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如何办好都市报经济专刊

时间:2022-09-19 09:01:46

当前形势下如何办好都市报经济专刊

摘要:本文从对现在都市报行业周刊的现状进行剖析出发,紧扣当今社会、现代生活、现代读者对经济专刊迫切需求的趋势,进而分析做强经济专刊报道可提升都市报影响力;接着就深奥和复杂的经济问题,如何做得通俗易懂进行细致分析,并结合实例,就如何做好都市报经济专刊经营策划报道进行了层层解析。同时,提出了都市报应如何对经济专刊的报道进行定位。最后,提出了对办好都市报的经济专刊需思考的几个问题及对策,把都市报经济专刊面临的瓶颈问题及解决方法摆到了桌面上。

关键词:经济专刊 都市报 读者 竞争力

现在市场上不缺面向经理人的读物,缺的是帮助城市里的新来者赚钱、理财,帮助他们创业的读物。都市报经济专刊如果和他们一起思考、一起讨论,就会引起读者的共鸣。只有和生活紧密相连,都市报经济专刊才能适应都市读者的需要。

一、提升经济专刊综合竞争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在当前宏观经济调控时期,经济下滑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降薪”“裁员”“寒冬”更是对人们心理造成不小压力。如何坚持正确的都市报经济专刊报道导向,推动公众形成稳定的心理预期,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良好舆论保障,维护社会稳定成为当前都市报财经报道面临的核心问题。

1、把握宏观经济调控的关键思路,强化指导性

为实现“一保一控”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都市报经济专刊应注重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关键思路,以强化报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解决经济发展呈现的下降趋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具体表现为外需衰落,内需、投资缺乏动力。面对这样的困难境遇,政府的宏观调控思路正在由原来的“偏紧性”政策转向中性偏松的政策,即“稳健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以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近期采用的“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降息”“建设保障性住房”“减税”等正是政府刺激居民消费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体现了我国政府积极应对经济问题的努力,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稳定民心发挥了积极效果。

2、关注区域经济,贴近民生

相同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于不同区域的经济所产生的影响也大大不同。因此,在经济宏观调控时期,都市报经济专刊不能忽视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将对本地经济造成的影响、关注区域经济出现的重大变化、关注百姓民生,更好地服务于本地经济发展。

首先,都市报经济专刊需要注意的是全球经济危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在当前外贸出口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急剧减少的情况下,财经新闻报道需要关注部分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区域经济所受到的打击、发展的出路、如何把损失减少到更少;当然,也可以深入分析几个区域所展现的不同反应,以此引起社会和人民的反思,为区域经济走出困境提供可能的出路。 其次,都市报经济专刊需要关注宏观调控政策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为了实现“一保一防”的宏观调控目标,我国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同样,根据不同的地域经济特点,政策所导致的经济发展表现也不尽相同。都市报经济专刊要在把握区域经济特点的前提下深入解读政府出台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这将更加符合当地百姓的信息需求,为其经济利益的维护提供及时帮助。

再次,都市报经济专刊需要密切关注当地政府政策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行政主导和市场主导的双重特征,本地政府的经济政策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更为直接,都市报经济专刊应该做好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沟通的桥梁,及时披露当地政府出台的各项经济政策并将人们的反馈和需求及时加以报道,为维护地方经济稳定、坚定战胜经济危机的信心、共同渡过经济发展调整期提供信息支持。

二、经营定位提高核心竞争力

按照吸聚受众方式的不同,都市报是以受众数量最大化作为自己的市场价值诉求的“大众化传媒”。创办伊始,都市报就明确了自己的读者定位,要为市民提供新闻与服务,成为进入千家万户的报纸。而都市报经济专刊更是“心系都市人民,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明确了自己的市民定位,以市民的经济生活为出发点,以市场经济为中心。吸引市民的眼球、赢得市民的关注。

一、理性引导投资预期,树立正确投资观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财物越来越多、投资理财意识不断增强,我国进入全面理财时代,2007年更是发展到一个高峰。但是,进入2008年,经济形势所面临的困难给满怀热情地加入股民、基金持有者行列的普通百姓浇了一盆冷水,一方面给人们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存在部分不明就里的普通百姓对政府的行为感到不满的情况。这种情况的产生部分原因在于某些都市报经济专刊报道财经类资讯时缺乏对新闻真实性、准确性的要求,充满小道消息、传言、猜测,更有许多号称专业的“理财师”、股评家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而媒体则缺乏基本的“把关”意识,任由这样的信息去影响读者;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某些财经新闻记者缺乏正确塑造读者投资观的责任心,一味播发诱导读者进行盲目投资的报道,宣扬“股场”神话,但对于“股场”所潜在的风险却丝毫不提,或者淡化处理,这就更为助长了人们的投机意识,造成一旦面对风险时好无心理准备,怨天尤人的状况。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都市报经济专刊公信力。

因此,都市报经济专刊更应该理性引导投资预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塑造更为专业、理性的投资者。负责任、讲信用的都市报经济专刊将会帮助人们避免盲目投机心理、保持健康投资心态、塑造专业投资素养,对于自己的投资行为能够做到三思而后行,不再盲目跟风,怨天尤人。而这样一批投资者的形成将会成为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负责任的都市报经济专刊将为顺利渡过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期提供重要舆论保障。

2、及时报道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动态

由于经济宏观调控期经济运行相对不稳定,政府在调控期会随时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出台相关政策,因此,调控期的政府政策多,并且对于经济运行的短期影响明显。因此,如果不能及时做好政策类解释性报道,人们将难以理解政策出台的意义和背景、可能存在的缺陷以及将会发生的影响,或者会使人们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甚至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政府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是人们对经济运行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对政府政策所做的准确、深刻的解读将有助于人们理解政府行为,保证人们知情权的同时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都市报经济专刊做好宏观调控期的解释性财经报道,还要重视对于数据的运用和说明。经济领域的数字指标比比皆是。在宏观经济领域,一个不起眼的数据有可能是经济状况出现重大转折的标志。因此,解释性报道中必须重视运用数据指标,并向读者阐释数据所蕴含的经济内涵。

三、办好都市报经济专刊需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强化人力资源培养

都市报经济专刊采编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社会知识,要懂得财经分析,如何造就人才?培训永远是需要的。因为,即使是从人才市场招来一群毕业于名牌高校的人才也需要训练。不管什么水准的人才到了一个新的集体也需要知道其规则和流程,否则没法开展工作。都市报经济专刊想要拥有一个强力财经团队,关键是培养几个核心编辑,能引导记者如何做财经分析。

(二)把复杂的经济问题通俗化

都市报经济专刊容易让读者产生误区,以为经济专刊是给高端人士看的。这是因为经济专刊没有做出自己的特色。事实上,高端人士很少自己买报纸,高端人士需要的是一份符合自己口味的报纸,并不需要一份专门办给他看的报纸。如《华尔街报》的市场定位、读者定位、读者群的构成都够水准,但《华尔街报》从没声称它只办给高端人士看,它的阅读群体都大众化。

都市报经济专刊阅读群体决定了它报道的财经内容必须让人容易看得懂。这个群体需要的,是以高端的眼光来认识诸多经济现象,认识政策和规则变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以低端的眼光,也就是以平常人的眼光、以一般投资者的眼光和价值标准来解读政策规则、经济现象。真正让报纸受欢迎的是用高端的眼光、专业的知识分析当今的经济事件、经济现象、经济问题、经济规则,是立足于满足中层读者的消费需要、心理需要、价值需要和梦想需要,帮助想改善生活状况的人实现个人价值的梦和财富梦。都市报经济专刊就是把软和硬、高端和低端、理论与实际统筹在一起,从中找到最佳结合点。

(三) 都市报经济专刊尽可能做出“财经昧”

目前有些都市报经济专刊单一地偏好消费领域,但消费领域只是财经的极小部分,体现不出应有的“财经味”。都市报也对重要政策、经济现象、经济事件都作有力报道,但表达上、内容上不够财经化,不能让读者判断出具有财经价值。一张都市报,其读者中不乏企业经营者,如果财经新闻较少从经营角度、利益角度、能否赚钱角度对稿件进行相关处理,那就无法吸引这部分读者。每个人都关心竞争故事、实战秘诀,关心如何处理关键问题以及其中所涉及的经济活动中有意思的人与事。

要让经济专刊有“财经味”就不能离开企业家。在进行财经人物报道时,怎样判断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在今天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规律得到更好的印证。于是在报道人物时,仅仅反映企业家如何能干是不适应都市报读者对成功人士的审美要求的。采写财经人物的成功在于其在人生关键时刻的选择,如果我们将这一内容作为主题加以深化更具有经济意义及新闻价值。如《北京晚报》曾刊出一篇《诺基亚100亿美元为什么不做网站》,这篇稿子引起了企业家们的关注。原因是记者逆新经济网站热潮中的冷思考,文章体现了记者对经济现象的独立思考与判断。文章主题体现了在经济界里,没有永远的英雄,今天可能选择对了你就是英雄,明天你选择错了或许就是一个失败者;一个人不可能做长久英雄,但经济界里,即使是一个失败者,也可能是个失败的英雄。

总之,只有和生活紧密相连,都市报经济专刊才能适应都市读者的需要。目前,经济专刊的认识及操作人对都市报财经新闻的操作习惯和对市场需求的感觉还不到位,还不太习惯从宏观角度观察经济,没有完全把读者视为是一个有利益需求的经济人,没有帮助他们把握机会,为他们赚钱提供有价值的分析,帮助他们成为理性的经济人,使他们可以理性地认识经济事件、经济现象及经济规律,解读政策的背后,对自己的经济生活有所启迪。但我们相信在经济起飞过程中,经济专刊将会随之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陆小华.整合传媒[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2]周伟.媒体前沿报告【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

上一篇:供电系统中的谐波产生及管理的探讨 下一篇:供电系统低压电网中的接地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