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二”高效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2-09-19 07:06:40

“三八二”高效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136-0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更是饱受诟病的。经过几年观察与研究,我们认为作文教学多年处入一种“高耗低效”的模式,即“老师命题——学生写作——老师评改”,学生大量地写,老师大量地批。作文课堂处于一种“无的放矢”、“模糊达标”、“随心所欲”的状态。为此,我们急需要改革作文教学,进一步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

1 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没有凸显作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僵化使用人教版教材,教材编排上,基本属于以阅读为中心的综合单元,作文被置于从属的地位,没有形成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

二是作文教学模式陈旧。当堂布置,当堂完成,教师批改,总结评议仍然是目前占据统治地位的教学模式。没有深刻认识到平时作文与考场作文的本质区别,有作文无教学,为作文而作文,违反了基本的写作规律,学生主体不到位,作文过程不真实、不完整,训练效果差。

三是作文指导不及时、不到位、不系统。作文指导上重形式,轻内容;重表达,轻积累;重知识,轻操作的现象普遍存在,指导的实效性很差。

四是作文评价不符合发展性评价的要求。重结果,轻过程;重评议,轻加工;重甄别,轻激励。教师苦教,学生厌写,评价的负面影响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导致的结果是,多数学生的作文实践往往以失败结束,并持续着这种失败。

2 解决当前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有序、有方、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便成为了我们本学期的研究重点。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新而有方”,还要“活而有序”,更要“真而有效”。在实践探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构建“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新构想。

2.1制定阶梯式训练计划

我们依据现行教材,结合每单元的写作主题,将语文报《作文课本》作为教材,制定单元训练重点,有目的,有侧重,有方法,有步骤地制定作文教学体系。

2.2课堂教学流程

根据写作、修改及讲评时间,确立为“三八二” 作文模式。

“三”是指一次作文共用三课时,两课时用于教师作文的指导、学生的写作和自修、自批、互批、小组批。一课时用于教师的讲评、赏析和学生的再次修改。

“八”是指一导,二写,三改,四批,五评,六赏析,七整稿,八展示的教学环节。

导指教师在上作文课之前或在学生写作之前,提出本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及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或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写作激情,让学生写作有的放矢。写前指导约用十分钟的时间,其它指导可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

写是指作文任务下达,明确具体要求后,学生进入作文过程。教师要注意在单元教学的全过程中给学生以充分的作文指导。不仅仅靠写作前的临时指导。通过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借鉴,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搜集素材。同时,教师要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取材、立意、起草、修改等过程性的及时指导、帮助,确保学生的作文实践达到最佳效果。写作过程要让学生力求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以注重作文的时效性。

改是指学生完成写作时,自己进行通读并进行简单的修改,修改明显的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等。

批分自批、互批、组批、师批等批改方式,相互穿插,多元批该。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主要通过教师批改、课堂讲评来体现,基本上是终结性的,效果往往是很低的。为提高有效性,我们将批改发改为多元,先是本人自修评,再互修评、组长修评、后又师修评。修批的重点要与训练的侧重点相结合,不要面面俱到。学生若是初次进行修评,教师要有一定指导,或利用投影进行模本的示范。(评改和修稿需要在作文课的第二课时完成。)

自批是学生自己批改自己的作文,将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写在文后。

互批就是将文章交给水平比自己好一点同学进行批修。教师事先分好小组,确定好互批人员。

组批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互报批中遇到的难点进行集体研讨批修,并以组为单位整理好批修总结,下课结束后将作文和批修记录收起。

师批就是教师每次都要批阅每类文章的1/4,便于教师整体把握本次作文的写作和批阅情况,为下节课的评析做准备。

评分教师评讲和学生评讲,以教师评讲为主。讲评的内容分为讲评学生文章的优点与不足及讲评学生批改的情况。

赏析是指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来赏析同学的美作和书写,力求让学生达到完美的追求。

整稿是指学生利用课上和课下时间第三次修改自己的文章,重新抄写上交。

展示指教师挑选文质兼美的文章在班内或年级内进行展评,对于特别优美的文章打印投稿或集中编印成册,每学期出版两次校刊《百花园》。

“二”是指对于同一篇文章,学生进行两次大规模的修改。

纵观整个作文教学流程,可以说是既紧张又充实,学生写完,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大大提高了作文时效。

2.3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如下表)

3 作文备课卡、学生分组及批改记录的设计

3.1作文备课卡的设计(如下表)

上一篇:联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教师应注重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角色的转变