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面面俱到想到的

时间:2022-09-19 08:43:51

【摘要】本文通过一堂课的设计,对比了其他老师的课堂片段,反思了不足,认为自己的课堂设计面面俱到,要有所舍,才有所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如此,提出了自己新的观点:首先,更新思想,改变观念;其次,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再次,留出“白点”,激发思考。

【关键词】课堂 舍得 观念 重点 白点前不久学校组织了一次青年教师竞赛课。此次活动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上课的教材是四年级下册第20课《云雀的心愿》。相同的文本,不同的教学设计,更能比较出教学设计的优缺点。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片断:

一、师板书课题

1.生书空课题。

2.齐读课题(注意:雀)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还记得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吗?(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板书)

出示: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4.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哪些词语看出小云雀心愿很大?

齐读这句话。

二、学习2-4自然段

过渡:小云雀为什么会许下这个心愿呢?就让我们随着小云雀和它的妈妈去寻找答案吧!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妈妈带着小云雀飞到了哪些地方?

(沙漠 大河 森林)

2.沙漠,见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3.狂风刮过,沙漠又是怎样的情景?漫天飞舞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

看了以后,同学们会感受更深,更能体会沙漠环境的恶劣,请同学读这句话。

4.面对此时此景,小云雀心情怎么样?指名读。齐读。

5.听了小云雀的话,妈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妈妈的话。

6.听了妈妈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7.原本肥沃的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就慢慢地变成了贫瘠的沙漠。这就告诉我们森林有什么作用?(保护土地)

8.再次齐读妈妈的话。

……

反思:

评课老师说我的课太面面俱到了,什么都讲,这样重点就不突出。评课老师的一席话就如醍醐灌顶,让我对以后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蜻蜓点水,重点不突出

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由于内容太多,目标分散,所有教学内容都被平均化,所以每个知识点都将不透,学生会有一种“吃不饱”的感觉。这不仅使得课堂教学时间闲散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学生也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

2.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乐趣才会喜欢。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回答老师提的一个个问题只是对已知知识地机械重复,在一些疲劳的回答之后,学生对老师提出的新问题已不感兴趣,敷衍了事,这些做法无疑是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多数学生也没有兴趣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3.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学生对于课堂上的知识的记忆一般属于短时记忆。1956年,美国的心理学家米勒提出了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即一般为7并在5~9之间波动。7±2效应给我们直接的启示就是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作为一名小学生,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上要接受老师“狂轰乱炸”般的提问后,学生的精神状态也处于紧张到疲惫的过程中。这时学生学习时间过长,记忆压力过大,超过了学生短时记忆的容量,因此学生学习的效率就会下降。在一节课结束后,当老师问学生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的时候,好学生往往会说出一两个知识点来,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都不知如何回答。因为他们只知道老师讲了很多,就是不记得讲了哪些内容。老师事无巨细地讲解,出现了学生认知超载的现象,才会出现学生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收获。

4.阻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老师总在课堂上重复一些学生已知的知识,或怕学生听不懂干脆由教师代替学生理解。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思维的火花怎么可能燃烧、迸溅、扩展呢?这些都剥夺了学生自己去理解和感悟的权利。

以下是李老师的《云雀的心愿》的听课记录片段:

一、齐读课题。(提醒注意:雀)

1.读书展示

2.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几个小节最值得我们推敲?(4,10,13)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找出几个刺眼的字词。

2.想象“贫瘠”是什么样子的?

课文中哪句话写贫瘠的沙漠?

指名读。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

在此之前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森林起什么作用?(板书:保土)

你现在想说什么?

三、学习第十自然段

1.小云雀和妈妈又飞到了哪?默读第十自然段,想想这里森林又起到了什么作用?(蓄水)

2.怎么蓄水?按一定的顺序说。

3.森林蓄水本领大不大?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4.如果离开了森林就会泛滥成灾。文章哪一句写洪水泛滥成灾?指名读,齐读。

5.此时此刻,求生的人们会怎么想呢?

……

听了李老师的课真是颇有收获。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首先,更新思想,改变观念。教师讲的面面俱到,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考试,怕学生考试考到学生答不上来,影响到班级的成绩。我们培养的是会思考的人,而不是只会考试的机器。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从只为考试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摆脱各种预设框框的束缚,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删繁就简,突出重点。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充分相信学生学习能力,摈弃那种事无巨细,从头讲到尾的做法,运用减法思维,将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内容的“内核”。这个内核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语段,也是一个技能点,一个情感点等。是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想学生有所得,教师就要深入把握文本,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对文本进行重新整合,把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达到对整篇文章内容的准确感知和深入体会。李老师的课就是围绕课文中的几个重点段来细细推敲的,把主动权教给学生,学生说到哪一段就着重讲哪一段,最终引出文章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再次,留出“白点”,激发思考。中国绘画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指的是“布白”。有了“布白”才能产生美感。同样道理,对于文本的处理,教师在适当的地方留出空白,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课堂上,适当地留点空白时间,让学生细细地去品味课文消化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课堂。学生学得容易,也会学得有意义。李老师在课堂上讲到森林是一个蓄水库,如果离开了森林就会泛滥成灾。文章哪一句写了洪水泛滥成灾?指名读,齐读。紧接着,李老师又问:此时此刻,求生的人们会怎么想?让学生自由发言。通过学生的理解与想象来体会森林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师专一附小)

上一篇: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式研究 下一篇:优化实验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