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美感书籍设计分析

时间:2022-09-19 08:21:56

纸张美感书籍设计分析

1纸张与书籍

纸张与书籍的关系,好比衣服与人,书籍的内容是灵魂,人们在关注的内容之前首先看到的就是书籍的纸张,所以纸张就如同人身上的衣服一样,是读者对书籍的直观印象。“纸”在我国历史悠久,被称为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期人们使用竹简、锦帛,后来东汉蔡伦造纸,出现了我们现在意义上的纸张。纸张的出现推动了书籍的发展,书籍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使用文字或其他符号在纸张上进行记录,所以书籍从古至今与纸张密不可分,纸张类型的选用也直接影响了书籍设计风格和质感。[1]

2纸张对书籍的影响因素

(1)纸张表面强度。纸张表现强度决定了纸张的耐磨特征,好的纸张在印刷时不易掉粉起毛,油墨呈较高黏度时,能够产生更清晰的印刷效果,不易弄脏印版空白处。(2)纸张平滑度。纸张平滑度决定了印刷品质,平滑度高的纸张能够与版面较好接触,印刷效果更均匀,文字图片更清晰;部分纸张如刚古纸带有纹理,可以通过加大印刷力量来减小不清晰现象。(3)纸张吸墨性。纸张对油墨的吸收取决于纸张密度,空隙越小的纸张吸墨越低,反之越高,如新闻纸的吸墨性较高。(4)纸张弹性塑性。纸张在外力的影响下会出现变形,如书皮纸可以印刷出多种凹凸、波纹,适用于书籍封面。[2]

3纸张选用原则

(1)使用对象。一般来讲,纸张的选用取决于其使用书籍类型。例如,宣传图册、时尚杂志等书籍要求选择的纸张清晰明亮,时尚杂志《vogue》使用的是芬欧汇川高档铜版纸,以突出其白度、印刷光泽度和不透明度;字典的纸张选择一般为字典纸,纸质较轻,适合厚重的字典。(2)印刷效果。不同类型的纸张由于其吸墨程度、平滑度等等有很大差异,所以书籍设计时应对不同纸张的特性有一定了解。例如,部分纸张本身具有一定的色彩和纹理,通过适当的加工设计,可以给人们带来不同感受。(3)光线效果。纸张直观上给读者的影响在于其光度,书籍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光度的纸张。例如,实体小说在纸张选择上可能会选用光度较低的道林纸,减少对读者视力上的损伤;杂志的纸张选择也可以使用雅光纸以增添杂志的质感,如《中国企业家》使用的芬欧汇川UPM雅光纸,纸面光泽柔和,视感舒适,能够体现杂志格调。(4)经济角度。书籍从一定程度上属于商品的一种,所以书籍的设计也要考虑到经济效益。例如,报纸属于大批量发行,所以纸张的选择不能过于高档,我国报纸一般使用新闻纸,纸张偏灰黄,较为廉价,适合高速印刷。(5)环保角度。纸张源于树木,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当前纸质书籍面对的一大难点在于纸张的环保性。纸张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其再生性,越来越多的书籍设计者开始使用特种纸,使用麻、棉、木混合而成,较为环保。[3]

4纸张美感在书籍设计中的作用

(1)感官美。纸张是读者对书籍视觉、嗅觉、触觉的最直观感受,读者在深入领悟书籍内涵之前,会首先被图书的外在吸引。因此,纸张是书籍感官的重要载体。当读者看到一本书时,首先是书籍的视觉效果,不同的书籍使用不同的纸张会出现不同的视觉效果。例如,2007年世界最美图书《不裁》使用的纸张为毛边纸,边缘保留纸张的原始质感,没有经过裁剪,与书籍内容相得益彰,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其设计质感的朴素雅致。其次是书籍入手时的触觉,触觉是纸质书籍区别于电子书的最大特点。一本书放在手中的沉重感和手指划过书页的喜悦感是电子书没办法给予的,大部分人喜欢阅读纸质书籍的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通过抱着书能感受到书籍内容的重量。最后纸质书籍的最大特色在于其纸墨飘香,是给人嗅觉上的享受,从古至今无纸质书籍论是手书还是印刷,其墨香都是文人读者所追求的。文学评论家白烨曾说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油墨书香仍旧会让人感受到书籍带个人的愉悦。(2)自然美。纸张的来源是自然,造纸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和植物纤维,可以说无论纸张以何种方式呈现,其本质都是自然物质。打开一本书,依旧可以从纸张的纹理和香气中感受到植物的肌理形态,草木的芬芳,纸张的存在本身就散发着自然的气息,凝聚着自然之美。在现在的很多书籍设计中,设计者有意体现纸张的自然特征,对纸张的纹理不加修饰,使用环保的特种纸,能够在纸张纤维中体现出自然形态。时读者阅读书籍时能够感触到自然的流动,对书籍爱不释手。例如,朱赢椿设计的最美图书《逝者如渡渡》,书籍内容写的是濒临灭绝的动物,本身就是环保题材的书籍,选用的是吸墨的质朴纸张,没有经过烦琐的印刷压光,色调较暗沉,呈现简洁典雅的风格,与书籍主题相得益彰。(3)形态美。纸张在不同温度、湿度、外力作用下,会呈现不同的形态,很多书籍设计者正是看到了纸张的这一特征,将书籍形态的设计更加多样化。纸张本身是二维平面,但书籍却是三维立体,通过对纸张的折叠、伸展、凹凸变换,使纸张更富层次,增强了书籍视觉上的美感。例如,儿童书籍通过纸张的立体和掏空方式将纸面变为立体,在纸张上刻画故事和动物形象,从而吸引儿童的兴趣。再如,使用较为柔韧的纸张,将纸张延长做成书卷,既便于携带,又蕴含了中国古代的诗书气韵,增添了古典气息,如故宫出版社出版的《王羲之兰亭序》采用的就是这种卷轴装。(4)意境美。纸张的美感是与读者的审美紧密结合的,当读者将外在的视觉形象转换为内在的心境时,纸张的意境美就产生了。例如,古诗词书籍的纸张偏黄,简洁柔和,能够在读者阅读时潜移默化的形成阅读氛围,让读者感受的古典文化的悠长深远。例如,刘晓翔设计的10年最美图书《诗经》,运用秦汉先民比较崇尚的黑色,使图书封面显得简约古朴,却多了份历史的厚重。设计师在设计书籍时,应着重考虑书籍的内涵,让纸张成为书籍意境的一部分,通过对纸张软硬度、纹理、味道的设计使纸张成为书籍的一种“意象”,成为阅读的背景,引导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纸张与内容合为一体的意境,形成完整的审美情趣。国外很多世界名著的纸张选择都使用纸质较厚、光度弱、纹理清晰、耐变形的纸张,使整本书能够体现历史感和文学感,让读者在拿到书的时候就产生翻阅的想法。

5结论

电子时代的到来使得阅读不再局限于纸质书本,但纸张带给人的亲近和阅读情趣是电子书无法做到的。人类的进步需要书籍,人们更需要美的设计,纸张的美感赋予了书籍灵魂。因此,书籍设计师应该更加关注到纸张的使用,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纸张的优势,将纸张彻底融入书籍设计环节中,让书籍因纸张更加美丽。

作者:李洁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上一篇:时空观念下的书籍设计之道 下一篇:人工智能技术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