一定几率获得成功,一旦获得成功,将成为激励后来者的最佳案例,并可能回馈学校。因此,设立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实际参与创业,是创业课堂最好的科目。

2.3引入外来支持,协助学生参与创业

当前,学生并非创业的主体,社会上的创业大军,更多的是普通公民,在这些创业行为后面,往往有政府和社会团体支持的背影。如各地政府建设的创业科技园,各种财团成立的投资基金等。这些项目有的为创业者提供了场地,有的为创业者提供了资金支持,还有的为创业者提供了技术支持。开展应用型教育转型改革的高校,应促进创新创业课堂的开办,为学生的创业实践予以各类支持。帮助学生联系政府和相关机构,获得免费或优惠的办公场地、创业辅导、“孵育”保障以及畅通的创业融资、成果转化及项目合作渠道。同时,积极支持大学生进入政府创办的创业园,并促使政府以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给予政策优惠。这些全方位的支持,有助于调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并促成学生的创业实践。

参考文献

[1] 侯锡林.企业家精神教育: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 (2).

[2] 吴雅兰.创业成功率为何不能破4%大关[N].中国教育报,2014―02―18.

上一篇:情绪对危机决策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从兴趣培养入手促进小学田径体育课程改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